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国宝徐邈传(公元397年)

(2018-04-05 22:54:30)
标签:

王国宝传

徐邈传

杂谈

分类: 闲话历史

十六 东晋-16.9.1.5 王国宝徐邈传(公元397年)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国宝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谢安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除尚书郎。国宝以中兴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为余曹郎,甚怨望,固辞不拜。从妹为会稽王道子妃,由是与道子游处,遂间毁安焉。

及道子辅政,以为秘书丞。俄迁琅邪内史,领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入补侍中,迁中书令、中领军,与道子持威权,扇动内外。

中书郎范宁,国宝舅也,儒雅方直,疾其阿谀,劝孝武帝黜之。国宝乃使陈郡袁悦之因尼支妙音致书与太子母陈淑媛,说国宝忠谨,宜见亲信。帝知之,托以他罪杀悦之。国宝大惧,遂因道子谮毁宁,宁由是出为豫章太守。

及弟忱卒,国宝自表求解职迎母。并奔忱丧。诏特赐假,而盘桓不时进发,为御史中丞褚粲所奏。国宝惧罪,衣女子衣,托为王家婢,诣道子告其事。道子言之于帝,故得原。

后骠骑参军王徽请国宝同宴,国宝素骄贵使酒,怒尚书左丞祖台之,攘袂大呼,以盘盏乐器掷台之,台之不敢言,复为粲所弹。诏以国宝纵肆情性,甚不可长,台之懦弱,非监司体,并坐免官。

顷之,复职,愈骄蹇不遵法度。起斋侔清暑殿,帝恶其僭侈。国宝惧,遂谄媚于帝,而颇疏道子。道子大怒,尝于内省面责国宝,以剑掷之,旧好尽矣。

是时王雅亦有宠,荐王珣于帝。帝夜与国宝及雅宴,帝微有酒,令召珣,将至,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至,倾其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见。”帝遂止,而以国宝为忠。将纳国宝女为琅邪王妃,未婚,而帝崩。

安帝即位,国宝复事道子,进从祖弟绪为琅邪内史,亦以佞邪见知。道子复惑之,倚为心腹,并为时之所疾。国宝遂参管朝权,威震内外。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加后将军、丹阳尹,道子悉以东宫兵配之。

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籓。恭恶道子、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道子等亦深忌惮之,将谋去其兵。未及行,而恭檄至,以讨国宝为名,国宝惶遽不知所为。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许之。珣、胤既至,而不敢害,反问计于珣。珣劝国宝放兵权以迎恭,国宝信之。语在《珣传》。又问计于胤,胤曰:“南北同举,而荆州未至,若朝廷遣军,恭必城守。昔桓公围寿阳,弥时乃克。若京城未拔,而上流奄至,君将何以待之?”国宝尤惧,遂上疏解职,诣阙待罪。既而悔之,祚称诏复其本官,欲收其兵距王恭。

道子既不能距诸侯,欲委罪国宝,乃遣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赐死,并斩绪于市。以谢王恭。国宝贪纵聚敛,不知纪极,后房伎妾以百数,天下珍玩充满其室。及王恭伏法,诏追复国宝本官。元兴初,桓玄得志,表徙其家属于交州。”

(王国宝(中书令王坦之(传见375年)第三子,太保谢安(传见385年)之婿)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谢安讨厌他的为人,总是压制着他而不加以任用,让他担任尚书郎(尚书郎,晋制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统摄。及江左,无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別兵、都兵、骑兵、左、右士、运曹十曹郎。康、穆以后,又无虞曹、二千石二郎,但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外兵十八曹。后又省主客、起部、水部,余十五曹,而吏部最为清选)。王国宝自以为出身于名门望族,按惯例只在吏部供职,其它官署一概不干,因此对于任命固执地辞让,不予就任。王国宝的表妹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妃子,由是与司马道子游处,于是就向司马道子说谢安的坏话(通鉴云:“帝与道子皆嗜酒,狎昵邪谄,国宝乃谮安于道子,使离间之于帝。安功名既盛,而险求进之徒,多毁短安,帝由是稍疏忌之(孝武帝与司马道子全都喜欢喝酒,互相亲昵邪媚,王国宝于是就向司马道子说谢安的坏话,让司马道子挑拨谢安与孝武帝的关系。谢安的功名已经非常显赫,然而那些行为邪恶,追求进升的人,却大都诋毁谢安,孝武帝从此逐渐疏远猜忌谢安)。”)

及司马道子掌权(太元十年(385年)),任王国宝为秘书丞,之后担任琅琊内史、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入补侍中,迁中书令、中领军(孝武帝太元十五年九月丁未初一,390926日),与司马道子同掌大权,扇动内外。

中书郎范宁,是王国宝的舅舅,儒雅方直,痛恨王国宝阿谀谄媚的行径,劝说孝武帝罢免革除他的官职。王国宝让袁悦之请尼姑妙音写信给太子司马德宗的母亲陈淑媛(陈归女),说:“王国宝忠实而又谨慎,可以亲近信任。”孝武帝知道这件事后,借口别的事杀了袁悦之。王国宝异常恐惧,和马司道子一起诬陷范宁,并把他逐出朝廷,贬为豫章太守(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十一月)

王国宝之弟王忱去世(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十月辛亥十八,3921118日),王国宝自请解职与母亲一同为其弟奔丧。遂获特诏赐其假期奔丧。却盘桓在建康城始终不出发,于是被御史中丞褚粲弹劾。王国宝害怕被降罪,穿着婢女装束,假装是王家的婢女,到司马道子那里商量。司马道子到皇帝那里为王国宝求情获得宽恕。

一次,骠骑参军王徽请国宝同宴,王国宝素来骄纵不法,素来讨厌尚书左丞祖台之,借着酒劲,大发酒疯,竟然端起盘子乐器砸向祖台之,祖台之吓得不敢说话,于是又被褚粲弹劾。诏以国宝纵肆情性,甚不可长,祖台之懦弱,非监司体,并坐免官。

不久,王国宝复职,却变得更傲慢且不遵法道,更在皇家宫殿清暑殿旁建屋,令孝武帝十分厌恶。起斋侔清暑殿,帝恶其奢侈过度。王国宝因惧怕而转而讨好孝武帝,同时就与司马道子疏远了。司马道子又因而大怒,曾经在宫中当面责骂王国宝,更血他掷剑,昔日情谊不复再有。

是时王雅亦有宠,荐王珣于帝。一夜孝武帝与王国宝和王雅参加宴会,孝武帝微有酒意之下下令召王珣前来。但王珣快来到时,王国宝自以才能知识都在王珣之下,担忧被其比下去,令孝武帝对其的宠信减少,于是借故说:“王珣是当今名流,不可以醉著见他。”孝武帝同意,并以为王国宝忠心。孝武帝打算为儿子琅邪王司马德文娶王国宝女,但未结婚就正遇上孝武帝司马曜去世(孝武帝太元廿一年九月庚申二十,396116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晋纪三十•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云:“王国宝夜叩禁门,欲入为遗诏,侍中王爽拒之曰:“大行晏驾,皇太子未至,敢入者斩!”国宝乃止(中书令王国宝深夜前来,叩打禁宫的大门,打算进去替孝武帝撰写遗诏,侍中王爽(王恭的弟弟)拒绝了他的请求说:“皇上去世,皇太子还没有赶到,胆敢闯入的人,格杀勿论!”王国宝才打消这个念头) 

  晋安帝继位,王国宝再次投向司马道子,并推荐族弟王绪为琅邪内史,王绪以奸邪闻名。司马道子亦被二人迷惑,又将王国宝视为心腹,让他参与朝廷事务并掌有实权,被当时的人所痛恨。国宝遂参管朝权,威震内外。迁尚书左仆射。兼管官员任免升降(领选者,领吏部选),仍兼任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司马道子又将东宫兵士全交给王国宝掌管(安帝隆安元年正月己亥朔初一,397213日)

时王恭与殷仲堪并以才器,各居名籓。王恭恶司马道子、王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司马道子等亦深忌惮之,打算削减其兵权。还没来得及执行,王恭以讨王国宝的名义起兵的檄命就送到了建康(安帝隆安元年四月甲戍初七,397519日),王国宝因为恐惧而慌乱,不知该作什么,王绪于是劝王国宝杀死王珣、车胤,诛除他们的声望,并挟制晋安帝讨伐王恭。国宝许之。珣、胤既至,而不敢害,转而向王珣问计。劝王国宝放弃抵抗,以令王恭罢兵,国宝信之。语在《珣传》。又问计于胤,胤曰:“南北同举,而荆州未至,若朝廷遣军,恭必城守。昔桓公围寿阳,弥时乃克。若京城未拔,而上流奄至,君将何以待之?”王国宝更加恐惧,于是辞职待罪,诣阙待罪。不过不久就后悔,假称诏命要让自己官复原职,打算以其兵众抵抗王恭。

司马道子不能抗拒诸侯,竟将所有罪责推向王国宝,命谯王司马尚之收捕王国宝至廷尉,赐死了他,又处斩王绪,更向王恭道歉(安帝隆安元年四月甲申十七,397529日)

国宝贪纵聚敛,不知纪极,后房伎妾以百数,天下珍玩充满其室。及王恭伏法,诏追复王国宝本官(安帝隆安二年(398年)九月)。元兴初,桓玄辅政后,却上表流放王国宝家属到交州。)

 

《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儒林》:“徐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父藻,都水使者。

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帝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言秽杂,邈每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是时侍臣被诏者,或宣扬之,故时议以此多邈。

及谢安薨,论者或有异同,邈固劝中书令王献之奏加殊礼,仍崇进谢石为尚书令,玄为徐州。邈转祠部郎,上南北郊宗庙迭毁礼,皆有证据。

豫章太守范宁欲遣十五议曹下属城采求风政,并使假还,讯问官长得失。邈与宁书曰:

知足下遣十五议曹各之一县,又吏假归,白所闻见,诚是足下留意百姓,故广其视听。吾谓劝导以实不以文,十五议曹欲何所敷宣邪?庶事辞讼,足下听断允塞,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下之求理者至矣。日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入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所毁,必以著明。托社之鼠,政之其害。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书,可为深鉴。

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

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言于帝曰:“昔淮南、齐王,汉晋成戒。会稽王虽有酣媟之累,而奉上纯一,宜加弘贷,消散纷议,外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心。”帝纳焉。邈尝诣东府,遇众宾沈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暢不?”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暢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忤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

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后。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古之帝王,受经必敬,自魏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

安帝即位,拜骁骑将军。

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

邈长子豁,有父风,以孝闻,为太常博士、秘书郎。豁弟浩,散骑侍郎。镇南将军何无忌请为功曹,出补西阳太守,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邈弟广,别有传。”

(徐邈,东莞姑幕人(今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东南)。祖徐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时,徐澄之与同乡臧琨等率子弟及乡邻千余家南渡,落户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父徐藻,都水使者。

徐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徐邈既东州儒素,谢安荐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晋初,中书置通事、舍人各一人,掌呈秦案及掌诏命。沈约曰:晋置中书侍郎,又置舍人一人,通事一人。江左初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案奏章;后省通事),在西省侍帝。徐邈不是循章逐句地去讲,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孝武帝有时宴集群臣,酣饮歌乐之后,喜欢随手写些诗章赐给侍臣,有的诗章文词草率,内容污杂,徐邈按时把这些诗章搜集起来带回中书省加以修改,使它们全都适宜观览,经过孝武帝重新审阅,然后再传播出去。是时侍臣被诏者,或宣扬之,当时的人们都因此而称赞徐邈。

及谢安薨(孝武帝太元十年八月丁酉廿二,3851012日),或非或是的议论都有,徐邈劝中书令王献之对谢安的葬仪加殊礼,仍崇进谢石为尚书令,谢玄为徐州刺史。

徐邈转祠部郎,上南北郊宗庙迭毁礼,皆有证据。

豫章太守范宁欲派十五议曹到下属县了解情况,并使假还,并给予讯问官长得失的权力。徐邈与范宁书曰:

知足下遣十五议曹各之一县,又吏假归,白所闻见,诚是足下留意百姓,故广其视听。吾谓劝导以实不以文,十五议曹欲何所敷宣邪?庶事辞讼,足下听断允塞,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物理足矣。上有理务之心,则下之求理者至矣。日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入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君子之心,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由历试;如有所毁,必以著明。托社之鼠,政之其害。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书,可为深鉴。

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后徐邈升任中书侍郎,专职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帝甚亲昵之。

初,范宁与徐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范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徐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司马道子,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言于帝曰:“昔淮南、齐王,汉晋成戒。会稽王虽有酣媟之累,而奉上纯一,宜加弘贷,消散纷议,外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心。”帝纳焉。邈尝诣东府,遇众宾沈湎,引满喧哗。司马道子曰:“君时有畅不?”徐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暢耳。”司马道子以徐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忤也。司马道子将用为吏部郎,徐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

时太子司马德宗尚幼,帝甚钟爱,东宫文武官员,皆一时之俊,以徐邈为东宫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徐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古之帝王,受经必敬,自魏晋以来,多使微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徐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

安帝司马德宗即位,拜骁骑将军。隆安元年397年),遭父忧。徐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徐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旧疑岁辰在卯,此宅之左则彼宅之右,何得俱忌于东。邈以为太岁之属,自是游神,譬如日出之时,向东皆逆,非为藏体地中也。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

徐邈长子徐豁,有父风,以孝闻,为太常博士、秘书郎。徐豁弟徐浩,散骑侍郎。镇南将军何无忌请为功曹,出补西阳太守,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徐邈弟徐广,别有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