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舒刘隗传(公元333年)

(2017-11-10 22:24:27)
标签:

王舒传

刘隗传

杂谈

分类: 闲话历史

十六 东晋-16.3.8.2 王舒刘隗传(公元333年)

《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父会,侍御史。

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恆处私门,潜心学植。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委弃公主。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竞取,惟舒一无所眄,益为敦所赏。

及元帝镇建康,因与诸父兄弟俱渡江委质焉。参镇东军事,出补溧阳令。明帝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舒为司马。转后将军、宣城公褚裒谘议参军,迁军司,固辞不受。裒镇广陵,复以舒为车骑司马。频领望府,咸称明练。裒薨,遂代裒镇,除北中郎将、监青徐二州军事。顷之,征国子博士,加散骑常侍,未拜,转少府。

太宁初,徙廷尉。敦表舒为鹰扬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监荆州沔南诸军事。及敦败,王含父子俱奔舒,舒遣军逆之,并沈于江。进都督荆州、平西将军、假节。

寻以陶侃代舒,迁舒为安南将军、广州刺史。舒疾病,不乐越岭,朝议亦以其有功,不应远出,乃徙为湘州刺史,将军、都督、持节如故。

征代邓攸为尚书仆射。时将征苏峻,司徒王导欲出舒为外援,乃授抚军将军、会稽内史,秩中二千石。舒上疏辞以父名,朝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舒复陈音虽异而字同,求换他郡。于是改“会”字为“郐”。舒不得已而行。

在郡二年而苏峻作逆,乃假舒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时吴国内史庾冰弃郡奔舒,舒移告属县,以吴王师虞 <</span>马斐>为军司,御史中丞谢藻行龙骧将军、监前锋征讨军事,率众一万,与庾冰俱渡浙江。

前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皆起义军以应舒。舒假众扬威将军、督护吴中军事,飏监晋陵军事,于御亭筑垒。

峻闻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诸弟,以悦东军。舒率众次郡之西江,为冰、藻后继。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奔还御亭,复自相惊扰,冰、飏等并退于钱唐,藻守嘉兴。

贼遂入吴,烧府舍,掠诸县,所在涂地。舒以轻进奔败,斩二军主者,免冰、飏督护,以白衣行事。更以顾众督护吴晋陵军,屯兵章埭。吴兴太守虞潭率所领讨健,屯乌苞亭,并不敢进。时暴雨大水,贼管商乘船旁出,袭潭及众。潭等奔败。潭还保吴兴,众退守钱唐。舒更遣将军陈孺率精锐千人增戍海浦,所在筑垒。或劝舒宜还都,使谢藻守西陵,扶海立栅。舒不听,留藻守钱唐,使众、飏守紫壁。

于是贼转攻吴兴,潭诸军复退。贼复掠东迁、余杭、武康诸县。舒遣子允之行扬烈将军,与将军徐逊、陈孺及扬烈司马硃焘,以精锐三千,轻邀贼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斩首数百级,贼悉委舟步走。允之收其器械,进兵助潭。时贼韩晃既破宣城,转人故鄣、长城。

允之遣硃焘、何准等于之,战击于湖。潭以强弩射之,晃等退走,斩首千余级,纳降二千人。潭由是得保郡。是时临海、新安诸山县并反应贼,舒分兵悉讨平之。会陶侃等至京都,舒、潭等并以屡战失利,移书盟府,自贬去节。侃遣使敦喻,不听。

及侃立行台,上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允之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长塘湖,复大破之。贼平,以功封彭泽县侯,

寻卒官,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穆。

长子晏之,苏峻时为护军参军,被害。晏之子崐之嗣。卒,子陋之嗣。宋受禅,国除。晏之弟允之最知名。”

(王舒,字处明,丞相王导(传见339年)之从弟也。父王会,侍御史(侍御史掌纠兴举百官、入閤承诏、知推(推鞫)弹(弹举)公廨(知公廨事)、杂事(御史台中其他各事)等事)

王舒很小的时候就为堂兄王敦所知,他认为天下多变乱,不必在意一时的名声,就每天在家,潜心学习。四十多岁时,州府礼聘与任命其官职,太傅征召其出仕,他都不去。

王敦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永嘉元年(307年)),王舒前往投奔。不久又征召王敦为中书监(汉桓帝延熹二年,置祕书监;魏武为魏王,置祕书令丞,典尚书奏事,黄初初,改为中书,置监、令,中书有监、令自此始。自魏及晋,遂为要官),因道路艰险、寇贼太多,王敦为了轻装上阵,尽快回到洛阳,把妻子襄城公主(晋武帝司马炎女,字修袆,母不详.公主特为武帝所钟爱,出嫁时遣送十倍诸主,陪嫁侍婢百馀人。)丢弃在半道上。而公主的侍婢及金银财宝则被王敦分发给将士,王敦的手下人没有不争抢的,唯有王舒都没看一眼,这更为王敦所赏识。

元帝(中宗司马睿)出镇建康(九月),王舒与父辈及兄弟都渡江跟随(是随晋元帝渡江的百六掾之一),先后任镇东参军、溧阳令。

明帝(肃祖司马绍)任东中郎将(建兴元年(313年)),精选属官,任命王舒为司马武官名。掌军法、参谋等。随后转任宣城郡公、后将军司马裒的谘议参军。后来司马裒让他出任军师,王舒坚决推辞不接受。

司马裒为使持节、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建武元年(317年))。王舒为车骑司马,精于州中事务,通晓事理。司马裒去世(愍帝建武元年十月丁未廿九,3171118日),王舒代司马裒镇广陵,任北中郎将、监青徐二州军事。不久,

朝廷征聘他为国子博士,加授散骑常侍,但他没有接受,转任少府之职。

王舒转任廷尉。王舒出镇荆州,任鹰扬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监荆州沔南诸军事(太宁元年(323年)十一月)

王敦举兵叛乱失败(太宁二年(324年)),与其同谋的王含(王舒堂兄)、王应父子前来投奔王舒,王舒派军队将他们擒拿后沉入江中。朝廷进封他为都督荆州、平西将军、假节。朝廷以陶侃代替王舒的职务太宁三年325)五月),改命王舒为安南将军、广州刺史。王舒以有病为由,不想去岭南,朝廷也认为他有功劳,不应去那么远的地方任职,于是改授湘州刺史、安南将军、持节都督(明帝太宁三年六月,325年)

王舒代替邓攸被征为尚书仆射(咸和元年(326年)四月)。征讨苏峻,司徒王导想要王舒做为外援,于是表奏其为抚军将军、会稽内史,中二千石俸禄八月)。王舒上书推辞说会稽犯了他父亲(王会)的名讳,朝廷议论认为字同音异,并不违反礼法。王舒又上书说音虽异而字同,想换别的郡。于是朝廷将改字改为了,王舒才不得不上任(王舒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出镇会稽后,使会稽迎来了跨越发展。自咸和元年(326年)王舒任职会稽后,会稽内史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奠定了会稽成为独立都督区的基础,并进一步影响到东晋东扬州的设立。终东晋南朝,会稽一直是浙东地区政治中心,其地位的取得,实肇端于东晋,始倡于王舒。王舒出镇会稽,也是东晋高门士族任职与开发会稽之始。他们对会稽经济的开发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追根溯源,后世高门士族出镇与开发会稽,实肇端于王舒之奠基之功。)

在郡二年(咸和三年(328年)),苏峻、祖约叛乱,朝廷任命王舒为代理都督,掌管扬州刺史事。庾亮的弟弟、时任吴国内史庾冰弃城投奔王舒。王舒下令其下辖各县,以吴王师虞 <</span>马斐>为军司,御史中丞谢藻为龙骧将军、监前锋征讨军事,率领一万人马,与庾冰一起渡过浙江。原任义兴太守顾众、护军参军顾飏等人,皆起兵响应王舒。王舒临时任命顾众为扬威将军,统管吴中地区的军事;命令顾飏统管晋陵地区的军事,在御亭修筑堡垒、建造防御工事。苏峻听说王舒等人起兵,赦免了庾亮的弟弟们,以取悦王舒。

王舒在庾冰、谢藻之后,率领军队抵达西江。庾冰、顾飏等人派前锋进兵占领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恰遇逆贼张健等数千人的队伍,双方交战,庾冰等人大败,遂退回御亭(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六十里,三国吴大帝孙权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赵殿成笺注:《太平寰宇记》:‘ 御亭在常州东南一百三十里。《舆地志》云:御亭在吴县西六十里, 吴大帝所立’”。复自相惊扰,庾冰、顾飏退守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谢藻退守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贼寇于是进入吴地,烧毁房屋,劫掠各县,使当地陷于水火之境地。王舒以轻敌冒进以致兵败为由,将两军主将斩首,并免去督护庾冰、顾飏的官职,以平民身份戴罪立功,任命顾众为督护,屯兵章埭。

吴兴太守虞潭率兵讨伐张健,屯兵乌苞亭却不敢前进。当时正赶上暴雨洪水,叛贼管商乘船而出,袭击虞潭率领的军队,虞潭败逃,返回保卫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其他人则退守钱唐。王舒又派遣将军陈孺率领精锐士卒千人修筑堡垒,增加海浦的守卫力量。有人劝王舒应该回到都城,让谢藻驻守西陵(今浙江省萧山市西北),临海设立栅栏。王舒不听,而留谢藻守钱唐,让顾众、顾飏守紫壁。于是逆贼转而攻打吴兴,诸将领只好又退军。逆贼又劫掠了东迁(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城南)东乡置东迁县)、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武康镇)诸县。

王舒派其子王允之代理扬烈将军之职,与将军徐逊、陈孺和扬烈司马朱焘,以三千精锐部队,于武康拦截贼寇,出其不意,大破敌军,斩杀数百人,贼寇全部弃船而逃。王允之收缴其兵器,进兵援助虞潭。

当时逆贼韩晃已经攻破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转入故鄣(今浙江安省湖州市吉县东北)、长城(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王允之派朱焘和何准等人对付他,大战于湖上。虞潭用强弩射击,韩晃等人败退。此役,韩晃军队千人被斩,二千人投降。虞潭因此得以保住全郡。这时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新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山区县邑却突然反水,响应乱军,王舒则分兵全部平定。

当陶侃等来到京都时,王舒、虞潭等以屡次交战失利为由,上疏盟府(掌管保存盟约文书的官府),自贬撤去使节。陶侃派遣使者劝勉晓喻,两人都不听从。等到陶侃建立了行台,就上疏朝廷推荐王舒监管浙江东五郡军事,王允之任督护,负责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在军事上的征讨。不久韩晃等人向南逃走,王允之追其到长塘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北),大破之。乱军平定,王舒因功封彭泽县侯。

王舒在任上去世(成帝咸和八年六月甲辰廿六,333724日),朝廷追赠他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谧号穆。

长子王晏之,苏峻时为护军参军,被害。王晏之子王崐之嗣。卒,子王陋之嗣。宋受禅,国除。晏之弟王允之最知名。)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刘隗,字大连,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也。父砥,东光令。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

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

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时建康尉收护军士,而为府将篡取之,隗奏免护军将军戴若思官。

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帝下令曰:“《诗》称杀礼多婚,以会男女之无夫家,正今日之谓也,可一解禁止。自今以后,宜为其防。”

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嫁女,隗又奏之。

庐江太守梁龛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奏伎,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余人同会,隗奏曰:“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周景王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龛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龛官,削侯爵。顗等知龛有丧,吉会非礼,宜各夺俸一月,以肃其违。”从之。

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陶亡后,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建兴中,挺又割盗官布六百余匹,正刑弃市,遇赦免。既而奋武将军阮抗请为长史。隗劾奏曰:“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悖在三之义,伤人伦之序,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请除挺名,禁锢终身。而奋武将军、太山太守阮抗请为长史。抗纬文经武,剖符东籓,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请免抗官,下狱理罪。”奏可,而挺病死。隗又奏:“符旨:挺已丧亡,不复追贬。愚蠢意暗,未达斯义。昔郑人斫子家之棺,汉明追讨史迁,经传褒贬,皆追书先世数百年间,非徒区区欲厘当时,亦将作法垂于来世,当朝亡夕没便无善恶也。请曹如前追除挺名为民,录妾还本,显证恶人,班下远近。”从之。

南中郎将王含以族强显贵,骄傲自恣,一请参佐及守长二十许人,多取非其才。隗劾奏文致甚苦,事虽被寝,王氏深忌疾之。而隗之弹奏不畏强御,皆此类也。

建兴中,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隗又奏曰:“古之为狱必察五听,三槐九棘以求民情。虽明庶政,不敢折狱。死者不得复生,刑者不可复续,是以明王哀矜用刑。曹参去齐,以市狱为寄。自顷蒸荒,杀戮无度,罪同断异,刑罚失宜。谨按行督运令史淳于伯刑血著柱,遂逆上终极柱末二丈三尺,旋复下流四尺五寸。百姓喧华,士女纵观,咸曰其冤。伯息忠诉辞称枉,云伯督运讫去二月,事毕代还,无有稽乏。受赇使役,罪不及死。军是戍军,非为征军,以乏军兴论,于理为枉。四年之中,供给运漕,凡诸征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而不以军兴论,至于伯也,何独明之?捶楚之下,无求不得,囚人畏痛,饰辞应之。理曹,国之典刑,而使忠等称冤明时。谨按从事中郎周莚、法曹参军刘胤、属李匡幸荷殊宠,并登列曹,当思敦奉政道,详法慎杀,使兆庶无枉,人不称诉。而令伯枉同周青,冤魂哭于幽都,诉灵恨于黄泉,嗟叹甚于杞梁,血妖过于崩城,故有陨霜之人,夜哭之鬼。伯有昼见,彭生为豕,刑杀失中,妖眚并见,以古况今,其揆一也。皆由筵等不胜其任,请皆免官。”于是右将军王导等上疏引咎,请解职。帝曰:“政刑失中,皆吾暗塞所由。寻示愧惧,思闻忠告,以补其阙。而引过求退,岂所望也!”由是导等一无所问。

晋国既建,拜御史中丞。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隗劾嵩兄顗曰:“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当崇明宪典,协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而乃纵肆小人,群为凶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汹吓,百姓喧华,亏损风望,渐不可长。既无大臣检御之节,不可对扬休命。宜加贬黜,以肃其违。”顗坐免官。 

  太兴初,长兼侍中,赐爵都乡侯,

寻代薛兼为丹阳尹,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诸刻碎之政,皆云隗、协所建。隗虽在外,万机秘密皆豫闻之。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率万人镇泗口。

初,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承为湘州,续用隗及戴若思为都督。敦甚恶之,与隗书曰:“顷承圣上顾眄足下,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隗答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敦得书甚怒。

及敦作乱,以讨隗为名,诏征隗还京师,百官迎之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奏请诛王氏。不从,有惧色,率众屯金城。

及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帝雪涕与之别。隗至淮阴,为刘遐所袭,携妻子及亲信二百余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

卒年六十一。子绥,初举秀才,除驸马都尉、奉朝请。随隗奔勒,卒。孙波嗣。”

(刘隗,字大连,彭城人,楚元王刘交之后。父刘砥,东光令。刘隗少有文翰,初授秘书郎,后改任冠军将军、彭城内史。

永嘉之乱时避乱渡江,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从事中郎。他喜好文史,颇有文才,又善于探人心意,因而得到司马睿的器重,被引为心腹。

司马睿升任左丞相(建兴元年(313年)),任命刘隗为丞相司直,委以刑宪重任。

当时,建康尉收捕护军军士,却被护军府将擅自夺回。刘隗弹劾护军将军戴若思(戴渊),奏免其官职。

而世子文学王籍之在为叔母守丧期内进行婚嫁,刘隗也都予以奏劾。帝下令曰:“《诗》称杀礼多婚,以会男女之无夫家,正今日之谓也,可一解禁止。自今以后,宜为其防。”

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嫁女,刘隗又奏之。

庐江太守梁龛在为妻子服丧期间,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奏伎,宴请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余人。隗奏曰:“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周景王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龛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梁龛官职,削其侯爵。周顗等人明知梁龛居丧,仍赴其宴会,宜各夺俸一月,以肃其违。”从之。

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在举主刘陶死后,强娶其爱妾为小妻,建兴中,宋挺又盗窃官布六百余匹,本应斩首弃市,因遇赦而免予追究。后来,奋武将军阮抗欲任命宋挺为长史,刘隗奏道:“宋挺霸占举主爱妾,违背三纲,有悖人伦,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应予除名,禁锢终身。而奋武将军、太山太守阮抗明知宋挺赃污乱伦,请为长史,抗纬文经武,剖符东籓,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应予免官,下狱治罪。”司马睿虽表示赞同,但因宋挺已经病亡而不想再加追究。刘隗又奏:“符旨:挺已丧亡,不复追贬。愚蠢意暗,未达斯义。昔郑人斫子家之棺,汉明追讨史迁,经传褒贬,皆追书先世数百年间,非徒区区欲厘当时,亦将作法垂于来世,当朝亡夕没便无善恶也。请曹如前追除挺名为民,录妾还本,显证恶人,班下远近。”最终获得司马睿的赞同。

南中郎将王含是王敦的哥哥,因为家族势强而地位显赫,骄傲放纵,一次请求安排参佐以及郡守县令等官职就达二十人左右,而且大多不称职。刘隗弹劾王含,罗织罪名(深文以致其罪),事情虽然被压了下来,而王氏家族(琅琊王氏)对他深怀忌恨。而刘隗之弹奏不畏强御,皆此类也。

建兴中(建兴四年(316年)),督运令史淳于伯被冤杀。刘隗为淳于伯申理冤情曰:“古之为狱必察五听(一日辞听,二日色听,三日气听,四日耳听,五日目听),三槐九棘以求民情。虽明庶政,不敢折狱。死者不得复生,刑者不可复续,是以明王哀矜用刑。曹参去齐,以市狱为寄。自顷蒸荒,杀戮无度,罪同断异,刑罚失宜。谨按行督运令史淳于伯刑血著柱,遂逆上终极柱末二丈三尺,旋复下流四尺五寸。百姓喧华,士女纵观,咸曰其冤。伯息忠诉辞称枉,云伯督运讫去二月,事毕代还,无有稽乏。受赇使役,罪不及死。军是戍军,非为征军,以乏军兴论,于理为枉。四年之中,供给运漕,凡诸征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而不以军兴论,至于伯也,何独明之?捶楚之下,无求不得,囚人畏痛,饰辞应之。理曹,国之典刑,而使忠等称冤明时。谨按从事中郎周莚、法曹参军刘胤、属李匡幸荷殊宠,并登列曹,当思敦奉政道,详法慎杀,使兆庶无枉,人不称诉。而令伯枉同周青,冤魂哭于幽都,诉灵恨于黄泉,嗟叹甚于杞梁,血妖过于崩城,故有陨霜之人,夜哭之鬼。伯有昼见,彭生为豕,刑杀失中,妖眚并见,以古况今,其揆一也。皆由莚等不胜其任,请皆免官。” 于是右将军王导被迫上疏引咎,请求辞职,但司马睿曰:“政令刑罚失当,都是我糊涂昏昧造成的。寻示愧惧,思闻忠告,以补其阙。而引过求退,岂所望也!”由是王导等一无所问。

司马睿称晋王(建武元年(317年))。刘隗被拜为御史中丞,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隗劾嵩兄顗曰:“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当崇明宪典,协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而乃纵肆小人,群为凶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汹吓,百姓喧华,亏损风望,渐不可长。既无大臣检御之节,不可对扬休命。宜加贬黜,以肃其违。”顗坐免官。

太兴初(元帝太兴元年六月甲申初九,318723日),兼任侍中,赐封都乡侯,后又代薛兼出任丹阳尹。刘隗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诸刻碎之政,皆云隗、协所建。刘隗虽在外地,但朝廷的机密事宜,元帝都和他秘密商议。

刘隗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率万人镇泗口(今江苏省淮阴市,元帝太兴四年七月甲戍十七,321826日)

初,刘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司马承为湘州(太兴三年(320年)),续用刘隗及戴若思(戴渊)为都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合肥)。王敦对刘隗出镇淮阴非常不满,曾致书刘隗,道:“我听说陛下非常信任你,如今胡虏未灭,中原鼎沸,我们应该同心戮力,辅佐王室,以安定社稷。如果我们可以平安相处,则国运历久不衰,不然的话,天下将永无宁日。”

刘隗答曰:“‘鱼得处于江湖就会彼此相忘,人为追求道义也会彼此相忘’,‘竭尽自身的力量,以效忠贞’,这是我的志向。”王敦更加恼怒。

及王敦以讨伐刘隗的名义作乱(元帝永昌元年正月戊辰十四,322216日),元帝诏征刘隗还京师(时驻淮阴),刘隗到达之时,百官们在道路上迎接,刘隗把头帻掀起露出前额,高谈阔论,意气昂扬。等到入见元帝,和刁协一起劝元帝将王氏宗族尽数诛杀,元帝不同意,刘隗才显露出畏惧的神色,晋元帝命刘隗率众戍守金城(二月)

及王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与晋元帝挥泪告别。刘隗行至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旧县村),为戍守此地的刘遐所袭击,不得不带着妻子、子女和亲信二百多人投奔后赵的石勒,石勒以刘隗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二•晋纪十四•晋元帝永昌元年》云:"成帝咸和八年(333),刘隗从石虎战死于潼关,豈即此刘隗邪!"

子刘绥,初举秀才,除驸马都尉、奉朝请。随隗奔石勒,卒。孙刘波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