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犹太教典籍《塔木德》(公元210年)

(2017-02-04 13:58:39)
标签:

以色列

犹太教

《塔木德》

杂谈

分类: 闲话历史

犹太教典籍《塔木德》(公元210年)

《塔木德》是流传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伟大的研究”,这是一部犹太人作为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主体部分成书于2世纪末~6世纪初,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间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

《塔木德》全套共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包括《密西拿》(原意为复述,为律法条文,称《口传律法典》。)、《革马拉》(原意为完成,是密西拿的补编和说明,以注释形式对条文作问答式阐述,称《口传律法典诠释》。狭义的塔木德即指革马拉文集。巴勒斯坦学派的诠释完成于4世纪中叶。巴比伦学派的诠释定型于6世纪初,后被各地犹太社团所接受。)、《米德拉西》(原意为讲解,即律法和伦理的通俗说教,既指塔木德文献中别具一格的阐释方法,又指用这种方法写成的经文注释,通称《圣经经文注释》。)3个部分,是10个世纪中2000多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圣经》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和僵化。如果说《旧约圣经》是一部永恒的书,那么《塔木德》则是犹太人日常生活的伴侣,充满着生命的智慧和应付危机的良谋。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是犹太教认为地位仅次于《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的宗教文献。《塔木德》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 

 

犹太教认为,上帝在西奈山启示摩西的妥拉,是对犹太人及全人类的教诲和诫命。除成文的律法书即《摩西五经》外,还有不成文的律法、习俗及对成文律法的解释,称口传律法。塔木德是口传律法的最高文字形式。它解释律法使之适应变化中的政治社会环境,并加以补充。其内容不仅讲律法,亦涉及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农业等方面。按体裁,分条文和讲解两部分。按内容,分哈拉卡和阿加达两类:前者涉及律法、礼仪和教义,说明律法如何适用于现实生活;后者讲解非律法内容,叙述和补充有关轶事并探究经文要旨。从8世纪起,因塔木德文体结构松散,一些犹太学者据此摘编简明法典。正统派犹太教视其为律法最高权威,并在以色列国成立后争取将塔木德定为全国的基本法。今在以色列拉比法庭上仅适用于家庭法问题。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灭之后,大批犹太人被沦为“巴比伦囚虏”。这样,巴比伦逐渐发展为犹太人最主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集中了许多有影响的犹太贤哲和宗教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享有很高威望和领导地位的学者阶层。他们以维护犹太教传统及犹太精神价值为己任,潜心研究神学,著书立说,在公元2世纪至6世纪之间编纂了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即《巴比伦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统称《塔木德》,形成了塔木德文化。由于《巴比伦塔木德》编纂于《巴勒斯坦塔木德》之后,经精通摩西律法的拉比们的研究,更主要是犹太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所以其律法权威性远远超过《巴勒斯坦塔木德》。一般意义上的《塔木德》指的就是《巴比伦塔木德》。

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研究非常活跃。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仍然认为,载于《塔木德》的律法乃出于上帝的启示,对这部律法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仍在继续。

1948年以色列复国,犹太文化得以复兴,《塔木德》再次受到重视。犹太教正统派认真研习着《塔木德》,并试图争取将《塔木德》定为以色列国的大法。

《巴比伦塔木德》全书约40卷,分为6部:一为农事、二为节日、三为妇女、四为损害、五为神圣之事、六为洁净与不洁,共250万字,全部用希伯来文写就。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注释《圣经》律法部分的权威经典,而且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其内容除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外,还包括大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习俗,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及植物学知识。它不是史书或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整部作品通俗易懂,睿智隽永,成为犹太人行为处世的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对没有自己的祖国并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和《塔木德》就是祖国。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拉比(犹太教教士)的教导。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随着流散时间的增加,对以色列人关闭的耶路撒冷和在圣殿遗址上新建的朱庇特罗马神庙,就像两道淌血的伤疤,深刻地烙印进每个以色列人的情感肌肤。同时,它们更像是精神耻辱的标志,时时提醒着所有以色列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丧失主权和故土的时代弃儿。而在各个流散地中,以色列人作为突然到来的来历不明的少数族裔,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又成为与原住地占多数的主权民族争夺生存资源的对象,总是遭受到被歧视和被嫌恶的待遇。所有这些,都像尖刀一样挑刺着以色列人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难道上帝已经剥夺了他们作为优先子民的资格了吗?

更令肩负重责的拉比们忧心的是,由于时光流转和现实的痛苦,以色列人重建圣殿希望的破灭,这种谋杀民族灵魂的精神绝望,正像滚滚乌云在每个以色列人心中弥漫。在南北朝分裂时期那消失了的十个以色列部族的历史回忆,似乎已经成为了此刻的急迫现实,强烈地敲打着他们的心扉。他们非常清楚,在维护民族存亡的四大要素中,主权是政治保障,领土是物质基础,宗教是精神支柱,文化是特性依托。而以色列人又和其他民族不同的是,以色列民族的宗教与文化是合而为一的:它是文化的宗教或宗教的文化,其民族的思想价值、法律、道德、节庆礼仪、语言的特征与发展、文学艺术和婚嫁饮食等等各种生活习俗,无一不是以犹太教教义教规为存在基础和发展依托的。当年之所以会出现北方十个部族的轻易消失,正是因为北方的十个部族首先丧失了对上帝的信仰,犹太教已经被各种异邦的偶像崇拜所替代,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已经塌陷,因此才会在主权和领土被剥夺之后立刻消失。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在巴比伦囚虏的五十年里,依然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以色列人,却因为更加虔信上帝的教诲,所以不但没有丢失民族的特性,反倒让以色列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更加鲜明而坚强。

新一代以色列拉比的精英们,正是在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后,他们的思维和责任的天空豁然开朗,他们也因此找到了自已真正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的方向。他们敏锐地看到,经过拉比前辈们审定的那一本希伯来圣经,对于当今流散中的以色列人的现实,其实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与空白。特别是上帝赋予以色列人的使命和责任、正义的惩罚与罪责的担当、应许之地与圣殿祭祀、圣洁生活原则与生存智慧以及许多具体的道德律法和生活秩序建立的原则等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缺陷与灵活的解释。

但与此同时,从巴比伦囚虏时代以来就流传已广的大量口传托拉,以及几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祭司、文士、拉比和解经师们的各种解说、判例和智慧的寓言与短语,却又正好是希伯来圣经的缺陷补充和发展性的丰富。但这些以色列人的民族瑰宝主要都是以口传语言的方式,代代相授而保存下来的,其中,免不了丢失与误改。因此,必须以文字的形式将它们固定下来,成为流散中的以色列人的第二本圣经,以便帮助以色列人更好地理解第一本圣经,又能成为流散中的以色列人的生活帮手,从而充当犹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护卫。

正是带着这种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崇高的理想,几代拉比精英们开始了以色列历史从以斯拉以来的第二次最宏伟的精神工程。毫无疑问,正如当代犹太大学者雅各.纽斯纳指出的一样,这是一批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们所构造的以后被称为《塔木德》的这个宏大工程中,上帝被高踞在有形世界之上,这不但使对上帝的信仰更能导向心灵的宁静与充盈,也因为将宗教置于形而上的正确位置,从而打开了人类理性的空间。更加神圣的上帝,既不是因为以色列人的罪恶将流散作为正义的惩罚手段;也不是因为要作全球性的毁灭安排,而使罗马人成为末日审判的道具,让以色列人承担流散苦难的预演。正是因为上帝选定了以色列人为世界的优先选民,因此才要以流散的形式让以色列人分散到世界万邦之中,成为上帝荣光的传播者。流散由此成为了上帝优先子民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具有这个伟大使命的以色列人,当然更应当在万民之中作出表率,因此,保持优先子民的圣洁而有秩序和稳定的生活,不但是有益人生的乐趣,更是上帝赋予的责任。这样,有尊严而神圣的生活就与富有而智慧的生活合为一体,成为流散中的以色列人的宗教责任和人生宗旨。也因此,尽力寻求在预想中的完美而神圣的生活世界的各种律法与道德的最佳处置原则和条例,以及这种完美生活所要求的各种最佳智慧和有效途径与办法,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必然结果。这也是《塔木德》为什么不仅是以色列人生活的大百科全书,更是以色列人的完美的宗教哲学和系统的世界观的奥秘所在。

当然,完成如此巨大的历史使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部巨著编写的接力棒首先握在了巴勒斯坦的加利利学派手中。由当时最伟大的拉比、号称犹太亲王的犹大.哈纳西领导的拉比团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巨工作,终于在公元200--210年间成功地完成了这部希伯来文的巨著,取名为《密西拿》,原意为“复述的教导”。这是一部口传托拉的汇合总集,它不但将几个世纪以来的一百多位著名拉比诠释律法的学术成果和实际判例加以了分类、整理与补充,也通过整理性的改写与补充,将口传托拉组成为新的宗教哲学思想。全书共分六大卷六十三篇。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卷:“种子”或“农事”,共11篇,记载与农事或生产有关的条例;第二卷,节日或祭祀,共12篇,记述了宗教节期与祭祀方面的有关规定;第三卷,妇女或家庭,共7篇,记载了关于女人、家庭、婚姻及民法方面的条例;第四卷,损害,共10篇,记述了借贷、经济活动和刑法等事项的处理;第五卷,圣事,共11篇,记载了关于献祭、捐赠等专项条例;第六卷,洁净,共12篇,系统地阐述了洁与不洁的各项规定以及如何去除不洁的规定与办法。列出这种最简单的分卷目录式介绍,其实是一种危险的方法,它使读者无法真实地感受到这部巨著的真正面貌和风采。但要详细的介绍,无疑需要巨大的篇幅,还不如留给读者去浏览原作更有意义。

完成这个伟大历史使命的接力棒随后又传递了两百年时光。当《密西拿》面世之后,立即成为流散各地的以色列人的生活宝典,受到了各地犹太社区的热烈欢迎和如饥似渴的吸收。同时也立刻成为各个犹太教会堂和学校的传道教材与研究对象。正是在对《密西拿》的学习与研讨中,四世纪的巴勒斯坦拉比们首先感到了不足。他们察觉到《密西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仍有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和漏洞;同时,对许多具体事例和语意,也存在歧义很大的不同理解;另外,《密西拿》编写时代的许多重要拉比们的释法和判例也没有编辑其中。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普通以色列人的宗教和世俗生活的质量,也让观点相异的拉比和学者们徒生出许多无谓也无益的争辩。于是,巴勒斯坦的拉比们开始了他们创造性的接力赛,他们对照着《密西拿》,从集体研讨后统一的理解出发,开始整理《密西拿》的遗漏和缺陷,并对已经过梳理和重新阐述的律法加以诠释和评注,以注释形式对各条条文作问答式阐述的写作风格,编辑成为对《密西拿》的释义汇编,取名为《革马拉》,意即“补全”。由于《革马拉》是对《密西拿》的诠释补充,因此,巴勒斯坦拉比们就将两本著作编为一体,合成为一本巨著,取名《塔木德》,其希伯来语原意为“伟大的研究”,后来一般通俗地称为《犹太法典》。

不过,《塔木德》的最后完成却是在公元五世纪的巴比伦。这时的巴比伦在帕提亚人的统治之下,对定居于此已有千年历史的以色列人给予了应有的宽容与尊重,使这里的犹太社区较其他地方都更繁荣和自由。集聚在巴比伦的犹太学者与拉比也比其他地方人数更多且思想活跃。当巴勒斯坦的《塔木德》传来以后,以苏拉犹太经学院院长巴什为首的拉比们,认为巴勒斯坦的《革马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的许多解释和判例只属于巴勒斯坦的传统,没有结合其他流散地的情况,更不能切合巴比伦的实际;另外,还有以色列人称为“哈加达”的这种非律法传统的口头传说,它充满着故事、传说、寓言、轶闻和谚语等等,这些有趣的讲道式阐述道德与宗教的作品,不但凝聚了许多拉比教师们对圣经所作的精辟评注,而且是教诲和启迪一般信徒的绝佳教材和方法。这些还没有编入《密西拿》的一部分哈加达的内容,也在巴比伦苏拉学派的主张下,一併编写进了新版的《密西拿》和《革马拉》之中。由巴比伦苏拉学派编辑的这本革马拉和密西拿的合集被称为巴比伦《塔木德》。这个合集,密西拿部分由希伯来语写成,革马拉部分由阿拉米语写成。整个合集,篇幅浩繁,卷目宏大,总计约二百五十万字左右。这个版本,由于内容更加丰富,对流散中的犹太人的现实结合得更为紧密,因此得到了各地犹太会堂和犹太学校的一致认可。就这样,在巴比伦,《塔木德》完成了它的最后一稿。

《塔木德》的完成是犹太教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标志。从此,以色列人成为了依靠两本书的民族。希伯来圣经被称为第一圣典,塔木德被称为第二圣典。正是这两部伟大的著作,不但使长期流散的以色列人保持了自已民族和宗教的特性,成为流浪中犹太人的信仰支柱和宗教生活的大百科全书;而且它们也是作为世界人质的犹太人的精神探照灯和智慧发动机,使以色列民族的博大智慧和高贵品质,在苦难的锤炼中更加强大和坚定。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塔木德》早已成了犹太人真正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上一篇“阿拉伯”:阿拉伯古典诗歌《七篇悬诗》(公元200年)

上一篇“犹太、以色列”:犹太教及《旧约》的哲学思想(公元150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