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老普林尼(公元79年)
(2016-08-04 14:24:12)
标签:
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杂谈 |
分类: 闲话历史 |
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老普林尼(公元79年)
老普林尼,全名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生于公元23(一说24年),卒于公元79年,世称老普林尼,以与其养子小普林尼相区别,老普林尼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自然史》一书著称。
普林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新科莫姆城(今科莫)的一个中等奴隶主家庭,属骑士阶层。少年时代,他到罗马求学。
公元47-57年,他在日耳曼行省(今德国境内)任骑兵军官。在这期间,他与后来的罗马皇帝提图斯(亦译作“泰特“,公元79-81年在位)交谊甚笃。普林尼在晚年的时候常常津津乐道地谈到他与提图斯的“共同的营帐生活”。
他曾亲自访问过日耳曼人中的乔克人居住的海岸,搜集日耳曼各部落的方言和历史资料。恩格斯在《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一文中曾经指出,普林尼是不仅从政治上、军事观点上,而且从理论观点上对日耳曼发生兴趣的第一个罗马人,他的报道具有特朗的价值。他对日耳曼方言所作的分类符合实际情况,普林尼从日耳曼返回罗马之后,从事律师工作,同时潜心读书和著述。
公元69-79年在罗马皇帝韦斯帕西安努斯(《恺撒传》中又作韦巴芗,69至78年在位),在位时,他历任要职,在西班牙、高卢、北非等地担任过财政督察官的职务,负责管理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大抵从公元74年起,他担任以卡佩尼亚的米塞姆港为基地的海军舰队的司令,负责清剿海盗。
公元79年8月24日,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普林尼为了了解火山爆发的情况,并且救援这一地区的灾民,乘船赶往火山活动地区,因火山喷出的含硫气体而中毒死亡。
普林尼终生未娶。按照他的遗嘱,他把自己的外甥收为养子。他就是著名的小普林尼,全名是盖乌斯•凯基利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老普林尼去世时,他18岁。他继承了舅父的全部手稿和摘录材料的笔记,以及他的名字。笔记总数达160卷之多,写满蝇头小字。
普林尼一生手不释卷,学习上刻苦认真,勤于动手,分秒必争。小普林尼对他舅父用功读书的情况,在致友人的信中,作过生动的描述。
小普林尼说,他的舅父把公余的时间全都用于学习,即使是因公旅行途中,他也从不间断学习,总是命令伴读的奴隶拿着书和写字的小板子跟在身旁。他无论读什么书都要作摘录。在吃饭的时候,他一面听奴隶给他读书,还一面做摘要。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朗读的人读错了某一个字的时候.在场的普林尼的一位朋友打断了他,要他重念。普林尼对他的那位友人说,“你不是已经听懂了他读的东西吗,你一打断,又使他少为我们念了十多行字。”
他的著作很多,有军事著作《论投枪法》,历史著作《彭波尼乌斯•塞孔杜斯传》
2卷、《日耳曼战记》20卷、《续巴苏斯罗马史》31卷,语言学著作《文法》8卷,修辞学著作《演说术》3卷等,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全部散失。只有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博物志》(Nature
History
因其字面意义经常被误译为“自然史”,而它是实际意思应当是“博物学”,即采集事实、描述命名、分类编目的科学。其中History源自拉丁语的Historia,即研究、调查、探寻,并不是“历史”的意思。普林尼的著作被翻译为《自然史》,正确的译法应当是《博物志》)传世。这部书写成于77年,后来作者又陆续有所补充。普林尼吸收了几百名希腊和罗马作者著述的2000本古籍中的大量事实和观察结果,他按引的主要作者即有100人。他的这部堪称百科全书的巨著是他多年勤奋读书的结晶。这部书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已经散失的古代资料,提供了了解古代的物质利精神文明的丰富极料。
内容包括宇宙理论、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学、农业、医学、矿物、工艺、绘画和雕刻等。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几乎把当时所知道的各科知识都包罗无遗。
普林尼死后,《博物志》由小普林尼出版。普林尼在前言中说,这本书是献给罗马皇帝提图斯的。他的书不是为了“富丽词藻的爱好者”写的,而是为了实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人写的。小普林尼称这部书是“象自然本身一样”题材广泛多样的学术著作。
《博物志》全书分为37卷,第1卷介绍全书内容和材料来源;第2至6 卷描写宇宙,介绍人种和地理概况,主要是列举一些地名;第二卷中关于地震的记述,包括了历史上比较大的地震,谈到地震的前兆、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等等。第六卷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他还说到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第 8至11卷为动物学,分别介绍陆上动物、水中动物、鸟类和昆虫;第12至19卷为植物学,包括各种树木花卉;在农业方面,普林尼不仅关心粮食作物的生产,而且也关心葡萄和橄榄的种植技术。他详细地记载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革情况,谈到罗马帝国时代出现的先进的带轮的耕犁和收割车。在车的前面安装有两把梳子形的切割刀,牛在后面推着车往前走,就能把麦粒切割下来。长时期内学者们怀疑普林尼关于收割车的记述的可靠性,1958年在比利时南部发现的一幅公元二世纪的浮雕,说明了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第20至32卷为药物学,介绍各种植物的医疗效用;系统地对动物世界进行了描述,认为所有动物都是为了人类而产生的。他还叙述了动物在医学上的应用,讨论了矿物质在药物方面应用的情况。这些大量的、宝贵的、有关生理学和病理学、药物学的完整资料和总结,对研究欧洲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第33至37卷为矿物学和治金学,谈到绘画颜料的加工和雕塑材料的制作技巧,同时对古代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评述。
《博物志》内容丰富,共收集了500多个作家的2万多条材料,是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总汇,《博物志》一书中,普林尼新创了许多术语和名词,从希瞄语和其他语言中借用了许多词,丰宙了拉丁文的词江。这对于后来拉丁文成为欧洲学术界通用的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然史》一书,在十七世纪以前的欧洲,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权威的著作,流传下来近200份该书的古代抄本就说明了他的传播和受重视的程度。《博物志》在中世纪时很有影响,在今天,它对了解古代自然科学发展情况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尽管如此,普林尼的《自然史》仍然对于研究古代的自然科学、历史和语言都有巨大的意义。
上一篇“罗马”:韦帕芗的元老院改革(公元73年)
下一篇“罗马”: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皇帝韦帕芗(公元79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