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燕传(公元前1年)
(2016-04-11 09:55:59)
标签:
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傅喜杂谈 |
分类: 闲话历史 |
十 汉-10.12.6.5 赵飞燕传(公元前1年)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秋七月,遣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
(秋七月,王莽派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贤咸持太皇太后诏迎中山王(指中山王刘衎(刘箕子),乃元帝子刘兴之子,成帝之侄)。)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辛卯,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皆免官爵,徙合浦。”
(七月辛卯(三十日),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退居于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师古曰:北宫及桂宫皆在城中,而非未央宫中也)。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董贤之父)等都予免职,迁徙到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北))。)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许后之废也,上欲立赵婕妤。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难之。太后姊子淳于长为侍中,数往来传语,得太后指(旨),上立封赵婕妤父临为成阳侯。后月余,乃立婕妤为皇后。追以长前白罢昌陵功,封为定陵侯。
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砌)皆铜沓(錔)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含)蓝田壁,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姊弟颛(专)宠十余年,卒皆无子。
末年,定陶王来朝,王祖母傅太后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定陶王竟为太子。
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强,无疾病。是时楚思王衍、梁王立来朝,明旦当辞去,上宿供张白虎殿。又欲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侯印书赞。昏夜平善,乡(向)晨,傅裤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众喧哗怪之。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宴)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
哀帝既立,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封太后弟侍中驸马都尉钦为新成侯。赵氏侯者凡二人。后数月,司隶解光奏言:
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后数月,晓入殿中,见宫腹大,问宫。宫曰:“御幸有身。”其十月中,宫乳掖庭牛官令舍,有婢六人。中黄门田客持诏记,盛绿锑方底,封御史中丞印,予武曰:“取牛官令舍妇人新产儿,婢六人,尽置暴室狱,毋问儿男女,谁儿也!”武迎置狱。宫曰:“善臧(藏)我儿胞,丞知是何等儿也!”后三日,客持诏记与武,问“儿死未?手书对牍背。”武即书时:“儿见在,未死。”有顷,客出曰:“上与昭仪大怒,奈何不杀?”武叩头啼曰:“不杀儿,自知当死;杀之,亦死!”即因客奏封事,曰:“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奏入,客复持诏记予武曰:“今夜漏上五刻,持儿与舜,会东交掖门。”武因问客:“陛下得武书,意何如?”曰:“憆(瞠)也。武以儿付舜。舜受诏,内(纳)儿殿中,为择乳母,告“善养儿,且有赏。毋令漏泄!”舜择弃为乳母,时儿生八九日。后三日,客复持诏记,封如前予武,中有封小绿箧,记曰:“告武以箧中物书予狱中妇人,武自临饮之。”武发箧中有里药二枚,赫蹄书曰:“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女(汝)自知之!”伟能即宫。宫读书已,曰:“果也,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今儿安在?危杀之矣!奈何令长信得闻之?”宫饮药死。后宫婢六人召入,出语武曰:“昭仪言‘女(汝)无过。宁自杀邪,若外家也?’我曹言愿自杀。”即自缪死。武皆表奏状。弃所养儿十一日,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不知所置。
许美人前在上林涿沐馆,数召入饰室中若舍,一岁再三召,留数月或半岁御幸。元延二年怀子,其十一月乳。诏使严持乳医及五种和药丸三,送美人所。后客子、偏、兼闻昭仪谓成帝曰:“常给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许美人儿何从生中?许氏竟当复立邪!”怼,以手自,以头击壁户柱,从床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曰:“今当安置我,欲归耳!”帝曰:“今故告之,反怒为!殊不可晓也。”帝亦不食。昭仪曰:“陛下自知是,不食为何?陛下常自信‘约不负女(汝)’,今美人有子,竟负约,谓何?”帝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出赵氏上者,毋忧也!”后诏使严持绿囊书予许美人,告严曰:“美人当有以予女(汝),受来,置饰室中帘南。”美人以苇箧一合(盒)盛所生儿,缄封,及绿囊报书予严。严持箧书,置饰室帘南去。帝与昭仪坐,使客子解箧缄。未已,帝使客子、偏、兼皆出,自闭户,独与昭仪在。须臾开户,呼客子、偏、兼,使缄封筐及绿绨方底,推置屏风东。恭受诏,持箧方底予武,皆封以御史中丞印,曰:“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故长定许贵人及故成都、平阿侯家婢王业、任孋、公孙习前免为庶人,诏召入,属昭仪为私婢。成帝崩,未幸梓宫,仓卒(猝)悲哀之时,昭仪自知罪恶大,知业等故许氏、王氏婢,恐事泄,而以大婢羊子等赐与业等各且十人,以慰其意,属(嘱)无道我家过失。
元延二年五月,故掖庭令吾丘遵谓武曰:“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独欲与武有所言。我无子,武有子,是家轻族人,得无不敢乎?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欲与武共言之大臣,票(骠)骑将军贪耆(嗜)钱,不足计事,奈何令长信得闻之?”遵后病困,谓武:“今我已死,前所语事,武不能独为也,慎语!”
皆在今年四月丙辰赦令前。臣谨案永光三年男子忠等发长陵傅夫人冢。事更大赦,孝元皇帝下诏曰:“此朕不当所得赦也。”穷治,尽伏辜,天下以为当。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大逆,同产当坐,以蒙赦令,归故郡。今昭仪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谒,而同产亲属皆在尊贵之位,迫近帏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惩恶崇谊(义)示四方也。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
哀帝于是免新成侯赵钦、钦兄子成阳侯訢,皆为庶人,将家属徙辽西郡。时议郎耿育上疏言:
臣闻继嗣失统,废適(嫡)立庶,圣人法禁,古今至戒。然大(太)伯见历知適(嫡),逡循(巡)固让,委身吴粤,权变所设,不计常法,致位王季,以崇圣嗣,卒有天下,子孙承业,七八百载,功冠三王,道德最备,是以尊号追及大(太)王。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孝成皇帝自知继嗣不以时立,念虽末有皇子,万岁之后未能持国,权柄之重,制于女主,女主骄盛则着(嗜)欲无极,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世无周公抱负之辅,恐危社稷,倾乱天下。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怀独见之明,内断于身,故废后宫就馆之渐,绝微嗣祸乱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庙。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定金匮(柜)之计,又不知推演圣德,述先帝之志,乃反覆校省内,暴露私燕(宴),诬污先帝倾祸之过,成结宠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远见之明,逆负先帝忧国之意。
夫论大德不拘俗,立大功不合众,此乃孝成皇帝至思所以万万于众臣,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岂当世庸庸斗筲之臣所能及哉!且褒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救销(消)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事不当时固争(诤),防祸于未然,各随指(旨)阿从,以求容媚,晏驾之后,尊号已定,万事已讫,乃探迫不及之事,讦扬幽昧之过,此臣所深痛也!
愿下有司议,即如臣言,宜宣布天下,使咸晓知先帝圣意所起。不然,空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盖孝子善述父之志,善成人之事,唯陛下省察!
哀帝为太子,亦颇得赵太后力,遂不竟其事。傅太后恩赵太后,赵太后亦归心,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
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诏有司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后月余,复下诏曰:“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夫妇道,无共(供)养之礼,而有狼虎之毒,宗室所怨,海内之仇也,而尚在小君之位,诚非皇天之心。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今废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日自杀。凡立十六年而诛。先是有童谣曰:“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成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仓琅根,宫门铜锾(环)也。”
(孝成帝的赵皇后(赵飞燕),原本是长安的宫人(吴恂曰:“愚谓‘宫人’下脱一‘女’字。‘本长安宫人女’者,言其本为遣出宫人嫁长安人者之女,故下接云‘初生时。父母不举’也;又曰‘及壮,属阳阿主家’,及‘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云云,足证其何尝本为宫人也。”
许皇后被废以后(废后事在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十一月甲寅十六),皇上打算册立赵婕妤为皇后。皇太后(元后王政君)嫌她出身低贱,不答应。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做侍中,屡次来往传话,成帝明白了太后的心思,就封赵婕妤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事在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四月乙亥(十五日),恩则侯表,成阳侯食邑于汝南新息)。一个多月后,就册立赵婕妤为皇后(事在六月丙寅(七日))。又追念淳于长先前奏禀停止营造昌陵的功劳,封为定陵侯。
赵飞燕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后来不再那么受宠,而她的妹妹最受宠爱,封为昭仪(《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住在昭阳舍,庭院饰以红色,殿上刷了两层赤黑色的漆,台阶都是用铜做成,涂上一层黄金(《三辅黄图》、《西京杂记》皆作“砌皆铜沓黄金涂”。传文“冒”字衍。),用汉白玉做成阶梯,壁中横木露出的部分之中,往往用黄金制的环状饰物,套在壁带上,装饰上蓝田玉、明珠、翠羽(服虔曰:釭,壁中之横带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师古曰: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于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藍田,山名,出美玉。釭音工,流俗读之音江,非也。),整个后宫从没有这样奢华的。赵氏姐妹专宠十几年,始终都没有生育。
成帝末年,定陶王前来朝见,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暗地里贿赂赵皇后和赵昭仪,定陶王终于被册立为太子。
第二年春天(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丙戌)十八日),成帝去世。成帝平时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这时候楚思王刘衍(汉宣帝刘询之孙,楚孝王刘嚣之子)、梁王刘立(西汉第十二代梁王。其先祖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刘恒的次子)前来朝见,第二天一早就要告辞回去,成帝就摆设帷帐住在白虎殿(在未央宫中)。他又打算封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官印和封官的文告都已经做好了。一夜无事,早晨醒来,穿裤袜,想坐起来,就一下子掉了衣服,说不出话来,昼漏(指漏壶。古代计时器。漏壶刻有计时的符号,昼夜百刻)十刻时分,成帝去世。老百姓认为赵昭仪负有罪责,皇太后下诏给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说:“皇帝暴崩,人们议论纷纷,不明就里。掖庭令辅等人就在后宫附近侍候皇帝的起居,让他们和御史、丞相、廷尉一起察问皇帝平时的起居和发病的情况。”赵昭仪自杀了。
哀帝即位以后,尊奉赵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事在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丙午初八),封太后的弟弟侍中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赵氏家族中一共有两人封侯。又过了几个月,司隶(官名。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相当于州刺史)解光上奏说:
我听说许美人和原来的中宫史(汉代皇后的侍读官,通鉴胡三省注:史,女史也。中宫,皇后宫也。赵皇后传:宫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曹宫都曾被孝成皇帝御幸,生下儿子,孩子却都不见了。我派从事(官名。三公与州郡长官所聘的僚属)掾业、史望察问知道内情的掖庭狱丞(即掖庭丞。陈直曰:掖庭令丞属少府,《汉旧仪》称为掖庭狱令,中都官有狱者三十六所,当时皆可繁称为某某狱令,与本传文正合)籍武,原中黄门(给事于宫中的宦者,续汉志:中黄门,比百石,掌給事禁中,以宦者为之)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曹宫之母)、道房、张弃,原赵昭仪的侍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人,都说曹宫是曹晓的女儿,原来属于中宫,学习旧史掌故,又精通《诗经》,负责教皇后。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中,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对食:谓二人偶食,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就对道房说:“陛下御幸于我。”几个月后,曹晓到殿中去,看到曹宫肚子大了,就询问她。曹宫说:“得到御幸,怀了身孕。”那年十月,曹宫在掖庭牛官令舍生下一个男孩,派六名婢女服侍。中黄门田客拿着一道诏令,放在一个绿色的丝帛书囊里,用御史中丞的大印封好,交给籍武说:“把牛官令舍里那个妇人刚生下来的孩子,连同六名婢女,统统关进暴室,不要问孩子是男是女,也不要问是谁的孩子。”籍武就把她们关进暴室(官署名。属掖庭令。主织作染练。后妃有罪也就狱于此,故称暴室狱。通鉴胡三省注:掖庭令,属少府,有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皆宦者为之。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曹宫说:“您要好好收藏我儿子的胞衣,您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孩子吗!”三天后,田客拿诏令给籍武,问道:“孩子死了没有?写在木牍背面(师古曰:牍,木简也。时以为诏记问之,故令于背上书对辞)。”籍武就写道:“孩子现在还活着,没有死。”一会儿,田客出来说:“皇上和赵昭仪大怒,怎么不杀掉他呢?”籍武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不杀这孩子,知道应当是死罪;杀了他,也只是一死(不杀,则为违诏命,故知当死。杀之,则后人以害皇子之罪加之,故知亦死)交掖门见面。”籍武就问田客:“陛下看到我的奏文,有什么反应?”田客回答说:“呆呆地发愣。”籍武把孩子交给王舜。王舜领了诏命,把孩子接进殿中,给他挑选奶妈,并且告诉她说“好好看护孩子,将会得到赏赐。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王舜选择张弃做奶妈(通鉴胡三省注:宫婢,盖以罪沒入掖庭,男为官奴,女为官婢。郑玄曰:古者从坐男女沒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谓之奚官女),这时孩子才生下来八九天。三天后,田客又拿来诏令,像以前那样封好,交给了籍武,里面有个小绿筐,诏令上说:“籍武把筐里的东西和信交给狱里的妇人,籍武亲自前往给她吃下去。”籍武打开小筐,里面有两枚药丸,一张很薄的小黄纸片,上面写着:“伟能(曹宫之字):努力吃下这药丸,不要再进来了。你自己心里明白。”伟能就是曹宫。曹宫读完这封信,说:“果然如此,她们姐妹要控制天下!我的孩子是个男孩,前额下生头发,像孝元皇帝。现在孩子哪里去了?已被她们害死了吧!怎么才能让太后(元后王政君,师古曰:长信,谓太后)知道这件事呢?”曹宫吃药丸而死。后来曹宫的六名婢女也被召进宫去,出来时告诉籍武说:“昭仪说‘你们没有罪过。是愿意自杀呢,还是去到外舍而死?’我们说愿意自杀。”就自缢而死。籍武全部将这些情况一一上表奏明。张弃喂养了这个孩子十一天,宫长李南持诏书把孩子抱走,不知安置在什么地方。
许美人原来在上林涿沐馆,曾屡次被皇帝召到饰室中若舍,一年之中召见了好几次,或留住几个月或者半年,受到皇帝御幸。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怀孕,十一月生下孩子。成帝下诏让靳严带着妇产医生和三枚用五种药和成的药丸,送到许美人的住处。后来于客子、王偏、臧兼听到昭仪对成帝说:“常常骗我说你从中宫(皇后所居)来,若是从中宫来,许美入的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许氏居然又要兴起了(晋灼曰:昭仪前要帝不得立许美人为皇后,而今有子中,许氏竟当复立为皇后邪!此前约之言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言美人在內中,何从得儿而生也,故言何从生中。次此下,乃始言约耳。)!”她非常愤怒,用手捶打着自己,用头撞墙和柱子,又从床上跳到地下,哭哭啼啼地不肯吃东西,说:“皇帝现在该安排我的事了,我要回去!”成帝说:“我特意告诉你,你反而大怒。真不该告诉你。”成帝也不肯吃饭。昭仪说:“陛下自己认为没做错什么,那为什么不吃饭呢?陛下常说‘发誓不辜负你’,现在美人生了儿子,你还是背弃了誓言,有什么好说?”成帝说:“我发誓册立赵氏,所以废掉了许氏。使天下没有地位高过赵氏的人,这些你都不必担忧。”后来成帝下诏让靳严用绿书囊装上诏令拿给许美入,又告诉靳严说:“美人一定会有东西交给你,你拿回来,放在饰室门帘的南面。”美人用一个草筐盛着孩子,用绳子捆好,连同装着回信的绿书囊一同交给靳严。靳严带着草筐和书信,到饰室门帘的南面放下。成帝和昭仪坐在那里,叫于客子去解筐上的绳子。还没解完,成帝让于客子、王偏、臧兼都出去,自己关上房门,单独和昭仪待在里面。过了片刻打开门,呼唤于客子、王偏、臧兼,让他们用绳子捆好草筐和书囊,放在屏风东面。吴恭领受诏令,拿着草筐和书囊给籍武,上面都用御史中丞的大印封好,说:“籍武:草筐里有个死掉的孩子,埋在僻静的地方,不要让别人知道。”籍武就在狱楼墙的下面挖了一个坑,把那些东西埋在里面。
原长定许贵人(许后曾居长定宫,故后有此称)和原成都侯(王商)、平阿侯(王谭)家的婢女王业、任欐、公孙习先前被罢废为庶人,有诏书将她们召进宫去,给昭仪做了私人婢女。成帝去世,还没有入殓,在这事情突变举国哀痛的时候,昭仪自己知道罪大恶极,又知道王业等人原来是许氏、王氏家的婢女,害怕事情泄露出去,就把大丫头羊子等人分别赐给王业她们,每人十名,以抚慰她们,叮嘱她们不要讲出自己的过失。
元延二年(公元前12年)五月,原掖庭令(官名。掌掖庭(后宫,嫔妃宫女之住处)事务)吾丘遵对籍武说:“掖庭自丞吏以下的官吏都和昭仪勾结在一起,我无法跟她们说,只能和你说些心里话。我没有子女,你有子女,担心大祸殃及全家,恐怕不敢说什么吧(苏林曰:是家谓成帝也。不敢斥,故言是家。师古曰:遵自以无子,故无所顾惧,武既有子,恐祸相及,当止不敢言也)?掖庭里得到皇上御幸生下儿子的人都得死,还有许多人吃药堕胎,我想和你一起向大臣们讲明这些事,骠骑将军(指曲阳侯王根)贪财,不能同他商量事情,只是如何能让太后知道呢?”吾丘遵后来病重,就对籍武说:“现在我要死了,先前说的那些事,你自己难以办成,千万不要泄露出去。”
这些事都发生在今年四月丙辰(通鉴胡三省注:考异曰:赵后传作“丙辰”。按哀帝纪,“四月丙午即位,赦天下”。盖传誤也。或者即位十日后赦也。依胡说,此奏章当在公元前7年,四月丙辰为十八日)颁布赦令之前。我认真地考察,永光三年(前41年)男子忠等发掘长陵傅夫人的坟墓。正好赶上大赦天下,孝元皇帝颁布诏书说:“这件事我不能赦免。”于是一再追究,那些人全都伏法,天下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鲁严公夫人(春秋时鲁庄公夫人哀姜)杀害鲁国世子,齐桓公就召她前来杀掉了她,《春秋》赞同这种行为(事见《公羊传》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赵昭仪祸乱朝廷,杀害皇子,她的家人也应当受到严厉惩罚。先前平安刚侯夫人许谒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家族也应予以治罪,因为赶上大赦,得以回归原籍(事在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十一月甲寅十六)。现在昭仪犯下了更大的罪,超过了许谒,但她的亲族都身处尊贵的地位,在皇上周围,令我们这些臣子为之寒心,这样不能惩治罪恶推崇礼义以昭示四方。请求陛下对这件事追察到底,让丞相以下的官员议论决断以正法制。哀帝就罢免了新成侯赵钦、赵钦哥哥的儿子成阳侯赵欣的侯爵(钱大昕曰:《外戚侯表》,成阳节侯赵临,以皇后父侯,薨,子訢嗣;新成侯钦,以皇后弟封,建平元年皆坐弟昭仪绝继嗣免。《表》以钦与訢皆为昭仪之兄(按:当作昆弟),《传》以訢为钦兄子,必有一误),把他们贬为庶人,家属迁到辽西郡(郡名。治阳乐(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南))。这时议郎耿育上疏说:
我听说传宗接代失去纲领,就会废嫡立庶,圣人一向禁止这样做,古往今来引以为戒。但是大伯知道其父古公卖父意在传位给其弟季历(言太伯知太王亶父改名王季为历,始知太王立历为嫡嗣之意)。就一再退让,而后远走吴粤(《论衡•谴告篇》云:太王亶父以王季之可立,故易名为历。历者,嫡也。太伯觉悟,之吴越采药,以避主季。”《吴越春秋》卷五也记及此事),这是随机应变所致,不拘泥于常法,把王位让给王季,以推重圣明的后嗣,终于得到了天下,子子孙孙继承大业,延续了七八百年,功绩超过三王,道德最为高尚,因此给大伯追加尊号为大王(通鉴胡三省注:太王,古公亶父也。武王克商有天下,追王太王、王季)。所以人世间一定会有非同寻常的变故,然后才有非同寻常的谋略。孝成皇帝自己知道不能在适宜的时候立下后嗣,又考虑到即使是晚年有了皇子,自己去世以后他也不能执掌朝政,国家大权将会控制在女主手中,女主骄横妄为就会无所不为,年少的君主幼小软弱大臣们就不会听命于他,当世没有像周公那样的抱负来辅佐成王之人,恐怕会危害国家,祸乱天下。知道陛下具有贤明圣通的美德,仁孝博爱的恩情,心怀独见之明察,能决断大事,因此防止后宫当政的苗头,杜绝没有后嗣而引起祸乱的根源,就打算传位给陛下以安定天下。愚昧的臣下既不能看清安危,提出长久之策,又不知道发扬陛下的德政,表述先帝的心意,却不停地拷问内廷,将皇室的宴饮私事暴露于天下,污蔑先帝为女色所迷惑,编造宠妾妒嫉行媚之事(妒媚:当作”妒媢”。王念孙曰:“妒媚”二字,义不相属,“媚”当作“媢”。《颜氏家训》已辨之),完全违背了先帝的圣贤先见之明,辜负了先帝忧国忧民的本意。
讲究大德者不必拘泥于世俗之见,立大功者必然自有主张,这就是孝成皇帝的思虑远远胜过诸大臣的原因,是陛下圣德与上天相符合的原因,哪里是当世这些庸庸碌碌、目光短浅的大臣们所能理解的呢!况且对于君父的美德应当褒扬推广,以往的过失则加以补救消解,这是古往今来的通则。遇到事情不能在当时据理力争,防患于未然,而是阿谀旨意惟恐违逆,奉承谄媚以求欢心,先帝去世以后,尊号已经确定(指赵氏已称太后),所有的事务都已完成,才又追究那些不可知的旧事,追寻那些隐蔽难明的过失,这正是我最为深恶痛绝的行为。
希望把这些话拿到有司议论,若是同意我的看法,就应当公布于天下,使人们都了解先帝的良苦用心。否则,就会任凭那些诽谤之言牵连到皇上,而且流传到后世,远及百蛮,近及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完全背离了先帝托付后事的原意。孝子善于追述父亲的心志,善于成就别人的事业,希望陛下明察!哀帝被册立为太子,赵太后也出过很多力,哀帝就不再追究这件事。傅太后感激赵太后的恩情,赵太后也从心里感激她,所以成帝的母亲和王氏家族都非常怨恨。
哀帝驾崩后,王莽禀告太后下诏给有司说:“先前皇太后和昭仪一同侍奉皇帝,姐妹二人专房擅宠,使用毒辣的阴谋,残杀皇子,危害宗庙社稷,违逆天命,有背先帝(晋灼曰:使哀帝不母,罪之也),不足以为“天下之母”。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迁住北宫。”一个多月后,又下诏说:“皇后知道自己罪大恶极,很少朝拜太后,有失妇道,毫无供奉侍养的礼义,却有虎狼一般的狠毒,被宗室怨恨,是国人的仇敌,却还居于皇帝之妻的地位上(“小君”,《论语·季氏篇》云:“邦君之妻,称诸异邦,曰寡小君。”),这确实不合上天的本意。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忘记恩情,就以大义了断私恩,现在将皇后废为庶人,到她的陵园中居住。”当天,孝成皇后就自杀了。她一共在位十六年。起初有童谣说:“燕儿燕儿,尾巴光光,张公子啊,时常相见。宫门森严,琯琅铿锵,燕儿飞来,啄杀皇孙。皇孙已死,燕儿啄矢。”成帝每次微服出宫,常和张放一起,自称来自富平侯家,所以说张公子。沧琅根,就是宫门的铜环。)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孝哀傅皇后,定陶太后从弟子也。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娶)以配王。王入为汉太子,傅氏女为妃。哀帝即位,成帝大行尚在前殿,而傅太后封傅妃父晏为孔乡侯,与帝舅阳安侯丁明同日俱封。时师丹谏,以为“天下自王者所有,亲戚何患不富贵?而仓卒(猝)若是,其不久长矣!”晏封后月余,傅妃立为皇后。傅氏既盛,晏最尊重。哀帝崩,王莽白太皇太后下诏曰:“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与至尊同称号,终没,至乃配食于左坐,悖逆无道。今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后月余,复与孝成赵皇后俱废为庶人,就其园自杀。”
(孝哀帝的傅皇后,是定陶太后(孝元傅昭仪)堂弟的女儿。哀帝做定陶王的时候(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八月甲申初十),傅太后打算亲上加亲,就将傅氏女许配于哀帝。哀帝入京立为太子(事在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二月癸丑初九),傅氏女做了太子妃。哀帝即位后(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丙午初八),成帝的棺木还在前殿,傅太后就封傅妃的父亲傅晏为孔乡侯,和哀帝的舅舅阳安侯丁明同一天受封。当时师丹进谏,认为“天下都为君主一人所有,亲戚还担心得不到富贵吗?像这样仓促的行事,恐怕不能长久啊!”傅晏封侯后一个多月,傅妃被册立为皇后(五月丙戍十九)。傅氏家族兴盛起来,傅晏的地位最为显贵。哀帝去世(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廿六),王莽禀告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说:“定陶共王太后和孔乡侯傅晏一同合谋,背弃恩德,忘记根本,恣意妄为,行不轨之事,甚至和皇帝用同一称号,死后,竟然又配祭宗庙,坐于左侧,狂妄无礼,大逆不道。现在命令孝哀皇后退居桂宫。”又过了一个多月(七月戊午廿七),傅皇后又和孝成赵皇后(赵飞燕)一起被废为庶人,随之她在陵园中自杀了。)
《汉书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又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鲁以季友治乱,楚以子玉轻重,魏以无忌折冲,项以范增存亡。故楚跨有南土,带甲百万,邻国不以为难,子玉为将,则文公侧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庆。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宫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子嗣,莽败乃绝。”
(傅喜字稚游,河内(郡名。治怀县(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南))温县人(县名。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南),是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的堂弟。年轻时喜欢学习和询问,有志向与操守。哀帝被立为太子,成帝挑选傅喜任太子庶子(太子属官之一)。哀帝刚刚登上帝位(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丙午初八),就让傅喜任卫尉(官名。位列九卿。掌宫门警卫,统率皇宫警卫部队,主南军),升为右将军(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当时,王莽任大司马(汉代武职的最高官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废太尉官后,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始置,加在将军称号之上),请求告老辞职,避居在皇帝的舅舅家。皇上已经听凭王莽退职(通鉴记事在“七月丁卯(初一),众人都把厚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傅喜的堂弟孔乡侯傅晏跟皇帝的亲属关系与傅喜一样,而且女儿是皇后。还有皇帝的舅舅阳安侯丁明,也是由于亲密的外家亲属而受封。傅喜固守谦逊而声称有病。傅太后开始参预政治事务,傅喜屡次规劝她,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佐朝政。皇上于是任用左将军师丹替代王莽当大司马(事在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秋七月庚午(初四),同时封为高乡亭侯,按丹传及恩泽侯表,皆云封高乐侯,国于东海),赐给傅喜一百斤黄铜,交上将军的印信,以光禄大夫的名义休养病体。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字子高,沛郡(治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元帝末年,至刘玄更始末年间在世(约元前33年至后24年间在世)。以明经饬行显名。仕王莽封侯建德侯,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林著有文集一卷,(《隋唐经籍志注》)传于世)都献上奏书说:“傅喜品质高洁,忠于国事,是辅佐朝政的大臣,现在由于有病在身,忽然谪贬归家,必使百姓失望,都说傅氏贤人,因为议论不符合定陶太后的缘故而退职,百官没有不替国家感到遗憾的。忠臣,是国家的屏障,鲁国的治乱在于季友,楚国的强弱在于子玉,魏国仅以无忌(信陵君魏无忌)即可退敌(事在鲁顷公二十三年(公元前257年)),项羽的存亡在于范增。所以楚国虽然拥有南方的疆土,披甲的将士有上百万,相邻的国家不认为可怕,子玉当了将领,于是晋文公坐不安稳,等到子玉死去时,晋国的君臣相互庆贺(事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所以说百万个普通人也比不上一位贤人,因此秦国花费千金来离间廉颇(师古曰:“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将廉颇固壁不战,秦乃使人反间於赵,曰:‘秦之所恶,独畏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信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而括軍遂败,数十万之众降秦,秦皆阬之”),汉王散发万金来疏远亚父(事在陈平传)。傅喜留在朝廷上,是陛下您的荣耀,也是傅氏兴盛的标志(如淳曰:傅喜显則傅氏兴,其废亦如之。晋灼曰:用喜於陛下有光明,而傅氏之废复得兴也。师古曰:如说是也)。”皇上自己也很器重傅喜。第二年正月(通鉴记为“正月丁酉(初四)”,《百官表》为建平元年(前6年)四月(四月丁酉,但四月癸亥朔,无丁酉)。两者必有一误),就调师丹任大司空,而任命傅喜当大司马,封为高武侯。
丁氏、傅氏骄横奢侈,都嫉妒傅喜的谦恭节俭。又加上傅太后想要求取皇太后的称号,与成帝的母亲同等尊贵,傅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一齐坚持正当的主张。傅太后勃然大怒,皇上不得不先罢免师丹来触动傅喜(师丹免见上年(公元前6年)),傅喜终归没有顺从。过了几个月以后,就下令罢免傅喜说:“你辅佐朝政供职三年,没有明显地纠正过我没做到的地方,而朝中的大臣却成就了奸诈之心,过错在你身上。交上大司马的印信,归于府第。”傅太后又自己诏令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说:“高武侯傅喜没有功劳而受封,内心怀有不忠诚的想法,依附下级,欺骗主上,和原来的大司空师丹齐心背离叛变,放弃教令,毁坏族类(应劭曰:放弃教令,毀其族类),损害道德教化,罪行虽然是在赦免之前,但不适合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遣发他回到封地去(通鉴记其事在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正月丁丑(疑误,正月戊子朔。没有丁丑))。”后来又想要剥夺傅喜的侯爵,皇上也不听从。
傅喜留在封地三年多,哀帝去世(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廿六),平帝继位,王莽当权,免去傅氏的官职爵位遣归原来的郡县,傅晏带领妻子儿女迁居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北),事在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戊午廿七)。王莽禀告太后(元后王政君)下令说:“高武侯傅喜的姿质性情端正严,言论意见忠厚正直,虽然和原来的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始终没有顺应意旨服从邪恶,坚定不移地固守节操,因此被驱逐回到封地。古书上不是说了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见《论语·子罕篇》。此喻有节操之人)。’让傅喜回到长安,把原来的高安侯(董贤)的府第(幕府:或疑“旧府”之误(吴恂说))赐给傅喜,居特进之位,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傅喜虽然表面上被褒扬奖赏,但孤单无助,担惊受怕,后来又遣发回到封地,到年老就死了。王莽赐予他贞侯的谧号(谥法云“清白守节曰贞”)。儿子(傅喜之子名劲)继承爵位,王莽败亡后就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