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感恩教育跪拜父母感恩 |
分类: 社会热点 |
11日上午,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不过,作家、教育学者叶开表示,90年前,孝道就被指为文化糟粕,我们在推广时要有所选择。( 1月13日 《信息时报》)
近日赶时髦看了几集《武媚娘传奇》,下跪的场面比比皆是,跪陛下,跪王爷,跪嫔妃……这里的跪是宫中礼仪,更是权力、地位。尊卑的象征。既是礼仪,便有往来,皇上一句“免礼平身”,算是对下跪者的回敬。
跪文化源远流长,笔者生活的农村,春节期间有跪拜父母长辈的习俗,时至今日,依然是春节的“保留曲目”。这种特定环境下的跪拜,不仅仅是礼仪,还包含着亲情。
而学校组织800多名学生的下跪场面又包含了何种意义?礼仪?亲情?好像都不是,更像是一种刻意的表演。
从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来讲,人格平等应该嵌入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下,下跪这种传统礼仪还是免了为好。这种仪式主导下的下跪,与家庭环境下的下跪也无法等同。况且,中华民族的传统并非都是“优秀”的,也有残余和糟粕。春节用下跪给长辈拜年的习俗也在逐步淡化。
心怀感恩,孝敬父母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就要遵循教育理念,就要探究教育方法。既要体现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又要有直抵心灵的教育内容。近来,时常出现一些下跪、洗脚、梳头、拥抱等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在操场上洗脚,更有的校长身体力行,在全校的家长会上,当着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还有的学校把洗脚仪式搬到了商场,让孩子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为父母洗脚,以感谢养育之恩。
这些教育活动的初衷无可厚非,只是让人感觉很怪异,很形式化。其实,感恩就是一种情感体验,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可能不孝敬父母。感恩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灌输,更要融进生活细节。譬如老师和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感恩,老师在课堂上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爱心,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培育孝敬老人的良好家风。
另外,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要有平等基础上的沟通。现实中,这种沟通日渐艰难。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均存在诸多障碍。从教育学生的角度说,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向父母下跪,并不代表能向父母敞开心扉。
感恩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感恩的内容和形式也不相同。因此,感恩教育也就不必拘泥于传统,多一些与孩子现实生活贴近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跪拜之礼,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