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面试让“教育均衡”很害羞

(2013-08-27 11:26:06)
标签:

伤不起

课程

心态

多家

内容

分类: 社会热点

小学面试让“教育均衡”很害羞

 小学面试让“教育均衡”很害羞

 

“我觉得我快要疯了,孩子还没上小学,我们一家的心理压力就狂大,感觉孩子上学肯定成绩不行!”孩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南京家长张女士无比痛苦地向扬子晚报热线求助。张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了一所知名小学的面试,结果被告知综合评定比较落后。这个消息让张女士一家都陷入了对孩子入学的恐惧之中。记者采访发现,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小学,不少新生家长都变得十分焦虑,甚至有家长给孩子一个暑假报了7个班,就是为了让孩子“起点更高”。 (826日《扬子晚报》)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生活的核心。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准确说应该是从孕期开始,早期教育便提上了家庭生活日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做父母的神经。随着社会变幻,家长们的焦虑逐步前移,幼升小竟然也成为了一道令家长无比恐慌的关口。

按照我国教育制度设计,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幼升小理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渡,没有入学考试,也不应该存在面对幼童的“面试”。然而,现实很骨感,某些地方的某些学校,凭借自身的名校效应,千方百计地设置“入学关”,竟然把成人世界的面试移植到幼升小,而且还要评定出等次。不知面试的组织者和“考官”考虑过没有,“比较落后”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纯真的幼小心灵会是何等摧残?

校际不均衡的客观现实,择校便难以遏制,人之常情,无可非议,谁不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政策上的划片、就近,既难以阻止名校的择优欲望,也难抑家长们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冲动。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便人为地将一切尚未定型的孩子们划为三六九等,分门别类贴上标签,这是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体制“硬伤”。其根源在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推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在现实条件下,要通过师资力量调配,为薄弱学校注入“营养”,同时,要取消小学面试和以选拔为目的的各种违规行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孩子的小学面试恐慌不知所措,甚至想“抱着儿子跳楼”,张女士自身的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对儿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张女士早就给他定了成长计划,要一路名校,今后也要上名牌大学。正是这种扭曲的名校情结,让张女士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偏差。为了小学面试,她还给儿子提前一年报语言训练、逻辑思维、英语口语等培训班,花了4万块钱。很多家长像张女士一样,一厢情愿地把孩子禁锢在家庭、学校和培训班的封闭空间,使孩子远离大自然的熏陶、远离生活中的自我体验,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贻害无穷。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一味为孩子报多而全的补习班,只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超前的、过多过快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能使孩子沦为知识的傀儡。

在某种程度上,家长不惜投入让孩子参加面试集训、幼小衔接班,也是“有病乱投医”的表现。暑假期间,某个孩子上了小提琴、钢琴、油画、英语、轮滑、写字、汉语拼音7个班,还要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何等恐怖!让孩子们由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应该是小学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而在一些小学不但被弱化了,在课程上还人为超前,在客观上推动了培训市场的火爆。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真的需要“培训”吗?

教育部制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让孩子们快乐地、自由自在地成长何时成为现实?未来伤不起,时不我待啊!

 

 小学面试让“教育均衡”很害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