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则名为《王雪梅质疑中国法医学会并发表郑重声明》的消息被网络和微博疯转。王雪梅在声明中说:“在马跃这个案子,中国法医学会出现了这样一个鉴定结论,对我来说,作为中国法医学会现任的副会长是零容忍的。所以,我不仅要辞去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这样一个职务,而且我要退出中国法医学会,我从此以后坚决不参加中国法医学会组织的任何活动。”王雪梅还表示,她退出中国的法医队伍,也是因为对中国法医队伍现状非常地失望,甚至是绝望。(
8月18日 《京华时报》)
昨晚看了一段电视节目《奋斗》的录像,嘉宾是王雪梅女士。感触最深的是她对法医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激情,作为一个女性,在法医这个经常与尸体打交道的职业如此充满激情、如此执着、取得如此成就,实在难得,令人敬佩!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法医界奇才、技术权威,竟然“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退出”,她对当前法医现状的失望、绝望可见一斑。王雪梅女士具有多重性格,很浪漫,又很严谨。但她的辞职,绝不是心血来潮或者是为吸引眼球,多年的法医生涯、技术权威,使她不可能“头脑发热”,拿自己倾注满腔热情的法医事业当儿戏。
王雪梅女士的辞职,是对司法潜规则横行的控诉,是不良法制环境结出的一颗“苦果”。背后隐藏的隐情,或许就是当前司法系统的“病灶”。王雪梅女士的牺牲精神,能否换来司法环境的改观,还是一个问号。
大学生北京地铁坠亡案开庭时,原告的家人、朋友竟然因为“法庭规模无法容纳”,不得入场。身亡大学生马跃的母亲孟朝红当场解除与已到场律师的合同关系,拒绝出庭。之后,经过孟朝红与法官半小时协调,双方最终同意,在法庭20余个旁听席中,除记者外,被告方部分旁听人员让出位置,原告方7名旁听人员可入场。为何有被告方的旁听席,而对原告方拒之门外?法官的这碗水为何不能端平?
可见,司法过程仍然被“无形的手”牢牢把控着,法律这一社会标尺又如何令人敬畏?上海高院集体招嫖揭开了司法工作者的腐败黑幕,至于当事法官是否左右了有关案件,有待查明;河南民警摔女婴案件,在事发一个月后才由非正常渠道曝光,究竟是谁的手可以“一手遮天”?另据报道,当事民警郭增喜曾通过林州市公安局一位领导做中间人,与女婴之父李青峰达成赔偿协议,由郭增喜赔偿李青峰几十万,李青峰不再追究郭增喜的责任。肩负除暴安良重任的公安局官员竟然为违法人员做起了说客,这是何等的滑稽;湖南临武瓜农死亡事件后,尸检报告称“邓正加系外力作用诱发脑部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死亡”,邓正加之子邓青强明确表示“全家人都不接受”,也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
关于大三学生马跃坠轨电击死亡案的争议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更高一层的装聋作哑或者颠倒黑白,可能是导致王雪梅女士决心退出的重要根源。一个法医权威人士,理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常人难以比拟的话语权,相信王雪梅女士与“非正常声音”的博弈早在幕后“硝烟四起”,结果是惨痛的,以专业权威的“落败”而告终。以至于“惹不起,走为上”。
无论是官场,还是司法领域,潜规则已经成为业内的“行为准则”,谁敢“越雷池”,终将成为“炮灰”。现如今,能够发出不同声音是多么难能可贵。王雪梅如果不那么率直,她依然可以稳坐“首席法医”交椅,日子照样过得滋润。但她的职业精神让她选择了“站出来说话”,说真话。一个社会,要想正常运行和发展必须尊重事实真相,捍卫法律的公正、严明,也就需要司法工作者要恪守法律准则,不被权力左右,不被舆论迷惑,成为法律尊严的维护者。
公、检、法失去公信力是十分可怕的信号,而那些匍匐在权力和金钱下的司法工作者更令人不齿。王雪梅的敢作敢当值得敬佩,也希望她的辞职风波能够带来风清气正的司法环境。
但愿,现实中少一些失望与绝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