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选择“放养”还是“圈养”令人纠结

(2013-07-19 14:04:56)
标签:

让人

越来越

理儿

氛围

标准

分类: 教育随笔

高中选择“放养”还是“圈养”令人纠结

 

今年高考,从全省重点学校重点率排行榜的“大洗牌”,到广州市前几所名校重本率的跌宕起伏,都引发了不少人的反思。当中,有人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学校的管理模式影响了高考的成绩。比如,今年华师附中交出了“全省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被指是该校长期“放养式”教育的后果;而今年广州市第二中学的崛起和超越,又被看成是远离城区“圈养式”教育的胜利。 ( 717 羊城晚报)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考研或找个好单位就业,对多数家长来说,这是孩子最理想的教育轨迹。家长的一切付出,也都是为了确保这一进程的顺利。家长和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就是能否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完成上述几个转折。至于是“放养”还是“圈养”,这个过程家长们并不看重,看重的是结果。于是,无论你的教育理念多么先进,孩子们学习的多么快乐,升学率在家长眼中“不达标”,拜拜吧您呐!

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答案很明确。我们先不看教育专家们怎么说,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认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百岁老人。杨绛先生认为: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可见,家长心目中“好的教育”,与社会所需要的“好的教育”并不完全吻合,也可以说根本不在同一纬度。如果着眼于人的一生发展,从教育方式上看,无疑“放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或者说有利于今后人生的幸福。但事实证明,在应试教育的裹挟下,在家长们的热盼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更热衷于“圈养”。对于学校来说,或许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无奈的选择。

校长们心里清楚,在高考决定一切的高中教育模式下,谁触动了高考这根弦,谁就是找死。校长们自然不敢懈怠,最“多快好省”的方法就是“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把时间利用到极致,把学校管理的像军营,还要在校园营造“火药味十足”的战场氛围,激励学生不惜“流血流汗”,背水一战迎高考。尽管说这样的教育已经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但别无选择。

当然,从学生自身角度说,有的适于“放养”,有的适于“圈养”,但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每一个学生就像“应试教育”这架巨型战车上的一颗螺丝,一紧再紧,千万不能掉下来。谁都知道“放养”的好处,“放养”是家长和学生的梦想,也是教育的归宿,但“现实很骨感”,只好安心接受“圈养”。

最近,郑渊洁写了一篇“反其道而行之”的文章《请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文中写到: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这个理儿也不深奥,跟“放养”与“圈养”的选择一样,但有几个家长能像郑渊洁一样拿儿子郑亚旗“做实验”?

何时教育不再让人纠结?明天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