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该为景区“涨价潮”反思?

(2013-04-03 10:08:50)
标签:

环节

不仅仅

本义

摇钱树

并非如此

分类: 社会热点


谁该为景区“涨价潮”反思?

近期,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国内景区掀起了新一轮涨价潮,凤凰古城、江西婺源景区、四川峨眉山、扬州瘦西湖等多家知名景区纷纷上调了门票价格,最高涨幅达到了167%。对此,网友感叹景区越来越玩不起,而专家则表示,景区不能太依赖门票经济。(42日中国新闻网)

 

神州大地,风景秀丽。按理说,景区属于公共资源,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享受青山秀水带来的愉悦。为了让游客玩得更舒心,为了对景区加以保护,当地政府或企业对景区进行开发、管理,无可厚非,应该加以鼓励,但开发的前提是为游客服务。

现实并非如此。景区已经沦为诸多当地政府赖以生存的“摇钱树”,门票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的高度垄断,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极端依赖,景区的外包经营,致使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企业都难抑涨价冲动。而景区门票如何定价、如何涨价又是政府说了算,涨价怪圈自然难以避免,游客也只有发发牢骚的份儿。

因此,首先反思的是地方政府。以得天独厚的景区资源做平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顺理成章,仅仅将发展旅游产业拘泥为门票收入,显然是短视思维,竭泽而渔。

其次,当前的休假制度,推动了变态的休闲度假。休假是劳动者权益的体现,目的是放松身心。拼凑小长假对保障劳动者休假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人为拼凑假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休假目的,而成为一种经济手段。大量游客在集中的时间涌向景区,致使景区不堪重负,景区的人文环境遭到破坏,景区的运营管理成本陡增。靠门票限制游客人数、保障景区正常运营,倒逼门票价格节节攀升。建立合理的休假制度,让休假回归本义,有利于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也会对平抑门票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公款旅游助长了景区的“淘金”冲动。尽管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对遏制公款旅游有所遏制,但难以在制度上做到令行禁止。既然公款吃喝可以转战内部食堂,茅台酒可以装进矿泉水瓶,公款旅游何苦无法“包装”?

在清明节、五一假日来临之际,景区又掀涨价潮,公众感叹“玩不起”,这股怨气难免又会撒到景区头上。而景区与公益渐行渐远,不仅仅是景区太“贪”,地方政府、休假制度设计、三公消费监督等环节更值得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