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志健溺水罹难留给世人多少追问

(2012-07-27 06:03:36)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热点

 丁志健溺水罹难留给世人多少追问

  

丁志健溺水罹难留给世人多少追问

 

丁志健溺水罹难留给世人多少追问


    2012年酷暑时节,721暴雨成为最热门话题。暴雨如注,一夜间,繁华都市一片汪洋,行人车辆被困,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伤亡人数在公众质疑声中不断累加着,其中,丁志健无疑是热点中的热点。一个风华正茂的北大毕业生、杂志主编,竟然活活淹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主干道上。

    丁志健的遭遇注定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与争议。因为他的死太让人不解、太难以想象。处于华北平原的京城,再大的雨,其威力也不及沿海的狂风巨浪,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何惧暴雨?然而,悲剧在暴雨中无情地拉开了帷幕,在城市主干道上,上演了一场生离死别。

 

丁志健溺水罹难留给世人多少追问

    丁志健走了,辞别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也留给世人更多的反思与追问。

    暴雨是夺走丁志健生命的元凶。假如没有这场暴雨,丁志健会与妻女共进周末晚餐,其乐融融。暴雨刚刚歇息,有关部门就迫不及待地查对N年来的气象资料,定性为“61年来最大”。回顾往年雨季,无论雨量大小,“N年一遇”已成为舌尖上的词汇。似乎不给历史降雨量排出个名次,就亵渎了气象工作者的盛名。不管多少年一遇,让丁志健遇上了,广渠门桥成了他的不归路。

    不给力的排水设施是夺走丁志健生命的帮凶。在立交桥底凹陷位置,排水设施为何不起作用?原来,在暴雨之下,离铁道桥不远的排水出口护城河水位高涨,水排入护城河又回流至泵站,泵站再将水排入护城河,形成死循环,整个排水设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显然,立交桥排水方案设计之初就存在天然缺陷,标准过低,难以应付如此大的暴雨。出现倒灌积水并非第一次,在两三年前泵站出现过倒灌问题,并造成积水,但时至今日,排水设施依旧带病坚守岗位。悲剧,不可避免地重演了。

    预警不到位、救援不力是难以饶恕的人为因素。暴雨并非突降,已有气象预警。相关部门又做了哪些努力?气象信息广而告之了吗?容易积水路段有警示标识吗?有交警疏导交通或及时限行吗?从丁志健被困到被抬出,前后经历了3个多小时?救援效率之低下令人愤慨!据细节披露,丁志健之妻邱艳打电话给110、120,不是打不通,则是说不管。不停地求现场交警救人,但交警说不归他们管,要去找消防。抵达现场的消防人员却一动不动,听说有领导来了,他们才下水救人。附近有三个摄像头,却被告知没有拍到相关影像。究竟救援是否及时,需要进一步求证。如存在救援不力问题,应依法追究相关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自救意识、自救知识欠缺,使丁志健陷入险境无法逃脱。他为什么会冒险开车涉水?他为什么是桥下唯一滞留车上的司机?他为什么不知道可以拔头枕砸?他为什么不爬到后座放倒座椅从后备箱拿铁锤砸?为什么不知道从后备箱拿灭火器瓶砸?常识缺乏,让自己白白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机会!当下,水下逃生秘笈成为热门知识,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丁志健走了,至今没人站出来为之承担责任、为之忏悔,除去他工作的单位,没人给他的家人以应有的安慰。丁志健生前是一家杂志的编辑部主任,无法纳入官员行列,也享受不到体制带来的恩惠。假如丁志健是某部门的官员,情形会如何?因为他是去谈工作,大概会被定性为以身殉职,会被追授很多荣誉,会得到官方的巨额补偿。。。。。。一场悲剧很容易被包装成一起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可惜,丁志健不是官员。

    网上流传着一个“灰色”提议:丁志健妻子在报警时应声称困在车里的还有美国友人,这样丁志健或许就得救了。这样的提议不乏佐证,不知能否刺激到有关部门那根人性的底线。

    一个鲜活的中年生命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匆匆离了,这样的结局谁之过?恐怕永远也说不清楚!总结“北京精神”,讴歌救援事迹,但别忘了牢记“北京教训”。

    丁志健兄弟,上路吧!天堂里没有暴雨。。。。。。

 

丁志健溺水罹难留给世人多少追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