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是对先烈的最好缅怀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热点 |
3月31日,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中小学校以及全市各界群众2万余人,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据《燕赵晚报》报道)
4月4日《燕赵晚报》 http://yzwb.sjzdaily.com.cn/html/2011-04/04/content_321189.htm
民政部称,目前全国有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普遍规模较小,年久失修。今年将完成普查,力争全部建成现代化烈士陵园。(4月1日《新京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祭奠亡灵、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国各地群众祭奠革命先烈的日子。而烈士纪念设施是安葬、缅怀和褒扬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水平,彰显了后人对先烈的崇敬,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每年都到当地烈士陵园参加扫墓祭奠活动。尽管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而在参加活动的近二十年间,陵园内的设施却几乎没有变化,周边的高楼还在不断挤占陵园本已狭小的空间。此情此景,令人心酸。全国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中,这样的境况还有多少?
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以及散落在各地的烈士纪念设施,都是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长眠的地方,理应依法纳入文物保护范畴,保护好、维护好。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商业开发,烈士纪念碑被推倒,烈士雕像被毁掉,土地被侵占……甚至有些地方在烈士陵园搞商业开发,“铜臭气”使陵园的庄严肃穆荡然无存。城乡环境越来越优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烈士纪念设施年久失修,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先烈们的长眠之所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烈士纪念设施数量多、范围广、分布散,管理难度大,不仅县级以上烈士陵园的管理有待加强,而众多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更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经费不是问题,也不应该成为问题。关键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对待烈士及纪念设施的态度,只要我们对先烈们心怀崇敬之情,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加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与保护,应该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无论是迁建集中管理,还是尊重历史和烈属意愿,原地修缮,更重要的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肆意毁坏纪念设施、侵占土地的行为给予严惩。唯有如此,才能使烈士纪念设施真正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