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郑州东方今报小学一年级作业题教育 |
分类: 社会热点 |
让雷人的寒假作业远离孩子们
眼下,郑州的小学即将开学,关于小学寒假作业的话题,也成了很多媒体关注的对象。据省会一家媒体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数学题,竟把名牌大学学生、银行理财师都考“倒”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竟涉及初中知识,小学作业题,出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奇”,已成为一个“趋势”。(2月18日《东方今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2-18/041821973670.shtml
寒假即将结束,孩子们也开始冲刺寒假作业,而一道道“拦路虎”又让孩子们一筹莫展,家长也是一肚子苦水。提起寒假作业的雷人题目,家长们真是五味杂陈。家长被问倒了,又催生出网络搜答案、贴吧“跪求”等“高招儿”。
让我们来品味两道作业题。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正确答案:“23条鱼”。这个答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12个小时,用一个汉字表示是啥?记者拿着这道题 “考”了很多人,本科生、小学老师不知道、郑州大学的教授也给不出标准答案,连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也被难倒了。
寒假是孩子的缓冲休整期,适当有一些作业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作业的出发点应该是巩固所学知识、预习新教材、培养综合素质。而这些雷人的寒假作业,又让孩子学到了什么?事与愿违,非但一无所获,还挫伤了孩子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各出版社的寒假作业良莠不齐,家长和学校应该把好关,莫让毫无意义的作业伤害本已在应试教育中负重不堪的孩子们。
另外,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寒假作业应该有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内容。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欠缺是一个普遍问题,何不利用假期为孩子补补这一课呢?今年寒假上海中小学大力倡导“另类寒假作业”,譬如,玩纸牌游戏锻炼思维,设计兔日历编写兔童话,学做家务事培养责任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拓展视野……总之,让孩子们走出书本,与生活接轨,社会接轨。
让雷人的寒假作业远离孩子,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协调配合,学校要为孩子们的寒假“减负”,家长自购教辅资料要慧眼识珠。那些只顾赚钱生产“精神垃圾”、不顾后果戕害孩子的出版商们,以及教辅出版市场监管者,更应该扪心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