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正月里的鼓声

标签:
冀南村子锣鼓声农家人鼓槌情感 |
分类: 信手涂鸦 |
在儿时生活的冀南农村,鼓文化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鼓队,有一大批或老或少的鼓文化爱好者。正月里,村村锣鼓喧天,村民们用最古老的打击乐器,表达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我家老宅处于村子中心大街的一个十字路口,是鼓手们的主要活动地点。一年四季,唯有过年时才把尘封的锣鼓取出来。春节前几天,鼓手们早已手痒难耐了,甩开臂膀,抡起鼓槌,铿锵有力的鼓乐伴着年味在村子上空荡漾开来。
大年初一之后的几天,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是一两面鼓,后来鼓多了,个头儿也大了,最大的直径足有2米多,放在装有四个轮子的架子上,可供四个人同时敲。鼓、锣、釵、钹各显神通,合奏出农家人特有的新春喜悦。
几套鼓谱各有特色,但来自哪个年代,谁也说不清楚。耳濡目染,鼓谱代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都是靠老一辈人言传身教。悟性好的,20多岁已是出类拔萃。我最喜欢看那些年老鼓手敲鼓,激情飞扬时似万马奔腾,节奏平缓时如细水缓流。那眼神和表情,透着自信、刚毅、执着,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享受?正是这些民间文化滋润着农家人的灵魂。
家乡的锣鼓声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是记忆,是召唤,是耳畔挥之不去的乡音。在外工作的人们,过年回家后,也把敲鼓当成乐趣。摸一摸久违的鼓槌、牛皮鼓面,手起槌落,浓浓的乡情、儿时的过往,都被融入或紧或慢的鼓点中。每次过年回家,人还没进村子,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早已飘进心中,不由感叹:故乡,我回来了……
会鼓,是村子里鼓手们的节日。会鼓就是鼓乐比赛,某个村子做东组织,邀请周边村子的鼓队参加。各村鼓手们穿上民族服装,一般以红黄为主色调。小时候,记得会鼓地点多在村外生产队的麦场上,冬天场光地净,鼓手们的到来使寂静的田野热闹非凡。比赛开始,队旗猎猎,各队互不示弱,高潮迭起。鼓槌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兴奋的乐手还把拨、釵抛向空中。血气方刚的汉子们,偶尔也为了荣誉使比赛充满火药味。
会鼓时,乡亲们带着孩子从村子涌向麦场。孩子走到哪里,小商贩就跟到哪里,卖摔炮的、卖瓜子糖块的、吹糖人的……孩子们手里拿着,嘴里含着,看着祖辈父辈们的精彩表演,更是兴高采烈。
又是一年新春时,故乡的锣鼓声开始在耳畔回响。每次与妻子一起回家过年,她总是抱怨,近在咫尺的锣鼓的超强分贝令她苦不堪言,而我还总是打趣说:敲的多带劲儿啊!因为我从未感觉到这是噪音,自然也不觉吵闹,大概这就是乡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