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景背后的“千斤坠”值得考量

标签:
西安布景《广州日报》寄宿制学校形式主义杂谈 |
分类: 社会热点 |
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竣工也是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组织一个仪式无可厚非。诸如此类的庆典仪式,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比较而言,学校的仪式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因此,对仪式本身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当然,仪式越简单越好,只要不铺张浪费、不借机公款大吃吃喝发礼品,也属正常,这是题外话。
在这则短新闻中,让公众不舒服的是,坐在布景后边充当“千斤坠”的20多名学生。网友“在西安”上传了的那张照片也颇有视觉冲击力,前台是站在大红地毯上出席仪式的领导,而布景后边是20多名学生。据说,当时风势较大,气温仅有9度,孩子们穿着校服坐在那里,不免令人看了心疼。这种不满情绪,肯定会“转嫁”到台上的领导们或仪式的组织者。
现实中,在各种庆典、欢迎仪式上经常会看到学生的身影,也时常引来媒体质疑。譬如,四川蓬安县教育局领导到学校视察,两排中学生夹道唱“赞美诗”迎接,被网友戏称为“堪比国庆阅兵的另一波澜壮阔场面”;湖南省邵阳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迎接领导视察时,女生列队鞠躬欢迎,引来网友骂声一片。公众痛恨的是形式主义和官本位思想泛滥。
举行仪式都力求尽善尽美,一旦布景被风刮倒,学校领导的颜面何在?正因如此,学校理应做好预案,比如把布景提前加固,防止发生意外。让本应在台下“聆听”领导讲话的学生充当“千斤坠”,的确不厚道。那让老师去当“千斤坠”?似乎也不妥。唯有事前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好,才能避免丢人现眼的尴尬事情发生。
事情不大,但折射出组织者的心态。校领导说:当时操场上有没有足够重的东西。为了仪式的完美,为了自己的脸面,只能牺牲学生的尊严,让孩子们去充当“足够重的东西”了。这或许正是很多仪式饱受质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