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毓平顶山市山村教师的心愿坚守郑州晚报杂谈 |
分类: 社会热点 |
任宗毓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本报对他的报道。
一条病腿把他挡在了大学门外
任宗毓和晓文的相遇,就像一部爱情电影,浪漫、传奇、巧合。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有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赵村乡堂沟村。村里的人口不到500人,但是这些年,却已经走出了30多名大学生,乡亲们都说,全靠独自一人撑起一所学校30年的代课老师任宗毓。(12月11日《郑州晚报》)
几年前就看过关于任宗毓老师的报道。感动于他的执著、他的爱心、他的坚守、他的付出,而他的境况更令人心酸、无奈。
他在山村坚守了30年。1980年他高中毕业后在山村当老师,1982年成为民办教师。遗憾的是,1989年因为外出看病,错过了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他至今仍是一名编制外的老师,每个月只能拿不到300元的生活补助。这个小学曾有5名教师,都陆续调出,唯有他仍在坚守。
他的教学成绩突出。学校一直是县里的先进单位,他所教课程在全县评比中数一数二。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被评为优秀党员、自强模范、优秀教师。2008年,获得“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
因为小儿麻痹,他的右腿几乎无法正常走路,从家到学校,短短500米路程,他要走上半个多小时,他在这条路上跌倒过上万次。冬天下大雪时,他的手脚都冻烂了,去学校爬山坡,爬不上去,就坐到地上往前挪。
任老师身后有一位伟大的女性。1999年,远在驻马店的20岁姑娘晓文看了任宗毓在报纸上发表的《山村教师的心愿》文章,非常感动,冲破了层层阻力,毅然来到了任宗毓的身边,那一年任宗毓35岁。晓文说:“我不能想象他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到老了以后,却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决心,这一辈子要照顾好他。”
……
关于任老师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在任宗毓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几行粉笔字特别醒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他的座右铭,正是这句话一直在激励着他。可以想象,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热爱,他断然坚持不到现在。或许有人说:他别无选择!错了!尽管他是一个残疾人,仅凭他的教学能力,他有出去挣钱的机会,但他没有离开山村的孩子们!
他的付出,让我们感动。而他的所得,又让我们心酸。
荣誉称号是对辛勤付出的肯定,任老师会感到欣慰,而关爱和温暖仅仅荣誉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山里的消费水平无法跟大城市比,但每月不到300元的收入还能让我们说什么!
网上热炒的公务员职业压力最大,在任老师面前会黯然失色;谁是弱势群体的争论在任老师面前也失去了意义。社会层次是客观存在,常人心安理得享有的,对他也许是“天方夜谭”。当社会在讨论房价居高不下、私家车突飞猛进的时候,他想的只有山里的孩子们。
一个坚守山村教育30年的中年汉子,每月仅有不足300元的收入,令谁汗颜?!领导们一定会拿出很多文件,诠释任老师不能成为一名国办教师的理由。但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又有多少“有关系”的人,堂而皇之地成为财政供养人员?有多少机关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而一个在艰难中跋涉的优秀教师,只能选择坚守。
在贫困山区,任老师的境况或许只是一个缩影,还有很多常年坚守在山区教育工作岗位的老师,支撑着山区教育的一片蓝天。
任宗毓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我将我的光和热,都会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多么朴素的梦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对于任老师来说,梦想的追求是如此艰难、如此酸楚。他为这个追求已经跋涉了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我们不禁要问,当地教育部门能否为作出特殊贡献的特殊老师“违规”搞一次“量身招聘”?百姓肯定会拍手称快!是山村教育之幸,也是民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