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望嵇康的精神世界

(2010-08-02 17:41:42)
标签:

名士

精神世界

山涛

《广陵散》

嵇康

杂谈

分类: 信手涂鸦

仰望嵇康的精神世界

    前日午间闲暇,随意拿起一本史书,读了关于魏晋名士嵇康的一篇文字。自己对历史了解寥寥,对于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也只是粗知只言片语。几日来,嵇康的形象却挥之不去,甚至奢望接近他的内心世界,领略名士的精神风采。若想通过几篇文章走进一个人深邃的思想、圣洁的灵魂,有痴人说梦之嫌。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遥远的绝响》中所述:“那是另外一个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即便仅仅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的平庸。”

面对名士,仰望也是一种缘分,也足以令内心有异常的萌动。

说到名士,不能不说魏晋,说到魏晋,最令人敬仰又惋惜的是嵇康(字叔夜)。这位先贤姿容俊美、天性豁达,“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是一位哲学家、文学家,读理深湛、文采斐然且谙熟音律。

人总是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魏晋属于“后英雄时期”,曹氏政权一代枭雄相继离去,进入了政局动荡时期,但思想还是格外开放的。儒家思想的绝对地位并未撼动,以孝治天下还统治着人的思想。而嵇康的人生主张显然是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对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深恶痛绝,这些“另类”思想深深刺痛着统治阶级的要害。司马氏集团也试图把嵇康拉进自己的阵营,名士对社会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视,但嵇康不屈服于世俗、生性桀骜的个性使统治者心生憎恨,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面对现实,人生可以有很多抉择。嵇康作为魏晋名士,可以选择趋炎附势,登上政治舞台,耀武扬威。可以选择陶渊明一样的隐居生活,置身世外桃源,自得其乐。嵇康的人生信条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但他并没有完全脱离社会,并且时常以特有的“傲慢”使那些当权者受到冷落,甚至是戏弄。

两个闻名事例为证。其一是与山涛断交。山涛字巨源,为“竹林七贤”的长者,后在朝中任职,处于老朋友的赏识,便向司马氏举荐,而嵇康非但不领情,还视为奇耻大辱,写出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礼法和官场阴暗。其二是冷落钟会。钟会是司马氏的重臣,慕名去拜访在大树下打铁的嵇康。但嵇康并未领情,埋头打铁,旁若无人。钟会带领随从欲尴尬离去,又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倒机智,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招来了杀身祸端。在一些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刑场之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足见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举动更坚定了司马氏杀害嵇康的决心。面对生死,嵇康异常从容,从哥哥嵇喜手中要过一把琴,《广陵散》的音律在高台之上回响。“《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时年三十九岁。

何等悲壮!作为名士,对生死已超然度外,死的方式如此坦然,如此与众不同。他对现实的愤懑、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格的坚守,一千多年来始终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心。

嵇康不是完人,也不是神人。但他的风骨、他的气质、他的才情,张扬着一种激扬的生命旋律,他心灵的坚守,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

嵇康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每个时代都是悲喜交加的合奏曲,知识分子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许驰骋政坛,也许委曲求全,也许畅所欲言,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知支撑着社会大厦的稳固。知识分子的大多数选择了沉默,有的为良知和坚守义无反顾、据理力争,有的为利益苟且偷生乃至出卖良知和道德,为社会所不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