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时走出“不敢帮”的道德困境

(2010-07-12 17:42:03)
标签:

法律

社会良知

困境

彭宇

美德

杂谈

分类: 社会热点

何时走出“不敢帮”的道德困境默然的车流人流,摔倒在地的老人,这就是社会现实。(图片选自网络)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但倒在兴华桥下的老人却没有被这种美德施以援手,是谁践踏了美德?是谁让美德蒙羞?为何“不敢帮”成为令人忧虑的社会道德困境?

7月10日中午,在江苏省兴化市阳山大桥,一名老人骑三轮车下桥时不慎摔倒,躺倒在地长达15分钟之久。其间不少人经过该处,有人甚至驻足围观,但始终无人伸手拉老人一把。据悉,害怕好心被误解,是很多人“不敢帮”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表示,如果自己当时在场,会在给自己留下“清白证据”的同时,拉老人一把。

看见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是扶还是不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曾经是何等的简单!如今,人们却开始犹豫起来,甚至会做出跟道德背道而驰的选择。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中国的老百姓是很聪明的,他们不看理论、不看制度,看的是实际生活。”,我们不得不承认,“南京彭宇案”、“ 河南李凯强案”等等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供了相反的佐证。

2006年11月,南京市民彭宇下车见徐老太摔倒,然后协同其家属送老太太入院。事后徐老太却将彭宇告上法庭,称是被他撞倒。最后法院判决彭宇赔偿4万元。法院“如果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把他扶起来?”的推理,被称作对社会良知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2009年12月,河南大学生李凯强在骑电动车回家的路上扶起一位老人,没想到后来这位老人起诉他碰伤自己。由于没留下证人证物,交警部门出具了“事实查不清”的事故责任认定。法官按照公平原则,双方各承担50%责任,他不得不承担7.9万元的医疗及精神赔偿。

社会学专家指出,这些案件对普通老百姓的负面影响力不可估量。如今频频发生老人倒地无人敢扶、义举前不忘拍照取证、发现万元巨款后在雨中苦守等待警察……这便是最直接的体现。当社会良知受到伤害的时候,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美德下的扶危济困。

社会良知是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者,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幼病残伸出援助之手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美德。这些不公案件不应模糊我们的社会良知,不能泯灭人性应有的光辉。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筑牢司法公平公正这一社会道德的最后正义和防线。司法部门要肩负起维护社会正义的神圣职责,使人们的善良义举不再遭受打击。

 


何时走出“不敢帮”的道德困境

               此文被推荐至草根博客首页“衣食住行”栏目,感谢狐狸之家管理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