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甚至是五十年代人,无论是文静的小姑娘、还是淘气的嘎小子,都是伴随着游戏长大的。哪一个没在兜里揣过玻璃球、杏核?哪一个不是把猴皮筋一扯,伴着“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童谣跳的可来劲?
还有打骀、撞拐、打陀螺、崩杏核、弹玻璃球、欻子。。。。。。弄一块胶泥,捏成锅的样子,高高举起,口朝下狠狠摔下,嘭的一声,呢锅底爆出一个洞,一帮孩子乐开了花,这游戏叫摔锅砸锅!
这些“原生态”的绿色游戏,跟现在的孩子讲起来跟“天书”一样,也许很难理解那时的乐趣。如今的孩子更钟情于网络游戏里的打打杀杀、色情暴力,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越来越远。这些游戏也没有孩子再玩了,已被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彻底遗忘了。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今天正值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不知这些有时代烙印的童年游戏能否成为“文化遗产”,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
近日,在《廊坊日报》看到了雷金池先生手绘的儿童民间游戏图,甚是喜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原廊坊市政协副主席、画家雷金池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他选择了52个民间儿童游戏,以丹青妙笔绘成52副精巧小画,创作中吸收了民间年画的一些特点,把民俗文化与书画艺术有机结合,再现了民俗传统,传承了历史文化。谈到创作初衷他说:“我年纪大了,退下来了,有时间了,把我一直想画的东西画下来,给孩子们留点东西!”作为书画名家,雷先生的社会责任感令人由衷敬佩!
在浮躁喧嚣的环境下,看到这些画作,心灵得到了沉淀和精华。
中午用手机拍了13幅画作,贴上请博友欣赏。不妨边看边想,当年你最喜欢玩的是哪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