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高中时光

标签:
姥娘县城通铺时光刘兰芳校园 |
分类: 情感世界 |
昨晚做了一个梦,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高中时光。梦见一个晚上,在学生宿舍,可以容纳二十多人住宿的大屋子,用木板连接起来的大通铺,熄灯了,我摸着黑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铺板,轻轻地呼唤挨着自己的同学……不觉醒来,心绪还沉浸在梦中,母校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来。
1979年秋天,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父亲带着我去宁晋中学报到。宁中可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啊!求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心中好生自豪、惬意,甚至沾沾自喜,自然也赢得了乡亲们不少赞许。家乡的小村庄距离县城60华里,那天,赶巧村里的拖拉机要去县城,幸免了冒雨骑车之苦。行李用塑料布包裹好放车上,穿着雨衣站在挂斗里向县城方向一路驶去,同行的还有一个本村考上初中的小老乡。
秋天的田野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绵绵秋雨更令人回味无穷。年幼的我在求学的路上、在车上、在雨中都想了些什么,翻找遥远的记忆,已经模糊了。我想,一定想了很多吧,尚未成年的心灵也有多愁善感!
那年我十四周岁,第一次离家去几十里外的县城读书,心中各种滋味纠结在一起。高兴,毕竟实现了一个少年的梦想;陌生,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去县城,外面世界的一切都是生疏的;新奇,对即将面对的新学校新环境充满了未知;眷恋,第一次离开家求学,离开了亲人的日夜呵护;不安,我从小跟姥娘长大,这一走,姥娘会是多么不舍、多么挂念,何况姥娘是孤身一人!有乡亲说,放手那么远,别让孩子去了,可姥娘很坚定:去吧,出去长点出息!一如当年送独生女儿----我的娘到北京通州读师范一样果断。
母校宁晋中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县城南部原孔圣文庙,曾是纪念和祭祀古代文圣孔子的祠庙,也许是久远的文脉尚存,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敬重。
刚入学时,校舍略显陈旧,但颇有古韵。进门是一个不大的运动场地,有几个篮球架。东面紧邻教育局,一样的房子,应该是从这个院子分割出去的。最北边一排房是后勤的,县招办也在那办公。再往西就是大伙房,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大的铁锅。往南过了操场就是几排教室,最南边是一栋教工宿舍楼,最早期的那种筒子楼。宿舍在校园的西侧,房子很旧,每个宿舍两间大小,能住十几个学生,木板钉成的大通铺,冬天取暖还是用砖砌的土炉子。第二年盖起了一栋两层的单面教学楼,我们也乔迁到二楼上课。那可是我第一次在楼房上课,课间喜欢站在阳台上俯瞰校园,即便只是二楼,也足以让自己享受“山高我为峰”的感觉了!
我的小学初中一直在村小和乡中(那时叫社中)上,学校的条件自然落后。初到县城中学,尽管校园说不上漂亮,但感觉一切都很新鲜。课桌是单人小课桌,以前在村子里上学都是长木板,下面用砖垫起来。上课信号是电铃发出的清脆声音,告别了听了多年的钟声。集体生活对自己是个考验,从小就听娘说,集体生活有好处,能锻炼人,因此从内心也有一种集体生活的渴望。好在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行,很快就适应了学生特有的集体生活,现在想来还蛮有乐趣呢!第一次放假,归心似箭,很多同学连跑带颠地往家赶。没有公交客运,家里唯一的自行车也不能做自己的“专车”啊!
那时的学校可不像现在搞的“戒备森严”,唯恐出现校园事件。除去上课,一切感觉都很宽松。学校大门口有个传达室,好像只是负责收发,学生随意进出。如今的校园又是保安又是监控,学生出入凭胸卡或班主任学生处主任共同签署的出门证。即使那样,好像也没出过什么事,也没听说过有校外闲散人员到学校惹事生非。当然经济条件所限,学生手里也没几个零钱,校园内没有卖东西的,街头也没有小商小贩,有一两个国营饭店也不敢去啊!就是让随便出去,出去干嘛啊!不过也有例外,记得那年广播电台正热播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中午吃完饭就跑到大街上,站在电线杆下听县有线广播站转播,盛况空前。后来学校看学生们的热情太高了,就干脆牺牲午休,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同学们都坐在教室屏气聆听,刘兰芳的评书高亢嘹亮、神完气足、干练豪迈,每天都是意犹未尽。也就是在那年,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学生宿舍也没有管理员,到时统一熄灯。之后偶尔有学校领导巡视,手电的光束所到之处,立即会变得鸦雀无声。用餐是分小组集体打饭,每组一个大水桶,一个竹篮子,一天三顿小米粥或玉米面粥,早晚是玉米面饼子咸菜条,中午是馒头,炒菜几乎都是白菜。每周改善一次伙食,就是炖白菜粉条另加猪肉少许。每月伙食费记得是九块钱。
高中的老师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个性鲜明,但都温文尔雅。班主任是讲授物理的荆军杰老师,他是河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为了家庭回到了县城。有时他穿着印有河北大学字样的衣服上课,好生崇拜啊!心想自己也有机会听大学老师讲课了。数学是郭永诚老师,烟瘾颇大,每次上课都是先站在教室门口大口吸烟,铃声响起,在喷云吐雾中疾步跨上讲台开始授课,板书极其规整,一丝不苟。语文是刘金钊老师,温和儒雅,颇有从前老先生的风范。英语老师的纯正读音,化学老师的和蔼可亲,体育老师上课严厉至极课下又跟学生打打闹闹……总之,每一个老师都极具个性,每一堂课都是那么生动。
回忆起高中时光,感觉自己很单纯。也许在班里属于年龄最小的几个,在那些年龄大的同学面前不免显得幼稚。高考刚刚恢复,激发了莘莘学子的学习热情,为了考上县城的中学,很多上完高中的重回初中复习,同学间的年龄相差了四五岁。两年的高中似乎是在懵懵懂懂中度过的,也许是年龄太小吧。以至于高考落榜也没感觉到什么失落,心有自知之明,升学率百分之几,自己本来就没在那个行列啊!
一个梦,促使我敲击键盘,把自己的高中时光凝结成了一篇文字。只是有些支离破碎,言不达意,感慨于书面表达的局促,高中时的很多记忆还在心中升腾,太多太多……
高中时光在心灵深处是个充满胆怯、欢乐、留恋、幻想的一段经历,母校的一景一物,一桩桩往事,至今仍是我心中的梦。岁月催老梦依旧,曾经的校园是否依旧?难舍的母校情结在我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继而在以后无数个岁月里生根发芽,渐渐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思念。
宁中,您还好么?!
博友丁一木朋友赠诗一首,转帖如下,诚表谢意!
宁晋中学选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