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情感的释放

标签:
团圆沉香庭燎腊祭正月文化 |
分类: 情感世界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除夕是旧年的结束,元日是新年的开始。有人把春节解释为:严寒将尽,温暖将至,春节象征着万象更新,继往开来。其实,春节早已不是原本农耕文明时期的自然交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春节给人的记忆也不再是穿新衣、享美食。春节越来越倾向于一个情感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情感释放与共振的媒介,细细想来,春节的一切活动无一不是情感宣泄与表达的载体。春节,使积聚在心灵深处的亲情、友情、乡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释放。
春节是民族的节日,可每个人又有属于自己的春节。“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沉香,点燃灯烛,捧起琼浆,人们祈望如此来庆贺新年的开始。团圆是春节的主旋律,为了在除夕夜与亲人能团聚,才有了车流滚滚、人流滚滚的春运,才有了珠三角10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的苦涩,才有了冰雪路上徒步返乡的无奈。人们期待的就是除夕的团圆,亲情是一种无形的动力,驱动着人们不畏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路。
团圆是温馨的,可是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美食。对于飘荡他乡的游子,并不是都能实现团圆的梦想,只能通过电话线或网络实现另一个空间的团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团圆又是何其艰难。为了与父母的团圆,有的家庭不得不兵分两路,使幸福的小家庭支离破碎。有的不得不象赶场子一样在三个家之间穿梭。更让人心酸的,是那种名存实亡的家庭,团圆只是徒有虚名。刚看了一篇博文,面对无言以对的婚姻,女主人流落街头,最后去了单位的办公室垂泪喟叹。
拜年,是春节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规模大小不一的团拜会,是一种较为正式的形式。同事、朋友及家庭之间喜欢在春节前后聚一聚,抚今追昔、共叙友情,其乐融融。晚辈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长辈家看望、拜年,以表敬意。过年了,做儿女的自然要给双亲送上诚挚的祝福,儿子磕几个响头,女儿说几句贴心的话。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平时忙于工作的街坊邻居互相拜个年、问声好。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成为新宠,除夕夜的祝福短信大概是一个天文数字。
春节祭祖是最能体现民族情感的活动,在中华大地代代相传,成为风俗。人们籍此表达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怀念之情,为逝去的先人送上新春的祝福。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有了春节这份浓厚情感的滋养,来年的生活会更加充实。
前一篇:拜年了!拜年了!
后一篇:故乡之行(一)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