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胜于能力(杨宗华讲座摘要)

标签:
信仰宗教感恩销售管理杨宗华中国教育 |
分类: 名人名家 |
http://pic.58.com/Images/postimg08/big/2009-02-19/F2009021910270760985570.jpg
杨宗华:工商管理博士,中国实战管理培训专家,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美国区域营销管理认证师(美国ROS认证),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销售管理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曾任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营销高管、总经理、董事,十多年处于销售管理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管理与培训实战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管理经典案例。长期以来,杨老师致力于中国企业销售管理的系统研究,出版了《业绩才是硬道理》、《责任胜于能力Ⅱ》、《许三多精神》等多部经管著作。其精品课程《业绩才是硬道理》是专门针对企业总裁、CEO、销售高管人员等研发的培训课程。《业绩才是硬道理》从转变销售管理思维为切入点,从人力资源、岗位设计、薪酬设计、营销模式、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展开,为企业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营销管理系统,为企业培训输送销售管理精英骨干,使企业迅速飙升。
“责任”与“能力”的关系
说到《责任胜于能力》也曾经也有人跟我辩论过这个问题,一个人有了责任感是不是没有能力都能成事呢?其实曲解了我这个提法。我在讲责任胜于能力,我并没有否定能力。我认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再有能力的人,他一旦失去了责任感,他没有了责任,他的能力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所以我认为责任是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责任是一种载体,我们有了责任这个载体就可以将你的能力的价值真正最大化,你就能把你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这一点我想所有网友朋友应该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有个角色叫许三多,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角色的概念,因为有本书《许三多精神》也是我出的。《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天资还略显愚钝,他不是一个天姿很聪慧的人,但是尽管他的天子略显愚钝,为什么他能在千千万万的步兵当中最后成了老A中的一员,成为步兵中的佼佼者?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说许三多成为一个将军有难度,但是最起码他这样一个被人们认为愚钝的人成为了步兵中的佼佼者,我认为他是成功的。他为什么成功?他是因为对工作有责任,对自己有责任,他懂得对他每一天应该做的事情和他的生命价值负责任,所以他把他能力价值展现了最大化,最后他成功了,我认为他也是成功的。
“责任”对于提升个人竞争力起到的作用
首先要明白责任的误区,承担责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你选择路不同,结局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个结论认知的盲点。
第二个问题是内控力。中国人经常在抱怨,很多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不愿意找自身原因,首先会想到公司不好,上司不好,产品不好,市场不好,客户不好,老板不好,社会不好,时代不好,行业不好。
我一直认为环境非常重要,相当重要。我举个例子,我的父亲如果是全球世界首富,杨老师不用写书也不用开公司,我生下来就是富人,相信吗,我就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我们都知道环境重要,但是有一个前提,你能改变吗?我不能去认首富做老爸吧。其实环境是重要,可是当你不能改变和控制环境的时候,就变得你自身面对这种环境的态度更重要了。比如有些人说今天心情不好,我说为什么心情不好,他说下雨了。我说如果今天我们节目一做完,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你开心吗?有人开心,有人不开心,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有人有所谓,有人无所谓。无论高兴还是不高兴,有所谓还是无所谓,那个雨照下,风照刮。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你面对这种环境你的态度不同,你的心态和结局是不一样的。
开个玩笑,我太太刚刚嫁给我的时候经常说,你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长的不好看,就是“款式”不怎么畅销,个又矮。这个环境我改不了,我唯一能改变只有什么?我太太在面对同一个环境,她态度不同,一下子认知就不一样了,心情就不一样了。有一天我跟我太太促膝长谈,我说太太我的“款式”长成这样,是上帝对你厚爱的结果,为什么呢,第一因为“款式”长的难看所以没人喜欢,你不就捡到便宜了吗;第二你嫁给我以后由于“款式”长的难看,没有竞争压力,你可以终生独家拥有,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太太一说听说,对呀这是好事。举这个笑话的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同样的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认知的时候,结局是不一样的。今天很多人竞争力低下的根源是任何问题发生都在找环境问题,我没有说环境不重要,可是你要知道你不能改变环境,唯一能改的只有你自己,当你把责任全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会找一个东西,那就是方法。你在找方法的时候就在进步和成长,所以你不愿意把责任揽过来的时候,就只会找借口和理由,找借口和理由的结局是你永远不会成长,每天都在干一件事情,抱怨、不平衡、委屈、埋怨、伤心、痛苦、破坏。两者之间相比较而言,哪个人生更有希望?当把这个东西一说出来,大家一下就明白了。
第三点就是要懂得感恩。说到感恩的问题,我到很多地方讲课,很多人说感恩已经被说烂了,感恩这个词我们都会了。但是有几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有很多员工,老板给他发了薪水,他对老板说过谢谢吗?没有。他可能在想我没骂你发少了就是好事了。包括我跟很多年轻人讲,父母养育我们生育我们,我们对父母有说过谢谢吗?没有。为什么没有?研究一下感恩的反义词就有道理了。感恩的反义词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四个字,叫“理所当然”。人不愿意感恩是因为任何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世上真的有理所当然吗?感恩不仅是种品德,更是一种智慧,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他有利的事情会加倍而重复的发生。中国人很多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今天我们访谈结束以后,你在下班的时候真诚对你的同事说一句谢谢你,有你做同事真好。你相信一件事,他会给你回应的是快乐,你自己也收获的是快乐。比如我们到餐厅吃饭的时候,我们真诚的跟服务员说谢谢你,你相不相信接下来他对你的眼神和服务态度、质量都是不一样的,你收获了心情,他也收获了心情,更重要的是你还收获了良好的服务质量。其实中国人已经不习惯学会说“谢谢”两个字,这句话是小,可是它背后影响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当我们真正懂得说谢谢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心态更平衡,我们也会觉得这个世界少了很多不平衡的因素,这个时候可以带给彼此快乐。这个时候人内控力就会增加,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承担责任还有一个东西,也就是我要谈到的第四点,你相不相信责任,你相不相信责任能够成就你。中国人有两个习惯,第一是不相信,你随便说什么,他的第一反应,是真的吗,不会呀,可不可能啊;第二个就是喜欢后悔,相信一件事情是做一件事情最根本动力和力量。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浮躁呢?他们什么都不相信。这是很可怕的事实,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信仰体系,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信仰问题
我觉得中国人是实用主义哲学,为什么这样说?中国人不管做什么和学什么,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结果,就是我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比如举个例子宗教,比如参佛,我参佛的目的就是我相信它,我信仰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不计报酬的。中国人参佛不是的,我有时候去寺庙敬香,我看到很多人跪在那个地方求佛祖,求求你保佑我,我这单子生意一千万,一定要保证我做下来,我做下来保证拿一万块钱来回馈你。我当时听完他起来我就想跟他聊聊,我说你会做生意啊,就从做生意的角度,你赚了一千万给别人一万块,这个回扣也太低了,你是佛祖你也不干这个事情的。其实很多人去修佛,不是说信仰对我人生有什么价值,佛教不是神学,它是一种智慧,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可是很多人把它搞成是追求他达成某一目的的动因。比如商人修佛是为生意更好,老人修佛是为更长寿。其实当你没有任何祈求和回报的时候,这才能达到高度信仰的境界。我们学孔孟之道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它是一个实用主义哲学,中国有它的国情,因为中国非常讲求中庸之道,非常就求“和”的概念,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讲,要想真正影响这一代人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宗教和信仰,那就是儒家信仰。这是我们的宗教,只不过和西方所崇尚的所谓的那种宗教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儒家思想就是我们的宗教。
阅读提升的是学习能力
原来有句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小时候都会背这句话,但是不明白。中国很多话等你长大了才明白,包括“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跟很多年轻人讲,我说要孝顺父母,中国有句老话“养儿才知父母恩”,我特有感受,我女儿上学以后,你对孩子那种教育期许,再回过头思考父母是怎么对自己的。我是想说一个道理,没有读多很多书的,他不认为读书的重要性。我画两个圆,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演示,有一个小圆,有一个大圆,小圆里面代表人已知的知识,一个人已知的知识面越少的时候,你会发现,圈外是未知,他未知部分也会越少。一个人懂得已知东西越多的时候,他会发现他未知的东西也会越多。所以知识越多的人越谦虚。当你读书读到最后才忽然明白,真的叫博大精深,它会对你整体的思维方式、你的价值观、你的修养、你为人处事的道理,包括对你心态的平和度,都会有质的飞跃价值。我认为知识体现的不单纯是人的能力,更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我认为价值观决定思维范例,思维范例最终支配人行为的方式。当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做事情不会更胆小,而是胆子更大,这种大不是锋芒毕露的大,而是每一步走的更坚定和踏实,更稳定,这个时候会发现自己更有力量。所以我跟年轻人讲,一定要学习,我现在有学习的恐惧,我觉得一不学习、不看书就会心中有恐惧,我会觉得落后了。我上飞机包里都会装本书,我的床头是放书的,我随时要知道一定要多读几本书,甚至有的时候读书效率不够,我会让我的助理去读书,读完以后把经典的东西告诉我让我来学习。所以我也借助和讯的读书频道,向所有的网友真诚的说一句话,无论多大年纪,无论什么职位,无论既往的学习经历怎么样,我认为都胜不过未来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