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与智力开发
(2009-09-11 16:44:32)
标签:
右脑左脑应试教育武松中国杂谈 |
分类: 信手涂鸦 |
人从降生来到这个世界就离不开学习。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从场所看,有家庭、学校、社会;从对象看,有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同事;从途径看,有书本、影像、网络、社会实践……学习会带领一个人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人为什么要学习?简单说,学习是为了生存。再进一步说,学习是为了让人幸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智力,教会学习的方法,让人更聪明能干,终身、全方位地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社会往往给学习附加很浓厚的功利色彩,从科举时代的“学而优则仕”,到如今在很多人头脑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学校变成了如同制造考试机器的车间,使学习的路径变得越来越窄。
究竟什么是学习?人生在世,要学习的内容庞杂的几乎无所不包。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很小的一部分,所有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思考与探究都是学习。学习就是开发智力,启发大脑,启发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学习的内容和目的明确了,该如何去学习?
首先,从开发智力说起。人的智力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开发。开发智力先要研究人的大脑。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大脑。左脑是抽象的学术大脑,也成为后天脑,只管的是我们生下来以后所学会的知识,即逻辑、语言、数学、数字、分析等。右脑称为艺术脑、创造脑,主管的是图画。韵律等。左脑储存的是即时信息,右脑储存的是基因信息。实际上右脑是主要的,左脑是辅助的,深层次的记忆都靠右脑,多用、多训练右脑可以事半功倍。在欧美发达国家,如德国,一战、二战都是战败国,但几十年间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他们在教育上非常重视美术和音乐教育。欧美国家的领导人都会画简笔画。达芬奇是哲学家、发明家、工程师、画家。犹太民族有悠久的音乐传统,崇尚乐器,擅长演奏乐器特别是小提琴,长于吟唱。音乐人才辈出的国家常常也是科学家辈出的国家,如德国、俄罗斯、美国。
其次,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我国各阶段教育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就在于是开发左脑、开发右脑,还是左右脑一起开发。应试教育是灌输式的,素质教育是体验互动式的;应试教育是封闭式的,素质教育是开放式的。我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可以说大部分是应试教育,小升初大战、中考大战、高考大战无不是硝烟弥漫,把“备考”说成“备战”丝毫不过分。有关人士形容,我国的应试教育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大陀螺,很难停下来,也很难有旁观者。在开发智力方面,只有幼儿园在努力做,到小学、中学、大学就几乎为零了,素质教育成为一句口号。难怪群众有这样的口头禅: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另外,从小学到中学,都在推行新课改,从课程的设置上也很科学,但就是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学校迫于更方面的压力,把升学率做为学校的生命线,中考、高考考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非考科目统统取消。中学的音乐、美术甚至体育(指体育教学,而不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代替教学),被语数外取代,使中学阶段的教育成为残缺的教育。
全脑智力开发首席教练陈泽铃在一次讲座中说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时,列举了这样几个例子:中国留学生到德国和本地学生一起学习世界历史,中国的学生说:“你们知道我们的成吉思汗是哪年哪月哪日打到多瑙河的吗?”德国学生说:“不知道,什么时间打过来不是都打过来了吗?”德国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打到多瑙河的时间,而是成吉思汗打到多瑙河给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学生到美国和美国学生一起研究中国文化,美国学生选修中国古典文学,谈到《水浒传》,中国学生说初中就读了三遍,有什么问题尽管问。美国学生问,中国人为什么认为武松是英雄好汉呢?中国学生说因为他厉害。美国学生说武松滥杀无辜,中国人讲冤有头、债有主,但他在鸳鸯楼把人全家14口人都杀了,还大言不惭说“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讲得中国留学生傻了眼;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中有的题目看似简单,但很多初、高中学生都不会。有个题目是“有很多人曲解成语,比如说把‘语重心长’理解为话语说得太重了,心里难受得时间很长。请比照此例再举出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问了几十个中学生,他们都答不出来,一回答就是正解,他们养成的习惯思维就是线性思维。曲解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应该在大脑中快速搜索知道哪些成语,看哪些成语比较容易曲解,比如“一马当先”可以曲解成一匹马被当成先进,“学富五车”可以曲解成要想学富人要先买五辆车。其实这道题目是在训练一种思维方式,训练我们在具有正向思维的同时还要具有逆向思维。
我国应试教育开发的是左脑,在启发右脑方面做的很不够。开发右脑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要重视右脑开发,使人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图片选自ppl的博客,虹口区教育局发起,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虹口区文明办、上海市教育电视台、上海鲁迅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书写彩虹”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三笔字”虹口邀请赛教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