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标签:
我是谁外界信息宏哲学问题社会意识古希腊杂谈 |
分类: 它山之石 |
在最近召开的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聆听了省教育厅副厅长翟海魂博士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提到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古老哲学问题,发人深思。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古希腊哲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弄清楚三个问题,千百年来也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今天的社会里,每个人都疲于奔命,越来越无暇喘息、偷闲,或者只是单纯地“存在”。而想要触摸到最好的自我,首先就要有做梦的时间,要能从匆忙的生活中逃脱片刻,让想象自由飞翔,让我们能用不一样的眼光审视自己。这时候,要抛开名利心,试着靠近真正的自己,让心灵得到舒展,体会那些正在心里舒展开来的美好事物。
自我既受制于社会意识 ,也取决于自我的主观意识。而决定自我主观意识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自我的幸福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从降生开始,我们就有了一种得到他人承认的强烈需要。害怕自己不再存在,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恐惧,它促使我们不断努力去寻求他人的承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有这样一个简单的测试: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说,给这个世界砌上“我们自己的那块石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自己的芬芳、自己的色彩,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正是通过散发自己的芳香,施展自己的色彩,人才能得到幸福,感受存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