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静不下心的孩子,父母的对策有哪些?

(2012-01-10 14:54:48)
标签:

杂谈

分类: 问题解答

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孩子很好动,一天到晚似乎没有空着的时间,要么在闹腾,要么睡觉。到了孩子要读书的年龄了,孩子依然如此——一刻也停不下来。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爱动,心中不免着急,这样下去孩子会怎么样?渐渐地他们心中的愁云越来越多,后来经过打探消息,以及查阅资料,让他们的担心不断上升,其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孩子是否会得多动症?从各种表现来看,多动症的嫌疑是难以排除的。于是父母带着孩子上一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大夫告诉父母,孩子确实有多动症,需要服药。父母听从了医生的劝告,让孩子服了药,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依然好动,医生告诉家长,还要继续服药。结果孩子就被连续的服药,到了十二岁,孩子长到了一米八几,个子特高。由于药物的作用,孩子果然不那么好动了,不仅仅是这样,就是要让孩子动,他也动不起来了,老是会坐着发呆。到了这个地步,父母又害怕了——我的孩子太安静了。一次,父母带着孩子见到了一位心理专家,这是一位生理方面的心理专家,他看了孩子后,告诉孩子的父母,你这个孩子,本来就是一块好料,如果能够正常的培养,孩子或许就是第二个刘翔,因为他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非常可惜的是,你们把孩子的运动天赋当成了多动症,最糟糕的是,那个医生居然会做这样的诊断,而且不断地给他吃药,把一个好端端的运动天才断送了。到这个时候,父母才后悔不已。

现在好动的孩子很多,有的孩子,真的是精力旺盛,一刻也空不下来。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好动,不要就以为孩子的好动就是多动症,首先要知道真正意义的多动症是什么,下面先提供这么一个信息,作为一个判断: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与同龄儿童相比,听课、做作业或参加活动不能持久,或做作业不专心,字迹潦草,拖拉时间,否则,就频繁出错;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东张西望或发呆,常常丢三落四,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常把衣服、书本弄得很脏很乱。粗心不注意细节;注意力经常转移,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难以听从指挥,听人讲话时,往往似听非听,心不在焉。湖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肖代齐

2.活动过多:自幼好动;需要安静的场合难以安静,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上课小动作多,或玩东西或与前后坐位的同学来来回回地讲话,别人讲话时好插嘴,抢答问题,干扰别人讲话。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迫不急待。好撩人,好与同伴发生纠纷,在家翻箱倒柜,拆卸玩具物品等。

3.学习困难:常常是由于注意涣散,影响学习效果造成的,学习时好时坏,或逐渐成绩下降。有时计算,理解也出现一些偏差。

4.行为问题:由于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有攻击行为,常不顾后果,爬墙登高,做事莽撞,常挺而走险;在社会环境中常被视为学习不好和顽皮的孩子,常受到讽刺讥笑或歧视疏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于是会出现孤独、悲观,厌世等情绪,抑或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情绪及逆反心理,严责也不易慑服。他们常以逃学或离家出走等方式来力图摆脱逆境,对抗现实,或者另找一种环境,如上网到虚拟世界中去游戏以寻找乐趣,由于教育的问题,他们分不清是非,在一群伙伴中去寻求知音的同情者,以找到温暖,欢乐,他们常抱作一团,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偷窃追逐异性,无视社会公德,扰乱社会治安成为失足儿童,成为少年违法的潜在因素。

5.神经精神发育障碍:协调动作差,空间位置觉,前庭平衡等发育不良,因而精细动作完成困难,如翻手、对指、系鞋带、扣纽扣不灵活,常左右难分,写字把偏旁写错等。

光知道以上的标准还不够,最好还是要到专业的机构中进行诊断,因为很多的对号入座,都容易出错,在一般的情况下,服药要慎重,很多的药物都会有毒副作用,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静不下心来,大部分的都是由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多动的孩子在小时候都会有不安全的感觉,或者说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会有不安的内驱力存在。现在很多父母,或者监护人,为了让孩子听话,都会对孩子采用恐吓的方式,比如“你在哭,警察来抓你了!”“你再闹,我就不要你,把你扔出去,给那个要饭的人了。”……如此等等。有时候,孩子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很多母亲就会告诉孩子:“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你是哪个要饭的送给我的。”孩子还小,他不知道是真是假,总以为这是真实的,所以在幼小的心灵里,一方面以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另一方面则埋下了恐惧的种子,他们以为这个世界是很可怕的,是极不安全的。对安全感很差的人,我们的祖先有很多的描述,比如:心神不宁、坐立不安、胆战心惊等。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有太多的不安全的感觉出现,有的是可以在意识层面捕捉的,有很多的则是潜在的,自己根本就说不上来。

为了减轻不安全的感觉造成的痛苦,于是他们就要让身体动起来,当身体动起来的时候,那些恐惧的感觉就会释放掉一部分,然后心里就会觉得舒服一点。可是过不了多久,那种不安全的感觉又会积压在心底,释放出极强的能量,于是他的身体又要动起来,一边再次释放不安的情绪带来的痛苦。

有人会问:“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么多的多动症。”确实,以前的人真的不会这样。这种原因很多,现在的食物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那些对孩子有害的食物,真的是防不胜防。除了食物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现在的人违背了天人合一的祖训,当这个自然法则被破坏以后,现在的人就丢失了必要的敬畏之心,整个坏境就会变得浑浊,气场一变,人心自然浮动。另外,现在社会风气的功利心太重,使得人们的心静不下来,这当然要影响到孩子。而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加入了很多让人心浮躁的因素,比如现在的夜生活,以前是几乎没有的,现在的电脑,电脑中的游戏,都是刺激着人的心,让孩子们难以入静的因素。人们能静心的活动也越来越少,比如以前的女孩子,在闺房里总是要做哪些手工活,比如绣花衲鞋等等,做这些活,需要细心和耐心,这些事情都是让人的心静下来的极好练习。现在都很少有人去做了,特别是女孩子,根本就不会去做这种事情。

我觉得,让孩子的心静下来还是可以去做到的。这就像生活就是禅的理念一样,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很多的静心活动。只要我们有心,就完全能利用生活的一点一滴,来帮助孩子静心。

首先父母自己要会在生活中观察。我们在生活中的穿着打扮,吃喝拉撒,外出游玩,学习工作,都可以找到静心的活动。我在前几天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到转播冬运会,有一项运动,大概叫冬季两项比赛,运动员既要滑雪,又要射击,滑雪是要力气的,是一项该剧烈的运动,可是不能等到他们把气喘过来,就要射击,射击可是一项需要静心的运动,这种锻炼,是让人的心静下来的极好方式,动静交替,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听话。那种练太极拳,或者练气功,都是让心静下来的运动。我也看到,很多站岗的战士,特别是有些很重要的公众场合,那些战士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一站就是还几个小时,那个静的功夫十分了得。有些女性,他们对自己的发型,对自己的服饰的搭配,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在镜子面前,一站就会是半个小时以上,那种静的功夫,当让也是非常了得。还有有些人玩起魔方,孔明锁等,都是在心很静的状况下,才能完成的。还有一些人品尝食物,他可以做到精准无比,这当然是在心很静的状态下做到的。

只要父母自己在家里做出榜样来,带着孩子去做,或者陪着孩子去玩,那就可以让孩子的心静下来。有一点差点忘了,孩子的静心,是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在父母爱的氛围中,慢慢的泡出来的,而不是教导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