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阴雨连连,雷声也轰隆轰隆,只想赖在房间里哪里都不去。索性换上一个慵懒又闲适的背景,其实只有这一幅画,简单干净,足矣。(我靠,没想到这个written by 这么巨大,不是官方模板源代码都没办法调,……管它呢,懒得调了,先放两天再说)
我就是那种什么东西都能很快不再在意的人。外国文学老师随意的一句“有些人天生就擅长写东西,那是天生的”却让我记了好几天。
我想她是没有看过我写的东西。有人说老师自然是看过的,那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综述,这个和那个的作品分析——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那都是CTRL+C,CTRL+V来的,顶多自己再加工加工。不过有一篇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对比里面倒有大部分是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谁也不知道她都给了各自怎么样的分数。
想想自己真的是要生疏许多了。偶尔除了博客上这样的打屁聊天,很少再进入创作的阶段了。这东西和弹钢琴,跑步差不多,不练总是会生疏一些。不过生疏不意味着丧失,捡总是捡的起来的,就是进入状态要那么一段时间。看过的东西越多,越觉得所谓天赋,不过是感觉那么一回事儿。写得好的作家,写得好看的作家,对大众来说,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生下来就会吟诗作赋的连李太白都不行,会写那些好看句子或者华丽辞藻的,难道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不都是学的。但是怎样运用这些,怎样摆弄得好看,怎样让读者看着舒服,偶尔还能达到那么一个振聋发聩的效果——这些,确确实是有天赋的。
以前也曾说过,最不喜欢看的东西就是把别人都懂的话往不懂了写。故弄玄虚摆弄辞藻的不叫作家,是作家,做作的作。有些人,文章里华丽丽的一大堆,字面上看着煞是好看,去掉那些,对要表达的主旨什么影响都没有。这种就叫做废话。华丽得连主旨都影响了,就叫屁话了。想起来觉得好笑,郑渊洁有那么个短篇童话,抨击写东西不但掉书袋还非要让人看不懂了的人的,他说普天下写东西只有一种,怎么说话怎么写。这才是一喷一醒。喷醒了吧?
怎么说话怎么写,绝不是照搬大白话的意思,而是不要刻意与正常人言语的习惯相违背。要是黑奴吁天录是这个时候出版的,翻开一看‘汤姆曰’就能让人笑掉大牙。对以前的作品要用古典的眼光看。硬要用现在习惯的戏谑的眼光,那一个个都滑稽得要命了。今天刚调笑完普希金的爱情之歌……话说回来,这种话在老师面前可不好说。但是偶尔说说也没撒关系,老师也不会计较的。凭撒别人都这么说,就要跟别人保持一样的呢?古典的东西就是真理,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可是有很多先哲推翻了这一定论的。话又说回来,现在崇尚个性的年代,故意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哗众取宠已经成为普遍的行为。写的都是大白话,就显不出你有什么水平了不是?怎么让人知道你读了那么多书,都是很有品味的,不买商场里的名牌,家具也都是标新立异的——对这一点我的态度也还是一样,怎么舒服怎么弄,怎么开心怎么看,我是绝对要取悦自己的人。如果我觉得挺得意的,肯定会跑来炫耀一番,晒就晒呗,晒是活力宅的天性!(别问我活力宅的定义,我刚发明的)
偶尔想要爆发一下证明下廉颇未老,很多时候也是被激将起来。以前我认为我是真看开了,可能就是那种看开了导致现在后悔的要死,以前我咋知道大学成绩有撒用呢?只要过了不就好了?诶。。。每天都是这个话题,我自己也挺厌烦的。一点都不想我了。但是真正下决心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其实我很少真下决心的。
也是这样才明白了自己对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停留在爱好阶段未想过作为一生的奋斗吧。要说以后的选择,绝对是要以创造为生的。很多现成的东西,研究,不是我对它们本身不感兴趣,而是对反复研究以前的经典这件事情兴味索然。而且已经有那么多人立志奉献一生了——鲁迅说了他希望他能速朽,为什么不听听他老人家的话呢?又有很多老学究要在那感叹当今时代靡靡之音青年不振国家颓委如何如何圈圈叉叉。其实我也不知道鲁迅为什么要这么说,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说的。他不是希望青年救亡么,那怎么能让他的东西速朽了呢?思想麻痹是最可怕的麻痹。普希金就挺率直的,不知道是不是西方人就是不一样,他就说自己要成为一座纪念碑,将会流芳百世,人们永远记得他如何如何的,大意是这样吧我又没背过
博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想到哪说哪,想到撒说撒。其实我这篇主旨还是很明显的。说话做事都是要遵循这么个道理,不是自己所想所说的就不开心。你开心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