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設計大咖齊聚解讀陶藝創新之道

标签:
教育陶艺 |
導語:從舊石器時代第一張原始壁畫誕生之始,人類便有了設計的思維。 而“用設計的力量,賦予陶藝以生命”則是本次沙龍的覈心。
設計創新不只是單純地追求外在形狀,而以創造具有生命力的陶藝為目標,讓所見之人怦然心動。
陽春3月,「設計自由談·陶藝沙龍」在宏宇文創園·南風古灶文旅園開講
3月24日下午,臺灣知名陶瓷藝術家、原臺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臺灣知名陶瓷藝術家、臺灣精品獎、金點設計獎评审管幸生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知名陶瓷藝術家、設計師、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德國漢堡傳媒藝術學院教授蔡江宇共聚沙龍現場,
為與會嘉賓和直播間學生們深度解碼陶藝的創新之道。
本次沙龍,同步推出南風古灶對臺交流基地首個佛臺藝術展,一系列佛臺藝術作品彰顯出兩岸文化共創的豐碩成果。
用設計的力量,賦予陶藝以生命,是本次沙龍的覈心。 只有充滿生命力的事物所綻放出的瞬間的動感與唯美,才能打動人心。
因此,融入設計理念到陶藝作品中,在汲取東方美學內在精髓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極致的美感,從而打造出陶藝的創新應用呈現。
沙龍現場,管幸生教授首先從創新思維談起,因為它們决定了陶瓷產品的生命力。
產品的開發離不開作者的眼界與思維,從創作初始的概念到亮相即奪目的作品,美感賦予陶瓷强烈的生命感。
為了更好的適應匹配日新月异的市場環境,陶藝師還要為此調整了傳統工藝和現代審美的平衡,優化了作品,追求一種在傳統亦現代的的存在感。
本次沙龍現場,蔡江宇教授為我們帶來《現代白金“陶藝的修成”》分享,以有田燒、邁森瓷和石灣陶為例,讓觀眾可以一次性感受到陶藝的各種特色。
有田燒器物
有田燒制的瓷器通透華美,纖細豔麗,輕薄卻有硬度,如玻璃表面柔滑又耐久實用的特徵,是上佳的食器首選,被廣泛普及。
邁森瓷器
德國邁森瓷廠在300年中邁森瓷廠經歷了11場戰爭和6種社會體制,但即使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邁森瓷廠的生產也從未間斷過,甚至時至今日仍然保持著全手工製作的生產方式。
憑藉著這歷史悠久且持續到現今的工藝,“邁森瓷器”成為了德國傳統高檔商品的貴族。
據世界著名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評定,“邁森瓷器”至今在德國傳統高檔商品中是第二大知名品牌,僅次於保時捷跑車。
石灣陶
石灣陶創燒於唐代,早期以生產日用品為大宗,其作品善仿擅創,源於生活,精於匠作。
其造型、題材都是百姓喜聞樂見的,比如南瓜、荔枝、苦瓜、水牛等嶺南常見風物,具有濃郁的民俗色彩。
明清時期藝術陶塑興盛,產品造型、釉色、裝潢技法等在審美上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除了傳統器皿仿鈞釉等,在造型方面石灣陶也有很多創新,人物、動物、建築飾件等都是石灣窑獨創的東西。
歐普廣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臺灣大專院校教學品保服務評鑒委員
王炳南先生分享
以陶藝的設計創新為起點,南風古灶對臺交流基地將持續導入更多文化交流分享,為佛臺提供生機勃勃的共創之力,全力打造共存共生文化共情,攜手充分感受文化交融帶來的無限精彩,共同傳遞中華文化傳承。
宏宇文創園,得意的合作夥伴特色餐飲、培訓教育、休閒娛樂、創意展廳…歡迎致電諮詢:0757-8278 3111/6669
前一篇:兔年春节了,辞旧迎新,万象更新!
后一篇:2024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