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 |
当出书成为一件普通事的时候,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尤其一些习惯记录文字的博客更是赶潮流,把自己的博客文字印成铅字,装订成册,也算是名义上的出书了。这样的册子同正规的出版物有着很大的差别,这里不在笔者讨论之列。
因为笔者学的是印刷工程,所以对于出版这个行业还是稍有了解。一本可以称的上是书的印刷品,文字数量当然要很可观,然后会有版权,出版书号等显著标志,印刷数量通常也比较大。这种印刷品不光是传播文化,因为它同时还有定价,涉及商业运作。
博客出书还是近来流行的事情。博客出书的第一人是老徐。这个娱乐圈的电影导演,不但人 漂亮让很多人喜欢,文才也让万千博客(主要是其粉丝)趋之若骛。(注意,此处用到这个词,并没有贬义的意味,因没有想到更好的词,就胡乱地用了,希望老徐的粉丝能够见谅)不到三个月就成为千万级访问量的中文博客NO.1,老徐博客不但让广告商追捧,出版商也把其博客文字转成了实实在在的铅字印刷品。本来期望用红的发紫的老徐博客再出本畅销书的出版商并没有受到期望中的效果。《老徐的博客》虽然各地书店都有卖,但真正掏钱来消费这本书的人少之又少,市场反映可用冷冷清清来形容。
这与其说博客出书,还不如说是名人出日记本。这里是讨论的第一个典型代表,简练概括下:以名人之份,借博客之体,纯粹商业化出书。
第二个要讨论的博客出书情况是顺风出版《顺风新博客论》。顺风作为国内第一个获得风险投资的个人博客,把自己对博客的一些研究性文字集结出书,也确实为实在写博客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这里建议那些打算有所作为的博客们学习顺风好榜样。
因为顺风的博客文字大都是个人对博客这种网络服务的商业化理论化的思考和战略性的预见。其中理论和思考能给人以收获,具有实在的价值,至于成为业界的畅销书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出书算得上是一种创新。因为顺风不是名人。出书只是靠文字的价值。概括下:借博客之体,写价值之字,商业与价值的出书。
第三个典型代表是小影姐出书的情景。安小影,一个小资作家,8岁就发表文字。到现在一直笔耕不辍。写过专栏,现为自由创作者,当然也开有博客。笔者结识这位作家是通过新浪博客。
小影姐博客的访问量有20多万。比起老徐,顺风的,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但作家就是作家,小影姐很多的小说都发表在了博客上。呕心创作的文字,谁都希望可以换来一些收益。于是她自己掏钱出了书。
书里大多是她创作的小说。文采如何我还不敢下结论,但字字包含心血确是可以肯定的。以其作家身份出书,这里也可以说是博客出书的又一代表。开博客一方面分享自己的文字,还可以把博客当作自己与读者交流和宣传平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简单概括下:以作家之份,借博客平台,个人文字价值和影响都升华的出书。
之所以把这些出书拿来叙述一番,主要是三者之间有共同点也又都有特点。共同点是:书的文字都传播在博客的平台上,在成为印刷品前已经被读者熟悉。可以这样说,这些出书都发迹于博客平台,所以现在拿出来讨论还真同2.0的时代性俱进。呵呵。
不同点呢,主要是博客作者的差别。明星,普通人,小资作家,身份其实没有什么可比较性。2.0时代的明星概念已经超越我们的认识,谁都可以是明星。不光那些在灯红酒绿下玄目的STAR,生活里的普通人也在另一个世界里实现着自己的明星梦。
颇有软文性质的写了这些文字,不知道浪费没浪费各位的宝贵时间。当然博客出书的形式还有很多。笔者不过是选出几个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下。算是抛砖,至于能否引玉,就看大家愿意不愿意留下各自的见解了。
update:个性印刷趋平民化 沪上掀博客出书热 ,这则新闻描述的是博客和个性化印刷,看来我的专业前途还不错呢,呵呵。
pkgoogle读书有感
联系方式:MSN:ipkgoogle@hotmail.com
本站地址:www.iluob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