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木心谈心仪音乐家

(2016-02-04 09:28:11)
分类: 音乐随笔

    在《文学回忆录》里,木心提到的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伯特、勃拉姆斯、约翰斯特劳斯、德彪西等。从木心谈论音乐家的情况来看,他最钟爱的音乐大家只有三位:贝多芬、莫扎特与肖邦。书中最多提及的是乐圣贝多芬,其次是神童莫札特与钢琴诗人肖邦。木心这样说道:“贝多芬是德国乐圣,博大精深,沉郁慷慨。莫扎特是俄耳浦斯的快乐、和平、祥和的一面,肖邦是忧伤、自爱、怀想的一面。”由此可见,木心是一位追求完美主义的艺术大师,甚至连聆听音乐的倾向也表现得如此明显。在我看来,贝多芬的音乐代表着思想,莫扎特的音乐代表着快乐,肖邦的音乐代表着浪漫。假如音乐艺术能够让人体验到以上三者结合之美,那么,人生是否也就意味着完美而无遗憾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木心挚爱音乐,评论起音乐来,“大雪纷飞”的韵味十足。

    木心认为贝多芬是世界上乃至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理由是,艺术家的自觉始于贝多芬,如贝多芬说:“我是艺术家。”木心接着说,他迎面朝向皇家走过去,皇家让他。贝多芬之所以如此伟大,其根源在于贝多芬用音乐思考人生,诚如木心所讲,贝多芬是理性的自觉,在绝望中求永生。贝多芬的音乐是极其深刻的,他的音乐将音符与思想捆绑在一起。老贝最伟大的代表作是他的九部交响曲。木心谈论从《第三交响曲》开始,贝多芬才形成他自己的风格。这句话背景是,《第三交响曲》即《英雄》原本是献给拿破仑的,老贝起初以为拿破仑是拯救并解放人类的英雄,当他亲眼目睹拿破仑凶神恶煞般的残害劳苦大众的时候,立刻把曲谱首页撕碎以泄愤怒,乐圣一愤怒,风格就来了。《英雄》真正歌颂的并不是拿破仑一类的独裁者,而正是贝多芬自己。贝多芬之前创作的《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受了海顿、莫扎特的影响,没有他自己独立的音乐风格。木心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听《第五交响曲》,木心归纳为从痛苦中来。贝多芬对《命运》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曾解释,命运在敲门。副部主题旋律舒缓平稳,起伏较小,表明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苦痛,坦然处之,显示出音乐巨匠的伟大!木心对《第九交响曲》即《合唱交响曲》有精彩绝伦的论述:第一、第二乐章是判的进行,第三乐章是预示要断,第四乐章,大断。木心还说,听第三乐章,觉得宇宙不配。我的理解是,一是第三乐章改变了惯用的创作模式,有贝多芬的大胆尝试与革新,由优雅的沉思过渡到冷峻的舞蹈。二是宇宙不能思想,只能静静聆听艺术家非同寻常的音响,更不能评判。第四乐章音乐中人声与乐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世界大同的局面,这是该交响曲最大的特色之一。博爱、自由、平等的观念来自于贝多芬决绝的判断,判是客观的,断是主观的。大判大断表明了木心对贝多芬音乐的敏锐觉察力。木心还谈到如何运用:苏联宪法通过时,唱《第九交响曲》,中国国庆十周年,唱《第九交响曲》。这番想象太有意思了,歌曲《欢乐颂》开唱,世界在艺术上真的大同。我坚信,木心绝对聆听过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并且聆听的遍数绝对不少,否则,他不可能斩钉截铁的进行即兴判断。交响曲一般都有四个乐章,由海顿创立的。第一乐章为快板,第二乐章为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每个乐章相对独立,纵观全曲又是彼此联系的。交响曲时长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它呈现了音乐家创作时的全部精神状态,木心称它为艺术家的“自我背景”。木心喜欢独自聆听,不愿被人打扰,尽可在音乐中自由翱翔。

木心以为莫扎特是快乐的天使,莫扎特拥有高纯度的快乐。他接着又说,莫扎特是难懂的。为什么莫扎特难懂呢?木心自答,难在它有那种气质品格。木心给出提示,我们判断艺术,要看它的品质与风格。记得某一天,我在音乐教室里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在既欢快又带有精神质的主题演奏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立刻就懂了,快乐至上的品质,精神亢奋的风格。木心告诫,回到莫扎特,不是真的回到莫扎特,是朝那个方向去。我想木心是指在艺术上注重独创性,生活中要尽量快乐,要有一股积极的精神。木心对天才的风格的诠释是:“敏于受影响,烈于展个性,是谓风格。”莫扎特深受海顿的影响,亲切的称他“海顿爸爸”,莫扎特也影响了贝多芬,甚至可以认为莫扎特是贝多芬的老师。莫扎特是音乐天才中的天才,他最后的三部交响曲《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和《第四十一交响曲》在六至八周内完成,足已证明他的天才。对于音乐创作,莫扎特曾辩驳,他的音乐经过了深思熟虑,不要认为他的艺术很容易,几乎在他之前的所有音乐家的作品都看过、研究过,正如木心所说,艺术是高超的,没有那么容易。木心总结:莫扎特留给人类的礼物太精美。

木心深爱着肖邦,体会到肖邦的爱国是深层次的。木心为肖邦代言:“我爱波兰,我更爱音乐”。肖邦的浪漫主义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完整体现,恰如木心评论,艺术家小时候苦闷,一旦找到象征,便一发不可收拾,肖邦就是这样的人,他远离祖国,用浪漫动人的琴声表达爱国的情愫。钢琴曲是肖邦的主要作品类型,体裁包括练习曲,前奏曲、小夜曲、圆舞曲、马祖卡、钢琴协奏曲等。木心谈及肖邦的触键,放下去,就要拿起来,若即若离,有分寸,非常有分寸。我最爱聆听肖邦的首席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特别是乐曲中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过渡句,快速而跳跃,很有灵动的浪漫,木心应该指的就是肖邦的这种弹奏。如此看来,木心聆听肖邦乐曲的细腻程度可见一斑。虽然肖邦的钢琴曲表现浪漫色彩,可他的《革命练习曲》却是激情澎湃的,肖邦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至于木心不禁要品评,肖邦是个出色的演员。木心又讲,肖邦的音乐,是对上帝说的,独自弹琴,点上蜡烛,众文豪只能偷偷躲在窗下院中听。换句话来说,肖邦的音乐能够直面上帝,这是肖邦音乐的伟大之处,即使大文豪也不过躲起来偷偷聆听,因为音乐艺术的特点是直观的。

木心最后说,让你的艺术教育你。我学的是音乐艺术,偶遇木心,不仅为木心的“大雪纷飞”韵而感叹不已,同时开启了音乐艺术教导我的历程,写下这篇关于木心先生的音乐小随笔。

 

 

注:木心《文学回忆录》的引述

第一讲      古希腊罗马神话                017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269

第二十三讲  唐诗(三)                     276页、第280

第二十五讲  宋词(二)                    309

第二十七讲  阿拉伯文学                    329页、第330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354页、第356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389

第三十三讲  中国古代戏曲(二)            419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441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500页、第502页、第503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630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丹麦文学    670页、第671

第六十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一) 第774

第六十二讲  象征主义                      804

第六十九讲  意象主义(二)                885

第七十二讲  萨特再谈                      924

第七十三讲  萨特续谈                      928页、第929

第七十七讲  新小说(三)                  984

最后一课                                  1076页、1077  

 

20149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