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虎啸奖颁奖晚会上,发生了极不寻常的现象,本来大家是来拿奖的——组委会又有通知,按常规,既然通知来参会获奖的可能性是必然的。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屏幕上几度出现金奖空缺的现象,加上音效的渲染,全场一片哗然。接着就有私下传言:大赛程序是否规范,评奖是否合理等闲言碎语,就甚至有微信微博开始揣度组委会是否造假等小道消息溢出。
我应该是虎啸奖的老评委啦,对虎啸奖的渊源和整个评审发展和过程可谓有点发言权,特别是虎啸转型数字营销奖之后,虎啸耗费的人力资本和精力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尤其在整合整个中国营销大咖加盟虎啸为虎啸成长成熟成功上,可谓肝脑涂地,应该说虎啸的整个评奖程序严密性,规范性,完整性已经达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
那么今年为什么会出席与以往不同的“结果”呢?
我看主要有一下原因:
这几年数字营销的发展可谓迅猛,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花样翻飞,眼花缭乱,新奇特,怪异诡,这些案例获得了客户的好感用户的好评,这几年不乏这样的案例进入了市场的主流也赢得了评委的眼球,这样的作品在尚不完善的数字营销的评审架构中获奖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2015年是大家公认的数字营销的元年,数字营销的水平也随着市场的发展也更加成熟,大家更注重大数据,准数据,更加注重数字营销“花活”背后的实效,于是“质疑,审视,推敲,论证”是今年在评审过程中的关键词。
我是监审主席,有时候我都看不下去评委舌枪唇剑,口诛笔伐的“撕裂”状态。
有时候我想:至于吗?得过且过算了,前几年不是也这么过来了?但最后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要维护虎啸的品牌品质,必须“从严治奖”!为此我们全场还为此起立鼓掌来着。
当然,也没想因为“从严治奖”会引起这么大的涟漪,我在想,这些年已经拿奖拿到手软的公司和创业者,也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议论有质疑,这不是坏事:一是你还希望获得更高的奖项,而是,虎啸还是有吸引力的,那么就让我们把引力波做的更扎实一点,把广告奖的大环境搞得更环保一点,把数字营销的根基搞得再牢固一点,我们明年再见!
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