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一个属于自己的春节交给丽江,是好多年前的夙愿。纳西的风情和东巴的文字在吸引着我,古城的酒吧街在招感着我,玉龙雪山和张艺谋王潮歌们的《印象丽江》像磁石一样粘连着我的神经,因为他们的《印象刘三姐》通过声光电的艺术组合,颠覆了我对歌剧话剧电影包括舞台剧的理解,我想,面对玉龙雪山,他们会怎样与雪山对话呢?
大年初二,我从烟台出发,辗转青岛,在长沙落脚,在昆明转机,在长达7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丽江的美,书中说的太多;丽江的奇,电视里演绎的太多;丽江和漓江不一样,和黄山和西递不一样,她的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沉醉了,我就迷茫了,我就不知所措地像梦游一样徜徉在古城里不能自拔,我就在东巴书法的语境里大声唏嘘。
我的相册里珍藏的永远是像丝绸一样的蓝天,灰瓦,白墙,古铜色的皮肤和艳丽的服装。但相册记录不了恶心的记忆,是因为不愿意把那些恶心的记忆留下,因为我爱上了丽江。因为爱,我不能不说,尤其是在这个情人节的晚上。因为那是丽江的伤疤。
好多年以前我读过徐敬亚的诗,好像是说:“揭掉伤疤,让我忘记皮鞭我不能够”
丽江的伤疤太显扬,太招摇,太不屑一顾,我才太伤心。
因为丽江还小,因为你的旅游事业还不太发达。因为你还太弱不禁风,所以,你太不应该。
那天,我们去餐馆吃饭,我们明明看到的菜谱上一例菜的价格是25元,但导游来了以后,和服务员一个眼神一番撺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菜谱就变成了50元,于是,我们见证了阴阳两种菜谱。一种供当地人使用的和外地人使用的阴阳菜谱。于是一餐下来,当地人消费200,外地人就就变成了400,400就变成800.1000变成2000,2000变成4000.于是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消费就变成了不平等条约,于是导游和商家赤裸裸地上演了一出痛宰外地客人的闹剧。
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导游为了提成,才定那些规矩,那些饭馆为了多拉客,才和导游共同拟定了这麽一个共同宰外地客人的潜规则。
更为让人气愤的是丽江的出租车司机,我们上车后,要求按计价器付费,但没人理睬你的要求,漫天要价,第一次,我们从古城出发到一家中国味道的餐馆吃饭,司机开价15元,我们说,计价器打多少是多少,但司机说我们政府有规定:节日期间可以不打表。愿意要多少是多少!当我们不接受时,他就把我们抛在路边,扬长而去。我想,中国的各级政府不会有如此随意的规定,不管是那一个民族。可怕的是一连三辆车的司机都是同一个口径。
好在我们等到了一位女司机,愿意打表送我们去目的地。只花了7快钱。
只希望这只是极个别极个别的现象。
在从虎跑峡回丽江的路上,遇到了更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的前方发生了严重的堵车现象,在北京已经习惯了堵车,所以没当回事,但两个小时后才发现,堵车是人为的,在狭窄的道路上一对步行送葬的人群,故意在行车道上,档住了行车的路线。葬礼是神圣的,人道的,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但你不能肆无忌惮大摇大摆地在公共的道路上滋事,在送葬队伍的人群中,我们明明看到,那些兴高采烈地向堵在路上的的人们呲牙咧嘴的幸灾乐祸者。
我不由地感叹,这难道是逝者的意愿?
我想,死者不会为了自己的葬礼堵住天下人去丽江的路,活着的人也不愿意,只是丽江人自己,在不经意间在堵这条路。
我想丽江不是丽江人自己的,丽江应该是开放的,富饶的,正像《印象丽江》吟咏的那样。
歌者:你还会来吗?
我说:会的!
但是,我现在不知道,我会不会再去丽江!
丽江的鞭子不是王洛宾歌里的姑娘,他抽打在我们肩上,疼在心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