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去看·Read |
红灯笼高高挂,给这寒冷的冬夜街头增添一丝暖意。
谁说北京的夜是那样的冷清,只是我们不习惯冬天夜里的北京。
初到簋(gui音鬼)街,首先目入眼帘的是街道两侧望不到尽头的大的小的、长的圆的成串的红灯笼,把满条街道照得灯火通明。
虽说此时已临近十点,可是这里依然人来人往,车水马笼,商贩的吆喝声伴着淡淡的香辣味远远传来,不禁令人垂涎欲滴。
问这里什么最多?
我想说的是这里的红灯笼最多,饭馆最多。
p.s.
记得在中非论坛期间,
p.s. 图片摄于东直门内大街,也叫“簋街”。
相关链接
东直门“簋(gui)街”
[转摘]网络
“簋”指的是中国古代一种圆口两耳的食物容器。一条街以簋命名,自然是个吃饭的去处。北京东直门内大街就叫“簋街”,这条街原先还真叫“鬼街”。八、九年前,这条街上也只有几家饭馆,与京城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晚上9点来钟,会有一拨顾客来吃夜宵,几家饭馆纷纷延长了营业时间,后来,干脆改成了24小时营业,没想到这么一改,便有了名气。做买卖的又爱扎堆儿,这里生意火了,店也就越来越多,慢慢的2里长的一条街就开了100多家24小时营业的饭馆,用老北京话说“半夜三更的不睡觉,闹什么鬼啊!”,“鬼街”的名字就这么叫开了。后来,主管部门怕闹误会,干脆把“鬼”字改成了“簋”字,即谐音有贴切。22点是这条街最热闹的时候,这里的老板偏爱灯笼,从东直门桥望过去一片灯火通明,如同时装年年有不同的潮流,北京各个阶段的流行食品都体现在这条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