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2024-04-04 09:02:37
标签: 教育 情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母亲周爱保去世已经快两年半了,但她的影像仍仿佛还时时在我眼前展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儿女们的心目中,母亲每天忙忙碌碌,似乎和其他妇女差不多,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但仔细回想母亲生平的点点滴滴往事,感到母爱如山,她又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人(在儿女们眼里),她深受周围人群的热爱和崇敬。在她百年人生中,她身传言教,以自身的言行和为人处事方式给儿女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对子女和后代们的成长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起到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1922年6月15日母亲出生在江苏建湖一个乡间农家,病逝于2021年11月23日14时58分,享年100岁。 

       母亲23岁时和我父亲结婚,年轻时在乡下曾被乡亲们推举担任过妇救会会长。1947年年初到上海,曾在被服厂工作过。刚到上海时,举目无亲,生活十分艰难。在母亲的张罗下,买了些芦席和稻草,自己动手,在闸北贫民区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草房,这样才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地。后来我父亲考进公交公司做售票员,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生活才相对稳定。1954年初,父亲单位分房,全家搬到汽车一场旁的公交新村,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母亲先后生育了我们五个子女,但也因为要抚育和照料我们生活、吃饭、读书,就影响了她外出工作。虽然以后曾在里弄托儿所做过保育员、在汽车一场帮助洗车、帮人带小孩等,但那些都只能算是临时工。随着母亲年纪的增长,以后找工作、就业更困难了。因为不是正式工,所以她没有任何退休待遇,这始终是母亲晚年心中的一个遗憾。因为如有退休工资,就可以相对减轻儿女们赡养老人的负担。

       母亲热爱生活,对生活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在我们印象中,她淳朴慈祥、心胸宽广、为人正直、做事认真。正是她这些优良的品质和那种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精神,有力地支撑起我们当年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母亲以前不识字,为了提高自己文化水平、便于找工作,1958年扫盲时,她克服困难,坚持上夜校,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过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学习,她终于脱盲,能读写一般常用的汉字,还能自己读报看书了。她心灵手巧,有一手缝纫的针线绝活,家中老小的衣裤,全是母亲亲手画样、裁剪,然后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我清楚地记得:母亲为了尽量节省布料,在衣裤上很少给缝口袋。在寒冷的冬天,我看到别的同学潇洒地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内心很是羡慕。心想,我的裤子什么时候也有两个口袋,那多神气啊。小时候,家里买不起鞋,我们脚上穿的鞋,全是母亲找破布、碎布用糨糊层层粘合起来,再一针针用麻线纳成鞋底动手制作的。我那时不懂事,穿上母亲千辛万苦做的鞋在操场上踢足球,几天后鞋头就破了一个洞。后来母亲给我做鞋时,就专门在鞋头缝上一块鞋摊上讨来的人造革皮,这样就比较牢固耐穿了。正因为对母亲做鞋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所以我以后常赤脚踢球;遇到下雨天我会脱下鞋拎在手里,光脚走回家。

       在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缺,母亲总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尽力维持家人日常生活。她曾冒着风险避开检查,随邻居到浏河跑过单帮,从乡间农民处买来晒干的蚕豆,最初原打算拿到五角场的自由市场去卖的,但后来还是挨不过饥饿,全留在家里炒后给孩子们吃掉了。她还在房后养过鸡;把后院围起,翻土种菜。那年月,每户大米是定量配给供应的,籼米壹角肆分一斤,大米壹角柒分一斤。大米做的饭虽吃口好,但价高且没有涨性,所以我家总是把大米指标转让给别人家去买,自己家里一直是吃籼米做的饭。母亲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平时热心帮助许多周围邻居做衣服,投桃报李,人家往往送些粮票作为工钱酬谢,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年我们家庭粮食定量的不足。

       母亲平时热心公益、办事公正、乐于助人。她心地善良、待人和蔼可亲,很受人尊敬,曾被楼里全体居民推选担任过居民小组长。凡和母亲接触和打过交道的人都很乐意和她交往,在左邻右舍中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很好的口碑。在家庭生活的安排上,母亲崇尚勤俭节约,虽然家中只有我父亲一人上班,家中经济比较拮据,但母亲殚精竭虑、处处精打细算,把全家人生活始终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清楚地记得,在炎热的夏天傍晚,母亲从同济大学门前彰武路水果摊那儿用很低的价钱买回不少部分坏烂的生梨、苹果,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刀剜除腐烂部分。我们吃着经过母亲这样精心处理的水果,感到很好吃,很开心、很幸福,在记忆中一直保存着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直到很多年以后,忆起儿时往事,我们仍常提起此事。

       母亲一生勤劳,平时忙里忙外,整日操持繁重的家务、每天筹划着家庭日常生活的各项安排和开销,因此她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她虽然识字不多,但却知书达理,在现实生活中乐观豁达,眼界开阔,从不斤斤计较于琐碎小事,所以邻居们有什么烦恼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总喜欢找我母亲诉说或来寻求帮助。父亲在古稀之年不幸脑梗中风,整日躺在床上,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是两鬓苍白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服侍照顾的重担,鼓舞起父亲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父亲下床活动少,所以容易便秘,是母亲戴上薄膜手套用手指伸进肛门帮助抠结硬的屎进行疏通。母亲尽心尽职的体贴关爱,使父亲很感动,同时也相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儿女们的责任和负担。 

       母亲晚年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儿女们常去看望她,陪她说说话,并和她其乐融融地搓搓小麻将。母亲思路清晰、头脑精明,九十多岁时搓麻将仍动作麻利,还常常赢。她是性格坚强的女性,自爱自强自立,虽然没有享受退休工资待遇,但每月仍有国家发放的不多生活补贴,因此她坚持不要儿女们送钱尽孝。应该说,心态平衡、知足常乐,这是母亲长寿的一个重要经验。

        仁者长寿,母亲是家族中的高寿者,在整个公交新村母亲这一辈人中,许多人很早就去世了,能够像母亲这样健康生活、且活到百岁的,真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怎么听说过。其实,论当年的生活条件,绝大多数人家都要比我们家好,我家虽是粗茶淡饭,但父母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儿女都很友爱团结,孝顺长辈。多年来,我家一直被大家推荐和评比为“五好家庭”。母亲活着的时候,许多人看到她的气质和精神,都很惊讶和羡慕,说她有福气。但母亲总把能够长寿的原因,说成是儿女们的孝顺所致。2005年9月,母亲咳嗽有热度、胸腔有不少积水,医院说可能是癌,住肺科医院检查治疗,右肺有肿块,但积液未查到癌细胞。在前后共抽了1800cc积液后,母亲出院回家,病情以后也没怎么复发。这次又出现积水,以后腹部鼓胀(医生说癌细胞扩散)。逝世前两个月,对待疾病折磨的态度,母亲是一方面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另一方面也作好了坦然面对最坏情况发生的准备。最终,母亲身体瘦弱,医疗回天乏力,还是走到了人生征程尽途,与我逝世的父亲会合。

       母亲只是大千世界众多人群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妇女,若干年后,也许在社会上很少再会有人记起她。但是,深受母亲恩德的儿女及他们的后人永远铭记和深切怀念、热爱她的。她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的遗产,但她的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就是一份无价的宝贵财富,定会永远伴随和激励着我们,指引和鼓舞我们走好人生征途上的每一步。同时,我们也很感谢父母,他们生命中强大的长寿基因也许遗传后代,保佑我们也能更好地健康享受生活。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