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议退休人员炒股

(2010-09-01 13:39:00)
标签:

基金

财经

退休人员

天年

杂谈

分类: 殷之俊专栏

漫议退休人员炒股     殷之 

    本人在工作期间,曾经当过两年“基民”,分享过20062007年大牛市所带来的“红包”。20084月退休后,因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我又加入了中国浩浩浩荡荡的股民队伍(据了解,老同学、老同事中,退休后当上股民的还真不少呢),两年多来尝到了炒股的酸甜苦辣。本文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谈谈退休人员炒股问题,但愿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退休人员炒股,首先要对股市的风险有清醒和足够的认知。中国股市1990年由零起步,到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达到24.27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名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据截至200912月底的统计,A股开户数1.4亿户,其中近90%是活跃账户,此外还有3000多万个基金户。户内市值10万元以内的占80%左右,超过90%的账户主人年龄在2060岁。从不同时期的这种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即使在牛市,散户投资者中获利人数的比例也很难超过三成,平均只有不到10%的股民收益为正,这就是“七人亏,二人平,一人赢”。股票牵动了亿万人跟着主力上上下下、来回“坐电梯”,体验遽得暴利和惨痛割肉的惊心动魄。退休人员炒股,不妨问一下自己:我有条件有可能成为那赢利的“一人”吗?记得赵朴初先生写过一首《宽心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倘若退休后把整个身心都扑到股市上,到头来输得一败涂地,搞得劳命伤财,那不是置“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的退休生活不过,却去自寻烦恼,自跳火坑吗?这样的事屡见不鲜,2008年股票暴跌时,有很多老年人当场倒在证券公司的大厅中,撒手西归,为了炒股票挣些钱,把命都搭上,实在不合算。

    那么,是不是退休人员一概不应炒股呢?那倒不尽然。关键看你如何炒。现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第一,用闲钱。可视各人的具体情况定具体钱,如10万元、20万元等。如有更多的闲钱,可参与打中小板、创业板新股,一般来说,打新股中签可获较丰厚的收益。

    第二,目标订得低一点。退休人员炒股,期望值不宜太大,不要奢想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如一年的收益率超过银行利息23倍,就不差了。

第三,一年集中炒一两次,切忌天天盯盘,跑进跑出。股海跌宕起伏,散户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很难驾驭自已,因此那些一年炒到头的人十有八九是失败者,他们逢一次大跌,便损失惨重。股海海面上经常浊浪排空,海底却是风平浪静、相对安全的。一年集中炒一两次,就是要耐心见到海底 海底有大鱼矣。以2010年为例, 14上证指数3289点开盘,72盘中跌至2319,762409点收盘,此日大智慧大盘及许多个股出现“抄底”两字,这时如大胆买入前期跌幅大而自已熟悉的股票并“咬定青山不放松”持有到83(这天收盘2627点,大智慧大盘出现“逃顶”两字),便可大赢一把钱。股市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要想赢利,关键在于把握好节奏进行趋势操作。当然,要做到一年集中炒一两次决非一件容易之事,好些退休人员是靠炒股来打发时光的,要他们每天不去证券公司“上班”,或不坐在家里电脑旁看盘,能行吗?另外,我知道那些激进型性格的人也是不愿这样做的,叫他一段时期不做股票,他耐不住寂寞,手会痒的 。由此看来,我说的这个方法可能只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 

第四,多向赢家学习。我同意这句话: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股评家”的话往往不太灵,他们如真有大本事,早就去“闷声不响大发财了”。但我们身边的赢家是可以一学的。感谢上帝,送给我们互联网这个厚重的礼物,使我们更便于广交朋友。今年,通过同济附中博客,我认识了校友、民间炒股高手童宜云先生,向他学到了不少有效的炒股方法,得益匪浅。

    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上述所说的方法,不一定高明,肯定不适合于所有人,只是与朋友聊聊天罢了

   读完上文,请网友们顺手帮助点击几下顶端新浪投放在本博的广告.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钥   匙
后一篇:再看孔云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