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宿的转型与创新
(2024-01-25 07:36:54)| 分类: 酒店 |
一、面临挑战
受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民宿产业正在从高速增长期进入成熟平稳期,北方民宿的经营业绩、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务必要直面问题,积极应对。
一是经济形势严峻。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期,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这给民宿这类产业下游、弹性消费的行业带来不小的市场压力。如果说“消费降级”的表述是敏感的,那“消费增长乏力”是比较确定的。过去中国经济可以维持8%左右,甚至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这给中国经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尽管国家统计局2023年GDP的数据增长了5.2%。虽然我们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但过去一年,在和很多企业主、投资人包括城市出租车司机的交流中,发现我们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此外,虽然统计数据上居民的收入还在增长,但因为对未来预期不太确定,大家消费变得更为谨慎。虽然有一些专家喊出了2024年旅游业的繁荣,但对此我们不能太乐观。
二是休闲市场转换。疫情三年,因北京市民无法长距离外出,北京周边民宿经营效益很好。随着我们2022年底的疫情政策的调整,2023年疫情放开以后,我们全国旅游市场在迅速恢复,但是无形之中其实对于北京的京郊的民宿乡村旅游形成了一个分流,更影响了北京周边民宿的经营业绩。2023年在北京京郊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广泛调研,民宿业主反馈的数据不太好看。比如有的民宿业主说,“2022年节假日民宿入住率接近全满,但2023五一期间下降到2022年的60%左右”;还有民宿业主说,“2023年入住率从1月份到6月份可能连10%都不到”。一叶知秋,从中可以看出京郊民宿面对的经营压力。
三是自身经营模式。除了外部客源市场,自身经营的模式也需要反思。近年来来京郊的民宿已经形成一些知名品牌,比如延庆的大隐于世、荷府、时光长城,怀柔的瓦厂,门头沟小院等都做得很好,品质很高。但客观来说,随着市场由热转淡,我们自身的经营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暴露,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四是外部环境制约。这个制约可不是完全是民宿业主自己造成的,是由整个环境造成的。比如说停车场不足的问题,由于没有土地指标,节假日的时候,停车场不足就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再比如道路建设的不足,很多乡村的道路修建受很多制约,这不是文旅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再比如,供电供水不足,现在反映很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新能源汽车到乡村去以后,会发现乡村的电容支撑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加上充电桩不足,这就对新能源车主自驾去乡村民宿旅游带来不便。此外,通讯设施不足,没有WIFI的覆盖,大家旅游就很不方便。还有厕所问题,弄个帐篷营地,发现配套厕所很难,因为没有指标。还有就是人才不足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因素。
二、转型和创新
看到了不足,不是说我们现在不行。我们依然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但是我们要转变现有的思维,不能简单想回到之前的好日子。这就需要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既要立足我们的实际,也多去外面看一看,广泛借鉴各个地方甚至全世界的好经验运用到北方民宿中。
(一)集聚发展。作为北京乡村旅游主体的业态还是分散化农家乐形态的民宿。国务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因此集聚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未来文化和旅游部也将培育一些乡村民宿集聚区。虽然北方民宿已经形成了一些不错的集聚区,比如延庆的井庄镇,怀柔的渤海镇等,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总体来讲,跟全国很多地方比起来,还有差距。比如宁夏中卫的黄河宿集,形成了高端民宿的集聚,得到了市场很好的反馈。再比如,湖州长兴县的水口乡,是浙江首个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光民宿就超过587家,2023年1-8月,其接待游客数量就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元。未来北方民宿还需要进一步推动聚集发展,实现民宿单点休闲向民宿聚集度假的提升。
(二)特色发展。总体而言,北方民宿特色化不足,细分市场挖掘不够,新鲜劲一过,就容易造成市场的下滑。一是文化特色,要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比如最近延庆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提到要突出地域特色,引导民宿跟本地非遗传统文化结合,主人文化和时尚潮流结合,还要与本地特色产业结合,这是一个好的方向。未来要通过文化做出差异化,民宿才有吸引力。二是业态特色,要有差异化的吃住行游购娱“招牌”的业态体验,比如昌平延寿镇有个网红民宿餐厅黑山烤肉,它也不是当地的餐饮,就是引进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地道的烤肉,只经营周六和周日两天,网上不能预约,只能开车到了现场等。但因为烤肉有吸引力,大家愿意开车一两个小时过来,再排队一两个小时,就为了吃一顿烤肉。但这样的业态在北方民宿还不多见。像四川的乡村民宿,最大的卖点就是美食,每个乡村旅游点可能都有它的招牌菜,但是在北方民宿体验的内容还是太单一了。三是市场细分,一个成熟的市场必然是细分的市场,不能用一种产品去对应所有市场。比如说我们北方有的民宿能不能聚焦亲子市场,就是把亲子这样的一个服务做到极致;再比如我们有的民宿能不能聚焦康养长者的市场,现在不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消费能力很强的,这在北京尤其明显,但是他们的消费习惯可能跟年轻人不一样,那就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民宿。
(三)联动发展。民宿只是旅游体验的一个载体,单靠民宿本身,很难持续吸引目标客源市场,因此联动发展是未来必然的选择。最近延庆提出了民宿共生社区,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共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未来联动发展,一是要业态联动,要推动民宿和文化旅游的联动,把民宿和文化旅游活动结合起来,比如门头沟准备做一个永定河大地艺术节,就会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和门头沟小院这类民宿的结合,形成相互的引流。要推动民宿和体育的联动,比如今天的会场地中海俱乐部,除了它的一价全包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它提供一二十种特色的体育体验和培训项目;另外在中国民宿的先行地莫干山,实际上也正在通过民宿和体育的结合以提高其吸引力。还有就是要推动民宿和农业的联动。比如海南正在全省范围推动共享农庄,目前差不多有一百个共享农庄,其重要特征就是农业和旅游民宿的结合。二是要区域联动,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三是要利益联动,真正把乡镇政府、村委会、民宿企业、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只有利益捆绑起来了,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四)规范发展。民宿市场要持续健康,肯定需要规范发展。当然这种规范不是要“管死”,而是要“有序”。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和协会的作用,推动民宿发展从自发生长走向规范有序,北方民宿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规范主体上,政府和协会的作用都很重要,但是要做好彼此分工,各有侧重。在规范内容上,主要是服务和市场的规范。比如文化和旅游部正在推动的民宿甲级乙级丙级的评定,其实就是标准化的推动服务提升方式。除此之外,还要营造公平的民宿市场竞争环境,营造放心的民宿消费环境。在规范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法规,要特别重视信用管理的作用。信用管理是大势所趋,要通过信用管理把一些不诚信的民宿淘汰出去,这个市场才会健康发展。
(五)协调发展。解决北方民宿发展的问题,除了民宿主本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跟政府一起去推动政策的优化。比如说市场政策,去年北京文旅局的旅游消费券政策,可用于民宿周一到周四的消费,效果就不错;还有就是如何和新媒体结合去做民宿的营销非常必要。在金融政策方面,如何针对民宿这种小微企业开发金融产品,以及保险方面的支持也很重要。在人才的政策方面,民宿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比如文化和旅游部的乡村文化产业特派员,江苏推动的乡村旅游的驻村辅导员,都是外来人才引入的好办法,还有如何培养本土的民宿管理人才甚至服务人员也需要系统考虑。此外就是建设政策,除了增量乡村民宿公共设施建设之外,要考虑怎么样盘活存量的资源,毕竟乡村建设用地太难获取,那就要在存量空间上想办法,比如一些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如何跟旅游民宿结合起来,如何把乡村闲置的空间激活用于民宿的配套建设,都值得去探索。
(六)品质发展。总体来讲,北方的民宿与南方比起来,还是粗放有余细腻不足。旅游业本质是一个服务的行业,所以民宿的吸引力还是要拼细致的服务。还有就是民宿产品品质的提升,要完善民宿的设施和功能。要提升民宿的管理品质,比如怎么样用大数据的方式去帮助民宿的运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都还有很大空间。我们的政府和协会要带领民宿业主持续去关注和收集游客的评论,并通过这个作为改善提升服务的直接源泉。
现在有一个热词叫新质生产力,关注的是高科技。但是除了生产力的之外,一个健康的社会还需要优质的生活力,希望延庆为代表的北方的民宿在优质生活力方面做出示范。最后祝北方民宿凤凰涅槃,再创辉煌。
(曾博伟)
前一篇:全球基础教育创新的八个趋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