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核心不是改变事情,而是改变人的行为习惯
(2023-09-12 07:44:24)| 分类: 管理创新 |
1、要将质量革命进行到底
如今,许多管理者都有太平盛世心态,他们单纯地认为“质量革命”已经过去了,大家也都努力做过了,而且成效显著;人人都知道该怎么做,只要有了质量体系,想要质量,它就会自动产生。
这实在就好像人在节食,很快就瘦了15磅,然后就像童话中的人物那样,天真地期望体重从此不再有任何变化了。
的确,质量在很多公司还没有遭受过痛苦或大幅下降,那是因为以前植入公司的文化还在起作用。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新的公司里根本没有清楚的行为标准,甚至连基本的质量教育都没有。
当大公司合并时,他们就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因为他们没有计划为员工输入一种共同语言,合并后还是“我们”和“他们”,直到“他们”离开或被同化。
他们忘掉了二三十年前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宝贵教训,他们背叛了质量的基本原则与企业的道德准则,他们从高层领导开始追求快速致富的帐面收益和股票游戏,他们鄙视持续改进质量的辛劳……
这种管理逻辑,实质上是对诚信的逆反、对员工的谋sha和对客户的遗忘。
虽然,就质量管理本身而言,也还从未达到科学的层次,因为最基础的认识都还没有统一,比如质量定义。
有些专家们提出的计划和体系是有用的,但有一些则降低了生产力;还有许多计划和体系被误解或不当应用。当然,这是成长中的学科所常常面对的一种尴尬。
2、质量是朋友、而不是麻烦
01质量革命,须改变公司的工作方式
只有在管理层能像担负财务责任那样负起质量的责任,真正的革命才会开始。
20年前财务管理的革命开始的时候,也是因为公司逐渐懂得了成本,然后也才努力去控制成本的。财务控制跟质量控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专业人员。
比如说会计人员,这么多年来在做成本的累计入帐时都是分毫必究的;数字加不出来他们是决不罢休的。
而搞营运的主管们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们觉得实在没有不必要花那些工夫。
负责质量的人呢,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都认为事情不可能永远都做对,需要做的是纠正错误或想办法变通。
可以这么说,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觉醒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喜欢“零缺陷”的。
所以,必须改变公司的工作方式:
教育每一个人,使他们明白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自身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质量的要求;
在董事会阶层就要明列“质量政策”:每一个人都要符合要求,否则就要正式修改要求;
实施长期的质量改进过程管理一一以“14个步骤”为准则;
把质量现况报告列为经理工作会议议程上的第一项。
02文化来自于政策,榜样及教育
文化来自于政策,榜样及教育。
我们的经验是,只要大家对质量有了相同的理解,文化就开始变化了。而且马上就有结果。
革命不是在推翻bao君、组成了新政府之后就结束了,不,它才刚拉开序幕。经营政策与组织结构要改,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也要变;然后还要争取客户、供应商、员工以及企业界的信任。
所以,争取了一大堆曝光的机会,讲了一大串进展的数据,或者自己拍胸脯都不足够,需要做的是改变习惯,并把质量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在如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上。
质量管理的工作是仔细周到地营造一个能清楚界定所有的要求、每次业务都正确地完成以及与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获得成功的公司文化。
我们深深地懂得,公司的教育过程必须从高级管理层开始。因为顾客想要成功而不仅仅是满意。
然而他们确切地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他们想要买的东西。这就需要有仔细斟酌的教育投入,以帮助每个人正确地理解和生活。
教育过程的目标是具有一个成功质量管理上的理念或哲学,并且是公司的每个成员对理念或哲学有相同的理解。
(作者:杨钢)
前一篇:消费升级呼唤“专家型导游”
后一篇:酒店成本管理中需要堵塞的几个漏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