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如何搞定那些难搞的新生代员工?
(2020-09-24 08:14:24)分类: 人力资源 |
下午,赵经理办公室。离下班还有十分钟,小刘推开了赵经理办公室的门。“经理,其实也没啥大事,我就是说三件事:一是我永远不会要求公司给我涨工资,我家里不缺钱;二是不要让我加班,我不喜欢加班,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三是我脾气比较大,请领导以后多理解。”
赵经理:“……”
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在担任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时,亲手打造了一支被称为“中供铁军”的销售团队。滴滴CEO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都是从这个团队走出来的,可以说这个团队是创业公司CXO的黄埔军校。卫哲介绍打造这支队伍的一个核心秘诀——就是只招“苦大仇深”的人。“苦大仇深”是指小时候饿过肚子,对穷有清晰的记忆,有翻身做主人的志向。在卫哲看来,“苦大仇深是这个团队当时成功最主要的秘诀,没有这个秘诀,其他因素都不需要谈”。2005年到2006年,“中供铁军”的主力清一色都是85后,是当时的新生代员工。卫哲前一阵子回到阿里巴巴,问还能招到苦大仇深的人吗?对方说如今“苦大”的找不到,“仇深”的却越来越多。
无论企业在哪个行业发展,无法避免的现实就是新生代员工将要或者已经成为主体,与其困惑,不如好好思索:如何管理新生代员工?利用好这些新鲜血液,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新生代在哪个行业工作,无法避免的事实就是能够脱颖而出、实现自我的新生代肯定是少数,与其随波逐流、虚耗青春,不如冷静思考:如何管理自己才能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这个时代?
一、新生代员工印象
那么,新生代员工是哪些人?00后是新生代,90后也是新生代,80后也可以称为新生代,但是,如果以“年轻”和公司构成“主体”为限定词,90后就是名副其实的新生代员工。1990-1996年出生的职场新人正在成为企业员工的主体,这些主体大部分都上过大学,总数约5179.7万人,他们也就是当下的新生代员工。
笔者在对企业进行多年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员工问题是企业中高层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有人说,新生代后是垮掉的一代,他们遗弃传统、被西化、人性扭曲;也有人说,新生代后是创新的一代,他们不委屈自己,敢想敢做;更有人将新生代的特征概括为六个词:自信、自我、自恋,敏锐、敏感、敏捷。
无论怎么评价,新生代员工新锐的价值观、颠覆式的反传统思想、充满活力而个性鲜明的群体特征确实让管理者既兴奋又困惑。张瑞敏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感觉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方法,今天看来,都必须抛弃了,要采取新的策略……”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新生代员工的群体特征源于时代变迁背景下各种关系总和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由面对面的交流转向更多的虚拟空间交流、工作生活由依赖PC互联网转变为依赖移动互联网(依赖各种App)、个体由被希望创造家庭财富变为拥有家庭财富、个体行为由三思而后行的追梦者变为率真随性的现实主义者。
二、新生代员工的五大特质
1.自我意识高涨,强调现实需求。除了留守儿童等特殊情况之外,新生代员工是在家庭和学校营造的“聚光灯下”长大的,最亮的“聚光灯”是父母及其双方的老人,从小到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格外重视并悉心关照,学校也被倒逼地格外小心,老师罚站甚至批评都有可能被追责。于是,很多新生代不需要压抑自己、也不需要看父母脸色行事、也不用害怕老师,自我意识高涨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新生代成长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商家挖空心思寻找并满足新生代的消费痛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极度丰富和方便。新生代们切身体会到钱几乎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网络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可以用“月光”消费、也可以分期或者白条消费、甚至“啃老”消费来满足现实需求。
2.追求自由平等,价值观多元化。70后、80后关注相对的公正、公平,90后的新生代更注重真正的自由、平等。新生代员工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和经济困难时期,在互联网背景下切身感受了中国的全方位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他们强烈的自由平等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不迷信权威,更具有怀疑、反叛精神。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辈大不同,常常会不按常理出牌。例如,一位入职一周的新生代员工辞职,谈及离职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公司气氛沉闷、洗手间没有卫生纸。
3.自我表现意愿强烈,渴望被认可。自媒体时代的大背景,自由宽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让新生代们更愿意活出自己的精彩,更愿意自我表现。从网络视频自拍甚至直播、街头快闪到社区志愿者、希望小学支教都有他们的身影。渴望被认可是所有人的心理需求,但是,在“聚光灯”下长大的新生代们希望被认可的心理需求更直接、更强烈,这种欲望甚至超过了他们对金钱的欲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的指代对象永远在变。出生于上世纪40-50年代以军人出身为特征的任正非、王石、王健林等企业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超强的执行力;出生于50-60年代以教师出身为特征的马云、郭广昌、俞敏洪、宋卫平等企业家,非常重视企业内部价值观建设;出生于60-70年代以工程师出身为特征的雷军、丁磊、马化腾等企业家,做事强调问题导向和目标管理方法,用人主张激活内在动力张扬个性。
简单来说,这三代企业家用不同的方法顺应各自不同时代的新生代员工:一代新生代员工深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中规中矩、忠诚担当;二代新生代员工适逢政治经济大变革,想法多行动少,质疑多迷茫多;三代新生代员工大概就是现在的90后员工,见证并感受了中国经济的崛起、社会的文明进步,想法多行动多,天不怕地不怕。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说: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大概三代企业家都是在超前的战略眼光下,发挥了不同时代员工的长处吧。
(来源:中外管理,作者:郭亚军)
后一篇:桂林:漓江渔火—鱼鹰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