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伟大”的企业(二)

(2009-06-04 11:35:20)
标签:

基金

ibm

颠覆

自我否定

巴菲特

中国

杂谈

(续前)

 idavew的发言:

应该可以看出,大家所提到的一个伟大的企业,决不仅仅是几年(十年是不行的:)),而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例如20年,30 - 50年,乃至100年,为股东持续创造超出股东期望的***增长***。投资者一般从这个角度来最终评价它是否伟大。

我们换个角度,从企业角度讲。
无论增长的车轮有多快,它还是不够快。这是因为市场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给市场一定的时间(最有趣的一段时 间),市场会如此精明,几乎总会将公司未来能够获得的增长率这算入公司的现值中(这也与和DCF或者q估值思想一致)。因此,从较长的一段时间看,即使是 公司的核心业务在茁壮成长,管理者在未来带给股东超过风险调整后的市场平均值r的收益率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公司以比股东预期更快的的速度增长。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公司营收增长停滞,那么股票市场对这个公司的惩罚是极为残酷的。看看历史大家都比我清楚,无论是长虹、深科技,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什么样。

问题就在于增长停滞,和大家所提到的伟大的企业很有关系。

我手边有一个著名的研究报告,名字叫停滞点stall point98年出版,是由著名的“公司战略委员会”和HP联合进行的研究。它研究了曾经在1955199540年间所有入选的《Fortune》 财富50强排行榜的172家企业(像目前50强中有:戴尔、IBM、强生、宝洁、洛克希德.马丁、GE、辉瑞、CISCO、沃尔玛、波音等等),应该说都 是够算“伟大”的了吧。这个报告的结论是:在企业不断创造增长的时候,面对我们企业管理者最可怕的事情是,如果你有一次没能够创造增长,那么将来你能够创 造增长的概率就会很低。

这些公司中,只有5%能够在上榜期内维持超过6%的增长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增长率),而另外95%的企业,分别到达某一点之后,增长就停了下来(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也就是说它的增长将低于或等于GNP增长)。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95%的公司中,只会有4%能够重新启动他们的增长引擎(包括那些增长率高于GNP增长率1%也算)。也就是说,机会不可能重新再来。

大家可以看出,持续增长对于企业来讲,对于志向远大的企业家来讲始终是重大挑战。

作为投资者来讲,我们能抓得住一个优秀公司的一轮有力的足够长的增长(超过10--20年),尤其是一轮对市场颠覆性的增长,足可以称之为伟大的 公司,已经是幸事,如19世纪末的KODA20世纪中叶的SONY的晶体管收音机和便携式电视机、今天的华为等等(我这里有一个很长的list)。

我觉得研究什么是伟大的公司这种只有结果出来才能验证的命题,不如研究什么决定了公司可以持续不断的增长?

对于华为来讲,我一直在思考,当完成这一次历史性的颠覆(这轮有力地增长),能有下一轮吗?
---
这是我到一家150多年公司探索创新的原因。

 

作者补充:

idavew说得很好!确实我们所讲的“伟大”的企业,是那些在我们的投资年限里长期保持增长的企业。

 idavew上面列举的美国企业的例子很有启发意义。在《公司分析与估值》中讲到“安全边际”时我们提到,任何企业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对于那些保持复利增 长的企业,到了一定阶段后,要么收益率将低于资本成本(企业衰败),要么不能再保持复利增长(成为完全分红式的蓝酬企业)。idavew通过美国的企业历 史统计表明了这一点。

 现在,随着牛市和“巴菲特”热的升温,很多投资人开始把近些年来涨幅较好的一些公司视为“伟大的企业”,表示要永远持有、拒绝做波段、任何价位都可以买入(at any price)。

 我们知道,上述观点迟早有一天会错得离谱的。问题的关键是,应把企业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驱动要素搞明白,是什么能让这些企业抵御一切经济、行业变迁和波动?中国存在保持超过30年增长的企业要素和环境吗?只有这个问题清楚了,才谈得上估值、投资策略、安全边际等等。

 10年前牛市最火爆时,我也看到、听到一些投资牛人们(那时“巴菲特热”温度也不低)说要长期甚至永远不卖他们所谓的“伟大企业”:川长虹、海尔、春兰、深科技、苏常柴……。而现在,一些投资“牛人”们对他们现在的伟大企业的信心比当时还强。

如果真的那么伟大,十年前的“伟大企业”为什么与现在“伟大企业”大相径庭?

 

阳光下发言:

没有哪个公司一成立就被认定是伟大的公司。

..........作为投资者来讲,我们能抓得住一个优秀公司的一轮有力的足够长的增长(超过10--20年),尤其是一轮对市场颠覆性的增长,足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公司,已经是幸事........

那么,是否应该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找到并确认某个公司可能是伟大的公司,而且马上就要进入一轮有力的足够的增长......等等。这样好像对我们有比较实际的意义。

 

idavew发言:

1. 报告中对市场惩罚那些增长停顿下来的公司的程度也作了描述:28%的公司市值散失了其市场资本的75%41%
司下降了50%--75%26%的公司下降少于25%,总体平均降低61%的市值,极为恐怖,尽管惩罚时机不完全一样。
Equity markets completely unforgiving when presented with revenue stall; stalls among the Fortune
50 result in destruction of 61 percent of companies' market capitalization on average

2. 那么停顿下来前,这些公司在利润率上是否先兆反映呢?答案是没有,约74%的公司在停顿前维持甚至利润一直
在增长 ---- 请相信,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和最为优秀的管理层

3. 停顿造成持续的营收下降(Stalls Create Permanent Revenue Slowdowns

4. IBM是少有的在40年间出现两次停顿点,却都能继续起飞的公司(另外一家是Ford,对不起,后来才看出)。最精彩的是第二次,相信大家都很清 楚,1985IBM开始停顿,90年代初,所有华尔街的分析人士,包括IBM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IBM不行了,需要解体,分拆着卖,这时,一个英雄,郭 士纳,在1992/93年被请入IBM,在他的领导下,内部实施IPD, ISC等等,从产品导向业务模式变革为以服务为导向的这一颠覆性的业务模式,IBM重新焕发青春,飞速增长,这让任正非惊叹不已,才请IBM PSG的变革的全套原帮人马到华为进行历时5-6年进行根本上的变革咨询,可以说,华为很大程度上拷贝了IBM的(
创新)管理体系,在下当时正好赶上并能深度参与这一变革,甚幸!

我写这些东西主要的核心就是想回到创新主题上来。

如果问大家,如何可以保证持续的增长(unbroken growth!)或者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应该说,很多人都会回答,不断地创新!

----
请大家见谅,尽管中国企业绝大部分还没有那么大,但我认为对之进行分析,了解其根本原因对后面的
内容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出现一轮足够时间长的增长,究竟有什么特征?

那么,为什么这些企业又无法实现增长呢? 

行业不行?没有的事情,每个行业都这样!

有些人会说这些管理层不行?
股东是精明的,他们正是这样做的,寻找更好的管理层,结果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除非你说这个世界上90%的管理者都不怎么样:),显然不是,这个世界一直在前进。

你会说这些人没有冒险和创新精神?
不是,很多证据表明,许许多多没能创造出持续增长的公司高管们都有强烈的冒险欲,他们经常将身价几十亿的企
业押宝到一项创新上。

有人会说,公司太大了,盘子太大了,太复杂了,就无法持续增长了?
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理由,而且流传甚广。下面是一句笑话,但是困扰着很多人:

     Message to the Strategist:
If We Make the Fortune 50, Youre Fired!

    
真的吗?那么中集集团等着吧,你很快就太大了,没戏了。
显然不是。复杂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分析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将治标不治本。

固然公司足够大时,复杂度增加,不易管理,但是为什么IBM300亿美元营业收入停顿后(这么大的规模,1968
,比其他公司高的多),还可以继续起飞,直到85年的700亿美元? 所以只是因为大造成不增长,肯定没有抓住要
害。

同时仔细分析,这些公司是如此强大,应当有更大竞争优势,应当更强才对呀?是市场饱和了吗,基本上都不是这
样,就我们看来,他们的未来市场如果不变的话,还足够他们开发,例如IBMFord, Coca-cola, MotorolaGillette、强生都是停顿后恢复增长的公司。他们当时的市场显然没有饱和,但是他们增长却停滞了?
他们为什么后来又恢复增长?

    
再说更多的,大家耳熟能详的3M, Pepsi、宝洁、沃尔玛、HP等是其中截
止到1998年一直在持续增长的(少见的属于5%)公司。为什么?

当一个事物独大的时候,它的强项竟然也是如此的明显,而弱点也将凸现,但是由于被强盛的光环所笼罩,其弱点
必然并不明显(就像现在的美 国:),跑题了)。这也是投资人的困惑(正如福探/巴菲特所说的,太多投资人都是在他们的辉煌的时候高价买入了股票,从而带来损失),然而矛盾的另一方面 必将应运而生。我坚信这句话:不是自我否定,就是被别人否定。矛盾分析可以大致指出我们前进的方向,还需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根本原因。

再看看现实中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事实上,当这些“霸主dominator”公司开始停顿的那一刻,恰恰正是另外一个新的进入者(也许另外一个是伟大 的公司)正式进入赛场竞争的快速一轮增长的时刻。这也是典型的被别人否定的例子。----注意:这种机会对于投资者来讲实在是很有意义。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创新,更加准确地说颠覆性创新(包括自我颠覆性创新)在起作用,换句话讲,我们说,当前的市场支配者/统治者停滞了,这个公司被另外一种新的创新所颠覆了。

大家看看,一切都回到了创新,更确切地说,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这种颠覆性创新是如此之厉害,往往所带来的一轮增长也不会短(我这里有一个很长的颠覆性创新list表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投资 人的美事,如果我们提前能够识别出这样的企业,他们是颠覆者,他们将带来颠覆性的增长,给我们也带来超乎寻常的收益,当然我们希望颠覆性创新这个增长过程 很长N>10---20

没说另外一种,那就是自我否定者,像3MHP, 宝洁、沃尔玛能够实现不断自我否定(应该说其中部分公司可能一轮增长还没有完毕),乃至包括IBMMotorola, Coca-cola, Gillette、强生停顿后重新恢复增长,停顿后实现自我否定,能够再次起飞,也是投资者的幸福,应该说后一种停顿后再启动,也非常难,让人惊讶的是: 好像巴菲特投资了后三个公司,请福探和各位大家确认,这也说明巴菲特的选股标准尤其的高,就像任正非选人一样,任正非说,选拔一个人,看他是否经历过挫 折,经历过挫折是否发生改变,言下之意,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很难得到快速提升。

能够实现自我否定的实在是很难,等随后我们了解了颠覆性创新的特点,诸位就会知道自我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多么难,这绝不亚于“挥刀自宫”的自残痛苦。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通过外界力量来校正自己相对容易一些(例如受到挫折或者被否定),但是自我否定很难,尤其是在相对独大的时候,不断自我否定更难,一 般都是大才。

 

 作者补充:

一个问题,引来idavew精彩的回复!

问题又回到核心了。什么造就了一家企业的伟大?我的理解与idavew一样:创新。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眼下有一种流行的观念:所谓“确定性”。说确定性的东西才能投资。的确,确定性是判断企业的的标准,但是,如果把确定性理解为一成不变的所谓“垄断”等等,那么就完全看错了企业经营的本质。

刚才idavew兄列举的例子告诉我们,证券市场对于持续增长的公司是一直给予高溢价的。但这种高溢价其实又是一种危险,一旦市场发现公司不能继续原来的 商业模式,那么市场对之的惩罚也将是极其惨列的,这是正常的,因为一个低于资本成本的企业不但不应有溢价,而且应该折价,它可不管你历史上曾经如何辉煌。

在投资市场上,如何规避哪些市场对于未来可能不再持续增长的公司的惩罚(它们通常都是当时市场上的热门公司),将是投资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甚至不亚于 如何找好企业。现在市场牛气冲天,人们脑子里尽是“伟大的企业”、“永远持有”这样的观念,提到风险,也只是市盈率高点了等等,而完全忘了企业经营的本 质。

 找到一个行将成功的创新型企业,与发现一个行将成为被颠覆的经典型成功过的企业,同样的重要!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