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如何看待班级里调皮捣蛋孩子的!

(2011-09-25 14:38:17)
标签:

杂谈

    通过开学到现在,班级孩子的整体状况大致如下:上课不主动举手的孩子大概4个左右。(不举手并不代表不会,只是不主动参与课堂。)其他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课堂教学,课堂知识接受能力良好。调皮好动的孩子班级中大概占有7-8个。(其中有两个女生),课间常会有奔跑追逐打闹现象发生,(偶尔还会发生碰撞事件)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当然这是由孩子自身的个性造成的,每个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执行的程度也不同。象这种类型的孩子,老师家长单纯的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即便说教的次数增多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因为在班级这个大环境中,孩子本身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在校期间,老师全天候的监督也不太现实。因为孩子他也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他更不喜欢在别人的监视下活动哦!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就是调皮的,如果你的孩子不调皮但是和调皮孩子同桌的请不要担忧!看看我的心理感受也许你会释怀很多!因为调皮的孩子需要你的宽容和谅解!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勤学好问、团结守纪的孩子谁都喜欢,但是如果能喜欢调皮而且又常常犯错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老师还是家长有博大的胸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试一试,特别是那些胆大的好动的男孩子,特别想表现自己。但是这些孩子的调皮,往往也是让老师最头疼的。

其实,采取鼓励的方法效果会好一些,当然,对调皮孩子的宽容决不是不闻不问和纵容,当他不对的时候,我们只是态度要友善,让孩子能从心底接受。但是,鼓励也一定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揣测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让孩子觉得他和老师(家长)有个平等的地位。比如我们和他们说话的方式常用“我们、好不好?对不对?这样行不行?”等等。可以让一些孩子“乖”起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吃这一套。有的调皮的孩子我让他们站在我旁边他都不能安静下来,其实批评多了,他也就无所谓了。以前的心理学老师说过,经常接受同一种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要是没有针对性,效果也是一样“不敏感”。懂得了这些,我想,只要用心去寻找,一定会找到“收买”孩子心的好办法。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制止这些学生 的“调皮”呢?我觉得以下这些值得我们共同研究:

 1.找到这些学生调皮的原因。调皮的孩子不是坏孩子,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一点都不调皮的孩子是不存在的,越是调皮的孩子他们内心世界往往越丰富,他们的情弦越容易拨动,他们也往往有一副狭骨柔肠.我们要有足够的爱心,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某方面有不良的习惯,我们三言两语就能把她(他)改变,那我们就不是人,而是神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研究,调皮的孩子进步了,我们也就成熟了,说不准一个教育家也就诞生了。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有强烈的表现欲,往往是想表现自己,抓住别人的眼球,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肯定。恶意的调皮有,但数量不多。我们可以抓住这点进行分析,他们的本意不是想破坏,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不恰当。有时候,他只不过想表现一下,证明他也会说,他也会做,他也能行。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会想我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别人,会不会造成一定的后果。所以在老师没有注意到他的情形下,他往往打扰了课堂的秩序,造成一定的混乱,还往往以此为荣。

2.利用找到的原因去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调皮”当中有创造性的萌芽,不能粗暴地制止,如果讽刺挖苦,容易损伤孩子的积极性。他想表现自己,那我们也不要吝啬这短短的几秒钟,就让他好好表演。如表演的好,可以表扬他,但一定要先指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学生表演的不好,老师就可以趁机教育他,别人在表演的时候要好好听。少年时代的爱迪生也很调皮,总爱提一些怪问题,如“鸭蛋里为什么会孵出小鸭”;为此,他还专门用身体焐过鸭蛋。对于孩子的幼稚行为,母亲非但没有横加指责,反而在自己家地窖里挖出一块实验田,供爱迪生一边学习,一边实验,正是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纵观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他们中有不少小时候是让家人皱眉,老师头疼的“调皮鬼”,可恰恰是这些调皮的“坏”孩子凭借自己的创造性思考,最终成为栋梁之才。因此对于调皮的孩子,我们应该有宽容的态度。当有时听别的教师说某某某很调皮,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是监狱里的货,我就很伤心,毕竟才几岁的孩子们,就给他戴上这样的帽子,会给他的心里造成多大的伤害呢。或许,放手让他们去求知探索并恰当的引导,反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调皮学生的教育,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有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根据其不同情况,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就一定能够予以转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