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随笔评论 |
“809错价门”判决的标杆价值
宏毅
12月5日下午,被称为“中国网络购物维权第一案”的“809错价诉讼案”终于作出一审判决。北京东城法院判决认为,消费者与当当网签订的大部分订单,由于当当网没有发出确认邮件而不成立,只有一少部分当当网已经发出确认邮件并显示已发货状态的订单,才需向6名消费者中的5人交付书籍。
这桩被业界渲染已久的诉讼案结果,不管是对网购市场、电商,还是消费者来说,都具有标杆意义,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
1、并没有人完胜。本次,法律上界定消费者与企业的交易是否成立,是以企业公布的交易条款来作为认定合同成立的依据的。而根据当当网的交易条款,合同成立的依据是当当网邮件通知消费者已将商品发出。据此,法院判决一小部分没有经过当当网确认的订单不成立,消费者不能因此要求当当网来履约,在这一部分上,当当网的行为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2,从结果来看,再次证明一点:法律上,应当允许企业有一些人工输入错误之类的失误。所以,法律以企业是否发出确认邮件作为合同是否生效的判断标准。如果企业没有发出确认邮件,合同还是不成立的,这就等于默认了人工失误也是被法律允许的。
3、对企业,也要客观评价。有网友调侃此事:当当也值得同情,因为当当不是银行。如果你去ATM取钱,ATM多给你了,你敢拿走吗?你拿走不还就是犯罪。你在机场捡到一包黄金,如果你敢捡了不还,那就是犯罪。同样,在人家员工输入价格错误的时候,你捡了个大便宜,你就可以拿走,就是因为当当不是银行。所以,非银行的民营企业们,错不起。
4、这件事情已经结束,其结果对中国电商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无论是参与诉讼的消费者还是当当网,没有输赢,都是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