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IT随笔评论 |
量体裁衣还是削足适履?
模式是承载市场内核的外衣,这件外衣的目的就是实现市场上买卖双方的需求,从来都是量体裁衣的裁缝,可是有个专家“裁缝”竟然要对市场削足适履。拜读了一篇采访,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断言“C2C跳蚤市场难堪大任”,认为“C2C领军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并不适应中国企业与商务市场的现实需要,并不适应中国商务人士的现实需要。”
相信从事网购活动或电商事业多年的人都知道,C2C是中国网络购物发展的特点,也是C2C这种模式培植了目前1亿多的在线购物用户,何以断言“C2C跳蚤市场难堪大任”、“不适应中国企业与商务市场的现实需要”。试问:是因为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国,因此C2C汇聚了目前80%到90%的买家?是因为这种模式难堪大任,因此淘宝网创造了106万人的就业机会?是因为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国市场,因此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仍然在C2C网站?
刘引出国外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特点,来评判中国市场,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西方国家网购市场被传统的零售商垄断,是基于其成熟完备的零售、物流、支付信用体系,也是基于西方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但是,国内的网络购物市场具有独特性。一者,国内买家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C2C降低了小卖家的成本,也满足了更多低端买家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买家愿意在淘宝网上购物。而在人们的收入分配体制不进行较大改变的情况下,买家的消费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目前的特点,也就是说买家在C2C平台购买的使用习惯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者,国内零售市场差异需求空间较大,同时中国人就业压力也较大,C2C减少了这些广泛的小众卖家开店成本,迅速地聚集了可以和线下商城相媲美的商品品类,中国的网购市场就是由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卖家做红火做起来的。其三,中国买家天生不信任网购,C2C平台创新的支付规则和信用评级,这些都是契合国内用户需求的。另外,我们现在看到的C2C,也不是完全照搬国外的C2C,是经过国内市场磨合综合了国内买家和卖家需求的模式。那些不顾国内实际情况,只顾照搬国外模式,是裁不出适合国内市场的外衣的。
作为监管和研究的机构,应该将触角远离市场的运行,应该关注如何保护市场健康增长、自由发展,而不是打压和批判。仅仅从国外看一些模式,就对国内市场大肆点评,指东骂西,这对行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面对网络购物的发展,业界需要更多本着量体裁衣的原则进行的维护和指导,削足适履只能有损于行业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