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的成份——三部忏悔录的启示

标签:
卢梭忏悔录托翁奥古斯丁梵高传 |
分类: 农夫碎碎语 |
人世间如何演绎,我们人类是无法真切了解的。人是什么,来自于哪里?我们内心的恐惧各有不同,但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与美满的人生,但谁又获得了呢?我们都知道,传世之作有三部《忏悔录》。前些年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前些日子又研读了仅仅4万多字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已经收录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过些日子再好好体会一下。这些著作的伟大在于真实,他们袒露自己的内心,照亮后来人的路。
记得读卢梭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时十分惊讶:“卢梭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小说的问世,开拓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道路,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他在书中说到:“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只有我是这样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于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读了我这本书以后才能评定。”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修饰,那也只是用来填补我记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能把自己以为是真的东西当真的说了,但绝没有把明知是假的硬说成真的。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您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您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请问我们有几人,不管高贵还是普通,你有过忏悔与思过吗?你敢剖析自己吗?
文豪托翁著名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曲,我都通读了,深以为然。但在薄薄的这本《忏悔录》中,托尔斯泰直击人生终极命题的发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是一场虚空,死亡是真相。"这出人意料的结论,来自托尔斯泰用50年想清楚的人生命题。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观点,却与伟大思想家如释迦牟尼、柏拉图、苏格拉底境界相通。如何真正理解它?如何打开未曾留意的另一扇生命之门?终极命题在《忏悔录》中与您相遇。
是的:”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所有人类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循环,从出生开始,发展,成熟,衰老,疾病,最终以死亡终结。从古至今,至今没有人能逃脱。”
这本《忏悔录》的核心主题是探索生命的意义:"为什么人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一笑了之或朦胧回答的问题,托尔斯泰却做了细致又深刻的思考。他思考的方式就是:忏悔。他忏悔自己早年错误的信仰,忏悔自己打仗时犯下的恶行,忏悔身为贵族却不劳而获的可耻生活。在这种发自内心的反思中,托尔斯泰开始思辨生与死的关系,质疑社会普遍信仰的真实性,痛斥彼得堡虚伪、自以为是的作家,努力寻找生命向我们隐瞒的真相。最终,托尔斯泰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在稿纸上刻下重重一笔。他的发现为自己的精神危机划上一个句号,同样也献给世人一笔认清生命真相的宝贵思想财富。
我们没有信仰,也没有诚实的教育,靠的是父母影响和后天的修行,如何开悟?
我在网上看到介绍奥古斯丁《忏悔录》,有这样的片段吸引了我将会好好阅读:
"“我自少即仰望你”,但为我,你究竟在哪里?你退藏到哪里去了?不是你造了我,使我异于走兽,灵于飞禽吧?我暗中摸索于倾斜的坡路上,我在身外找寻你,我找不到“我心的天父”,我沉入了海底。我失去了信心,我对于寻获真理是绝望了。"
"我见到许多人欢喜欺骗别人,但谁也不愿受大欺骗。他们在哪里认识幸福生活的呢?当然在认识真理的同时。他们爱真理,因为他们不愿受欺骗。他们既然爱幸福,而幸福只是来自真理的快乐,因此也爱真理,因此在记忆中一定有真理的某种概念,否则不会爱的。但为何他们不以真理为快乐呢?为何他们没有幸福呢?原因是利令智昏,他们被那些只能给人忧患的事物所控制,对于导致幸福的事物仅仅保留着轻淡的记忆。"
我现在相信所有好好读过的书,都可以帮助自己内省。最近记忆深刻的一本书就是《梵高传》,厚厚的近900页大砖头啊,由普利策奖得主史蒂文•奈菲与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花费十年著成。因为那本抒情的梵高传《渴望生活》推荐给中学生的辅导老师了,就重新另外买一本。看到了不同的梵高,也是十分痛苦而不容易喜欢的巨匠。我们的生命何其渺小,又多么偶然,那就好好享受这段奇特吧,无所谓各种得失了!
如果你们有时间,也有阅读的兴趣,那么我以为上面这4本书读值得一读。
时间在流逝,感觉社会性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很多事情越来越难以预测。既然无法改变现实,那就顺其自然吧。但愿在明年高考前没有什么变故,社会平稳,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建设我简单的乡居,打好小小果园和菜园的基础,遥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前一篇:冷风秋雨思绪不多
后一篇:今天如何做父亲——纪念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