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爱弥儿》与现实教育的小思考

标签:
博爱《爱弥儿》卢梭自然杂谈 |
分类: 农夫碎碎语 |
对卢梭的了解还是停止在大学时期读过他的《忏悔录》,现在记忆已经不多了。
非常惊讶卢梭在250多年前居然有那么开明的教育思想。
卢梭在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体系里,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http://s7/middle/40ccb07bg961957fe0906&690&690以上都是九华山尼姑庵堂 读了《爱弥儿》更加强化了我们对现实的失落感,感触真大啊,摘录点滴如下: 1、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为了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儿童是不应该只跟从一个向导。 2、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年龄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3、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 4、为了不追逐幻想,我们就不能忘记怎样才能使我们适合于自己的环境。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5、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成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我阅读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彭正梅翻译的节录本,有点遗憾不是全译文,但这个版本好读好懂,尤其喜欢译本前言与译者序和书后文录。译者说:有人认为只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存在,那么即使其他所有的教育文献都消失了,教育学的理论和现实也不会受到影响。译者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只需拥有一本《爱弥儿》就足矣。 http://s1/bmiddle/40ccb07bg96809a4fd390&690欧亚大陆桥最东端连云港口 http://s5/bmiddle/40ccb07bg96809d762074&690 康德指出: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 应该是值得看的教育名著。 http://s13/bmiddle/40ccb07bg961962f5a56c&690&690 http://s9/bmiddle/40ccb07bg961971718b28&690&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