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青春喝彩,为党校增辉——序《党校日记》

(2014-11-25 17:31:49)
标签:

育儿

文化

分类: 城外大观园

为青春喝彩,为党校增辉

——序《党校日记》

 

李城外

 

    一般来说,刚从党校毕业的学员,大多关注的是重返工作岗位后干什么;而作为一校之长,我考虑的则是每期培训班结束了,应该为学员留下点什么。

我自2012年春主持市委党校日常工作以来,运气不错,除承办春秋两季主体班外,上级布置任务,我校还增办了三期“对口援疆”村干部培训班,并连续两年办了“咸宁市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尤其是“青干班”一年5期,共10个班次,忙得全校教职工两个暑期都没有休息,用句时髦的话说,是“累,并快乐着”。出于为教学和科研“增色”亦为校园文化“添彩”的考虑,我于2012年组织编辑出版了《如保开发和打造向阳湖文化品牌》(《咸宁望》论坛第一期),赶在青干班毕业之前发给每个学员。不仅如此,还未雨绸缪,提前计划编著一本“青干班日记”,作为《咸宁望》文丛的第一本,公开出版发行。于是,在2012年和2013 年两个青干班开班之初,就安排两名笔头过硬的学员坚持记日记,毕业时交卷。为了体现“教学相长”,今年还有两名年轻带班老师也领受了同样的“特殊任务”,均按时完成。可以说,它从策划到成书,进展十分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亦乐乎?

品读日志,更加喜不自胜。这本书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两届青干班280多位学员两个月的学习与生活,别开生面,不同凡响。由于他们不同于在读大学生,还有不少人早已是研究生学历,多数人也成家立业,可称之为一群“后青春”的年轻人。尽管本书的作者只是4名学员和教师的代表,但窥一斑而见全豹,读者自然可以感受到青干班的师生都在为青春喝彩,为党校增辉。一日一记,学员的同窗之谊,教员的师生之情,随处可见;字里行间,一起走过的日子,共同的“党校情结”,溢于言表。

我感到何等的庆幸,又结识了一批素质优良、品位高雅、心态阳光的年轻朋友!

且看2012年青干二班学员曹雨花的日记,可以说清新流畅,朴实无华。一开始,便谈到自己通过入学教育加深了对青干班的认识:“本次培训班有别于以往的干部培训。这是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安排部署的、全省上下都在开展的一项选人用人活动。这次培训班将体现10个特点:板块式教学、开放式教育、军事化训练、封闭式管理、多角度观察、高规格师资、高密度座谈、综合性考核、训与用挂钩、人性化安排。”从她的日记中,还可以读到2012年 “青干班之歌”《激情飞扬》:“实现绿色崛起,打造香城泉都,我们建设鄂南强市,贡献青春力量”—— 这是由学员自己作词谱曲的作品,他们歌唱起来怎能不荡气回肠!

 2013年青干五班学员廖咏絮是位才女,她经历了先当党校老师再当学生,在校既当学生又临时担任老师的多重角色转换。因此,她的日记篇幅较长,亦颇有文采,显得份量厚重。尤其是在好几篇日记之后,还附上自己在班级论坛的发言,如《明志·博学·笃行——从三首诗看年轻干部如何成才》、《向阳湖文化开发之我见 》,等等,展示了青干班学员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而她最后一篇日记引用同学蔡娟的诗《如果·因为·也许——怀念在党校度过的难忘时光》作结,无不洋溢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我们回望了学员足迹,再来探寻教师心路。两位年轻老师是2012年通过“招硕引博”考进我校的优秀青年,与青干班学员是同龄人。有所不同的是,她们的每篇日记都加上了小标题,提纲挈领,让人一目了然。比较而言,张典善抒情,刘雯多思考。前者《写给26岁的自己》、《“80后”的我们》和《你幸福吗》,尽管尚未完全脱离“学生腔”,却充满了青春的气息,难怪与学员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后者的《梦想》、《生活有时就像一面镜子》和《我的名字叫红》,对人对事不乏独特见解,值得细嚼,说明了刚出校门的她自从担任班级助理组织员,很快进入角色,并日渐走向成熟,也足以证明学校给年轻人“压担子”的必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典《致全班学员的一封信》,殷殷肺腑之言,将“娘家人”深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她们在青春的驿站留下了几把靠椅,歇歇脚,聊聊天,然后提神鼓劲,继续朝着“咸宁梦”的目标大步前行。

全国和各省市党校开办类似培训班可谓多矣,也出过一些有关专著,如高洪波的《中央党校日记》等,然而,像这样由党校组织师生合作出版日记尚属首创,值得发扬光大,至少在我校,今后要视为一种好传统。这样,不但会进一步加深学校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络,实现“双嬴”,同时,也可为中国民间学者正在开展的“日记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范例。

 

           于向阳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