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槐花香》之我思

(2009-10-23 12:07:02)
标签:

有感而发

文化

分类: 有感而发

书名“五月槐花香”
看似一个非常好的名字,让人初以为是一个美好大团圆的故事。实际上却是一串串的连环悲剧,不但没有一个喜庆的结局,就是在故事中的情节也几乎都是从好转向坏。人们看悲剧,到了最后还是指望有个喜剧式结局,像这类悲得如此彻底,虽然这个故事扣人心弦,但估计会让很多人看到最后一点也不喜欢。
    人就是这么奇怪,其实不喜欢并不是故事内容,而是这个故事中有很多现实中的影子,入木三分的影子。
    先说背景吧,故事发生民未解放初的北京,人心惶惶,宵小倍出,势利当头,外强欺侮。是个乱到极点的年代,世态炎凉是最合适的词。背景为整个故事衬托出浓郁的灰色,仔细想想就算是开平胜世的今天,不也一样存在这些现象?这与政府时代无关,关键还是人心造世。
    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富有个性,鲜活灵动,充满人性。他们的行为看似无奈与不理性,细细一品又在情理中。反观现实,或为一念之差,或为人情,或为脸面,或为私心私利,或为报复,林林总总,现实中的人不也常常干着同样无奈且不理性的事?
    挑几个情节说说吧——
    1、故事开始,佟奉全被沈松山设计赔上了一件瓷器,是为了贪利,差点赔上家当。很快佟凭着自己造假的技术,反使沈松山吃了这件瓷器的亏。本是一报还一报的事,可沈松山自己看不开,没有佟奉全看得开,自杀了,这使本性未泯的佟奉全心中有了份负债。
    这里有个情节是让我最纳闷的,就是佟奉全收下沈松山的银票后,居然让一个小伙计去提现。洋洋一万三的银票就让这个小伙计二奎给黑了,再也找不回来。在当时,一块两块大洋相当现在的十块至三十块了,而且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一万元并不亚于现在的百万元,一笔巨款了。在这个乱世中,佟奉全居然大意到让一个小伙计去拿,没有任何的监管措施,我只能说,活该他倒霉了。二奎留下的纸条也只是为了求他自己良心的安宁,为自己开脱罢了。这一段让我感到,在巨额的财富面前是没有人性可谈的,我们自己能把握住,并不见得别人能把握住,特别是这钱还不是你的,更不能过第二个人的手。

    2、范世荣在沈松山的店中算是给搓合了一宗生意,没拿到打醒钱就去酒楼摆桌庆祝,结果沈松山没理他,以致被酒楼伙计打了。
    范世荣爱摆谱,总想着他是爷那会的气派,他心里还是明白自己是个没落的穷人罢了,却面子上放不下来。好不容易以为拉到一笔打醒的钱了,就急不可待的到酒楼预先透支了。
    现实中常出现类似的事,我也总结出来了——只要还没能抓在手里的,永远不能算是你的,在没能力承担的前提下绝对不要去预支。
    以前,我刚谈成一笔业务,就会幻想得到一笔提成来改善生活了,开始有点大手大脚的花钱了。不知是天捉弄还是怎回事,往往这笔业务一定会失败,或是因为其他因素我得不到提成(或是提成与预期相去甚远)。这种事情很多次后,使我现在变成了一个不为成功而激动的人。朋友与同事总批评我是个悲观的人,因为我总在他们兴奋激动时拨冷水,说事不成功事不容易的话。其实我是悲观主义者吗?绝不是,但为什么我总在说悲观的话呢?我想只有乐观的人才敢说真话说出困难所在说出面临的问题,并乐观的心情去克服,这才是不盲目的乐观。作事时,乐观是一种心情,不应是心态。心态乐观者会轻敌,轻视难度,那么最终的结局是可悲的了。朋友同事说我傻呀,对事总发牢骚,总不跟着叫口号,总爱看事情的阴暗面。
    其实我更想对他们说:你们才是真的傻。看事不顺眼我发点牢骚评判下不应该?至少说明我依然是热血青年麻,再说我也不是随便乱发牢骚的人,我也看着人,在上级或是不该发牢骚的人面前我是不会去发牢骚的。
    至于叫口号,口号是一种用来自欺欺人的手段,是叫来给别人看的,用来煽动头脑简单的人。现在的时代,我们这群老油条谁会为口号而感动进而行动?同事们在领导面前高叫口号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笑话,因为只有那些没能力的人才会拼了命的嚎号口号。08年底我们公司的竞岗就是一个喊口号大会,谁叫得最响就能得高分,结果前十名无能之辈祸害之徒占了其八。到了09年中老板与高层才发现,可事已铸成只得往肚里吞牙了。我不认为喊口号会使工作变得轻松,但是在领导面前我也会跟着喊喊,没法领导现在只好这一口,我也就叫上一句两句,不过份就行。
    至于我总看总说事物的阴暗面,见鬼啰!这些阴暗面我不说不看就会消失不见?或是本来是不存在的,是被我说出来的?事物美好的相信人人都能看到,而阴暗面却是人人潜意识不想面对的有意逃避的,而往往就是这些阴暗面导致事物最终失败。我敢于面对并提出来,为的就是避免过份乐观无视问题的存在而致使失败。
    于是我在朋友同事面前成了悲观的傻子,我也只能感叹,别做一个清醒的乐观人,唯有“难得糊涂”。
    话扯远了,但道理还是一样的,范世荣过于盲目的乐观,没能看出沈松山会赖账这一阴暗面,才招来一顿打。乐观与悲观实际上也就一线之差,各自体会吧。

    3、沈松山看龙泉窑、蓝一贵看半张画、范世荣看小对瓶。这三件事我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其中本质一样。
    这三件事都是故事各个转折点的引子,沈松山看错了导致两个店垮了一个人跑了一个人死一个人的路变了,所有的事因此而生。蓝一贵看错导致他仇视佟奉全仇视范世荣,从而在后面处心积虑收拾这两人,最后坑死范世荣,拆散佟奉全与莫荷(蓝一贵如果不逼佟奉全,莫荷用不着急着嫁人救佟奉全,所以我算蓝一贵拆散鸳鸯)。范世荣看错小对瓶被蓝一贵逼得自杀,使蓝一贵心有鬼,为了怕莫荷报复而处处针对莫荷(实际上莫荷并不知范世荣与蓝一贵的事),暗暗推动了事情的发展。
    这三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太过自信,心又急,看走眼。
   沈松山本是老手,因为心急,把常识忘得一干二净,被佟奉全话赶话的往上激,就走眼了。
    蓝一贵也是人精,虽说佟奉全手法高,他实际上是架不住被范世荣一句一个“蓝半尺”损得怕丢了脸而看走眼,差点因为面子失去脑袋。
    范世荣老江湖了,自己也用同样的方法坑过蓝一贵,回头反栽在同一技俩上。本来有个机会让佟奉全把眼,却急功近利急于渴望表现与逆反心理作崇,使自己走上绝路。
    面对大项目时,我们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理性批判的心?
    难,真的很难,也许自己能不断给自己浇冷水,可如果领头人不是自己呢?以前我在西安的老板在与人谈判时只要有人夸他“年轻有为”立马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让步,哪怕是亏本他也开心。我在一旁阻止也没用,反被臭骂一顿。
    现在的老板呢?上一个项目上一套新品,他只会听到叫好声他只能听到赞美声,谁也不敢跟他说反对意见,结果呢?一次次失败,我的天,上亿上亿的资金全水漂了。以前的钱来得有点运气,现在不是有运气就来钱的时代了。
    我现在基本有了一个条件反射,谁对我总是说好听话的,我就要查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一捉一个准。谁对我总是虚伪的客气与恭维,我会小心他对我有手段或别有用心了。老话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既盗。”
    另外一点,人要面子,但别要得太过份了。蓝一贵与范世荣的看错都是因为怕看得太仔细失去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名声过于在乎,死要面子活受罪。
    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了,比如说喝酒,很多人怕被别人说自己不会喝不够兄弟,只好拼命喝,拿命喝,喝到胃出血喝到肝硬化喝到拳打脚踢喝到车毁人亡。我才不管这些,自己的身体才重要,所以早在几年前,我已经不轻易与别人喝酒,工作应酬上也是一样,宁可得罪人不做业务也不喝。事实上现在的人也不会真正因为你不喝酒而不跟你做买卖,别人跟你喝是想让你跟他哥俩好然后你给他让好处。回头你喝多了身体垮了利益也让出去了别人还笑你是笨蛋。
    面子要看怎么要,不是所有的面子都能要,有时丢点面子才能换来更大的面子更大的利益。

    4、老贝子过世,茹二奶奶感到了危机,托自己的小侄杨子偷运古玩出来。主意是好,过程也计划很周密,东西也顺利运出来了。但是却没能回到茹二奶奶手上,被侄子杨子黑了。
    茹二奶奶这个人物非常有特点。按她的话说,是在恶人堆中磨出来的,处处透精明泼辣。实际上却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最苦,自以为看透所有所事的可怜女人。最后就是因为自己的这种性格,致使幸福无法靠近,最终被另一个侄子索巴卖得无影无终,不用说,下场是惨不可言的,惨到连作者都不忍写出来了。
    茹二奶奶出了贝子府,为了得到钱过生活,找来侄子索巴帮忙卖东西,结果索巴却合外人来坑茹二奶奶。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开始能说茹二奶奶不知索巴真面目也就罢了,为什么到了后来明知道索巴是个恶棍,明知道索巴要坑自己,却以一句“自家侄子”就又把自己送上去给索巴吸血喝髓了。
    茹二奶奶死就死在不知人、不识人、不自知。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帮他谁在害他,又自以为用自己那点小智慧与小钱就能摆平一切得来幸福,事与愿违怨不得他人。
    佟奉全骂茹二奶奶的那一段:“…你觉着你委屈是吧,这天底下就你一人委屈是吧?你把自己那么一点点的委屈放大成仇恨了是吧,您不管好懒了,谁碰着你,你让谁倒霉是不是,啊……越对你好的人,你越下狠心往人心上捅刀子是吧!冯妈您过来……您让她仔细看看,这二十来天冯妈老得我都不认识了,茹安走了是不是,茹安也走了!你……你再看看我,你好好看看……想对你好,想跟你过日子,你猜忌,你跋扈!你使性子,行都忍了,不是冤家不聚头!你抽烟吃药,劝你,求你不成!为什么?我们贱骨头吧,对你好!就为了你返过头来,拿刀子捅人是吗?你解恨是吗?你还是人吗?!你自己看看!你跟鬼有什么两样!”
    这一段骂辞十分到位的把茹二奶奶的悲惨根源表达出来。说到底是茹二奶奶自己在把幸福往外推,把悲惨往自己身上引,怨不得人。
    回看现实,我们周围不也有很多类似的人物?我在西安时的一个老板就是这种型号,你对他好,他不拿你当回事。那些整天坑他的小人反得到他的喜爱。
    无独有偶,现在的老板也差不多,他认为自己的手下员工都非常忠诚努力为他工作,认为在公司打工的亲戚会无私的助他发展,认为中层领导会对他有知遇之恩而踏踏实实的为他卖命。却不知就是这些他倚重的人在千方百计的挖他根基,而那样些真心为他工作的员工却在公司中被排挤。有向他直言告知真想的人却被他认为是有私心的。
    5、佟奉全为了报复与解套,致使沈松山自杀,这件事使整个琉璃厂的同行指责、仇视佟奉全,认为自己是清高的,是大大的好人,其中就有蓝一贵.
    蓝一贵是个复杂的小人,按现在的话可说是一个奸商。虽然他保下了国宝《众生礼佛图》,但他也直接逼死了范世荣,最后一副小人嘴脸的要把功劳抢在身上并逼死佟奉全。而且如果不是蓝一贵的灼灼逼人,莫荷也不至于去嫁给那个消防局长换来佟奉全的清白,这对苦命鸳鸯也不至于无法团圆。可谓功不扺过。
    蓝一贵设套逼死范世荣这一件事,虽说是范世荣先骗了他,这与佟奉全、沈松山事件几乎是翻版。为什么他鄙夷佟奉全,自己却坦然的做着同样的事呢?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就是在保《众生礼佛图》的动机上他也是不纯的,说到底他是为了保命才保下这国宝,他押对了宝。
    这样的小人在如今我们的身边依然很多。别人做的就是罪,自己做的就是对。想对他进行批评,却无从下手,他还会搬来大道理圧你。这是人性,人的劣根性,无可奈何的劣根性。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种人,你说你不是?嘿嘿嘿,也许你是圣人。
    6、范世荣从世袭贵族变成落魄草民,受尽白眼与人间冷暖,再次起家手法虽然不太光彩,但他在大气节上却表现得相当干脆与绝然。最后自杀保留了他那最后的一点自尊。
    故事开始的范世荣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明明没钱还要大鱼大肉。处处受人白眼却依然摆谱。结果吃白食被打,被洋人与小人们的挤兑。混个五角钱,还装模做样的看不上。
    当他再次起家后,为了民族尊严与自己的尊严,他不惜得罪有钱有势的洋鬼子禄大人,大气节上表现得十分有骨气。
    范世荣让我想起周星驰《济公》的那个九世乞丐,活着一点为人的尊严都没,最后才明白尊严对一个人来说代表着什么。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人不能只顾脸面而活,但绝不能不要脸面。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了尊严。
    范世荣不单维护民族的尊严,最后也为了自己而死,虽然死得有些没必要,但他毕竟死得其所死得有个人样。
    我想现在像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7、莫荷先是全心全意对佟奉全,后却无法理解佟奉全的大仁大义而出走,最后为保佟奉全被迫嫁给消防局长。
    她结婚当夜与消防局长的对话:“不全是……你,你这人憨厚,可靠!”
    这是莫荷的真心话?
    我看未必。
    莫荷是在寻找一个解脱,一个让自己解脱的理由。她把原先对佟奉全的情感找了个替代品硬生生地转移了,在她的内心深处这个面前的消防李局长其实只是佟奉全的影子。她需要一个理由来强迫自己接受现实。
    莫荷是的个性格要强的人,主观意识极强,只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容不得一丝辩解。所以到最后她强迫自己做了一件她不想做却又认为是对的事。结婚晚上的那句话与其说是对消防队长说的,不如说是在对自己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
    (1)、莫荷把身子交给佟奉全后说的“……心里踏实了……”,她认为从此可以放心的依靠佟奉全了,虽然最后也是她自己误解、不理解佟奉全而离开。
    (2)、莫荷解放后在别人介绍下重逢了李局长,相亲时说的两话:“那好!李局长,我还有事,您先忙吧……我先走了!”,“有空我去找你……消防大队”。这两句很明显在推托李局长,说明莫荷心中根本没有李的位子,正常情况下莫荷是不过能在短短的一个月不到就嫁给了李局长,原因无他,只为了救佟奉全。
    (3)、生子在莫荷婚礼上:“只有他心里清楚,莫荷姐姐的神情有些失落”
    (4)、李局长跃跃欲试地钻进被子,刚要动作,莫荷却有些严肃地说:“等等……大奎同志……”这个称谓表明了直到洞房了莫荷心中还没李局长这个人。
    既然嫁了李局长,心中极不乐意,只好给自己理由——“你这人憨厚,可靠!”。
    莫荷与佟奉全的爱情悲剧是很多件复杂的事构成的,归根底还是两人性格使然。
    佟奉全一心想让莫荷风光过门而拖着不娶莫荷,越急越偏离应该走的人生路,以至事赶事最终毁了事。
    莫荷明明知道佟奉全的心意,却顶不住另人的胡说,宁可相信小人的话,却不愿冷静相信爱人的话,主观意识过强,以至本想拉佟奉全在身边变成了把他越推越远,甚至嫁给一个实际并不爱的人。莫荷解放后与佟奉全重逢没感情吗?不,有很深的感情。但她拉不下脸,内心深处应该有份对佟的愧疚,才选择了嫁李局长救佟奉全,有赎罪的意思。
    同样,佟奉全既对茹二奶奶有强烈的责任感,又对莫荷有负罪感,认为茹二奶奶的失踪、原以为莫荷的死、后见莫荷回来自己却又娶了茹二奶奶有负于莫荷、范世荣的死……种种的事都是自己的错。不能面对莫荷,可以说是把莫荷拱手送给别人。
    会有人说这只是故事,不然,故事中蕴藏着哲理,这些内容十分符合现实人情世事。现实中所有人都是有性格缺陷的,哪怕圣人孙子、老子亦一样。往往就是这些性格缺乏导致了人世间的种种无奈种种悲剧。
    想想,如果佟奉全早早娶了莫荷,就没了后面的事。如果莫荷能在佟奉全护着茹二奶奶时能多点理解,不是恼火而走,两人更大的可能是同甘共苦,哪怕苦点也会快乐一世。可世间又能有几人能做到?
    8、生子去刨地被抓,莫荷舍身嫁人换来把真尊刨出来的机会。
    这件事我认为作者确实写得有点过了,作者为了安排莫荷与佟奉全的爱情悲剧,故意安排了这个生硬得情节,成为整篇故事中最不自然的地方。
    不自然之一,佟奉全看到真尊被新房子压住,居然就吓怕了,连最起码的努力都没就认了罪,未免智商太低了。生子尚且懂得去刨地,佟不去刨地也就算了,至少也应该向政府提出,由政府出面去挖才对,一个尊一条人命(或一个人的清白)难道还扺不过一座没盖好的楼?
    不自然之二、莫荷作为一个干部,一个性格很刚强的女人,居然在这种时候被上级一句话就退却了。她既然相信佟奉全说尊在楼下,甚至以嫁给消防局长为代价来刨地。却不去向领导以理据争,实是舍大取小,花大代价换小成果,不合情理。
    不自然之三、消防李局长面对生子刨地这样的大事,居然不问原因。要么是预计到莫荷将有求与他,要么就是作者故意淡化这一情节,避免读者较真。
    恰恰是这个不自然的情节奠定了故事是喜庆结局还是悲剧结局,最直接最重要的戏剧转折点。
    但是,思考下,现实中有这样的事吗?
    有,很多,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常常就干着这样的蠢事。
    我很多次见到身边的人明明有另一条更好更快更宽更应该走的路可走,却偏偏因为一些很小的因素或是因为没看见没想到而走上了一条很差很慢很窄很没必要走的路。为什么?有三种人。
    一种是智商真的很低下,一种是犯了傻的偏执狂,最后一种是在逃避的人。
    从情节处理上来说,作者没有把这段写好,很多东西也没表达出来。但从整个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来分析,这个结局却是必然的。
   
    《五月愧花香》有电视剧版,我没时间看全。最近找到了电子版,匆忙看完一遍,依然有很多回味的内容,简单挑几点出来,以后再作补充。
    作者这个故事名起得有深意,《五月槐花香》,整个故事几乎没有发生在五月的情节,也几乎没有任何情节与槐花有关。对这个名字我也不知自己理解的对不对——“五月”可算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了,用来影射故事中那个最乱最火热的年代相当合适,也是体现人心最乱的季节月份。而“槐”我感觉应该是意指人心,有通“愧”的意思。中国一向把槐树视为阴暗面的代表,故事中描写了大量的人性阴暗面事物。好人无奈做下阴损事,心中有愧并终生心理负罪。坏人故意做坏事,被作者读者视为“鬼”,最终遭报应。而“花香”,我把“槐花香”拆成“槐”与“花香”是有含意,花到底有多香,怎么个香,真是各有各的体会了。佟奉全用余生寻找茹二奶奶,不正是为了闻到最后的“花香”吗?莫荷嫁消防队局长不也是为了找到期望佟奉全给她的“花香”?蓝一贵寻求上进举报佟奉全不就是为了自己精神上的“花香”?槐花还有一种含义则是:槐花性凉,可入药,有剌,这不正是莫荷的性格写照?莫荷是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她在帮人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她也是一个带剌的女性,面对范五要她嫁人,被王财逼嫁,她敢于反抗与逃跑。被人贩子抓了后,也能机智脱身并投奔革命。这都与槐花敢爱敢恨的性格相似。我想作者使用槐花香来表达对莫荷这类的敬意吧。
    “花香”我的理解是“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心境的平和与轻松”。起过起起落落的各人,各自的“花香”不一而同,用心感受那一抹似有似无的“花香”吧!
                                                  mm(^-.-^)m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房子这件事
后一篇:预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