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整改建议
(2013-05-16 10:52:11)分类: 学习体会 |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庄子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
三、教学难点: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四、教具:视频仪、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具:学生自备手工纸、卡纸以及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一、导入课题:
1、播放海底世界的图片,带领学生走进美术而神秘的海底世界。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海底世界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小结:海底是一个五彩斑斓,充满生命而又神秘的世界,看到这么美的世界时,老师有一种想把它留住的冲动,你们想不想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用我们一双灵巧的小手把这海底的美丽带到我们的教室里!
二、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三、预期效果:老师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一定可以用自己灵巧的 双手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的,是不是?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第一招——看一看
一、任务呈现:
1、既然海底世界里有那么多漂亮的鱼,我们就先来走进小鱼的生活里,认识它们吧!(课件演示欣赏各种鱼类图片,认识、了解鱼的特征和形状。)
2、提问:(1)你观察到鱼儿是什么样子呢?
(2)鱼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出示图片,说一说那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二、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答
三、展示交流:
鱼由头、身体、尾、鳍各部分组成。花纹、条纹、斑点等。
颜色: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任务二:第二招——学一学
一、任务呈现:
1、课件演示中国民间剪纸美术作品:年年有余、剪纸双鱼等对称图形。
“仔细观察我们中国民间剪纸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出左右两边图形一样为对称图形,左右两边不一样的是不对称图形 小结:对称、不对称
2、教师出示一条只剪出外形的鱼,问:“这条鱼漂亮吗?”再出一些已剪好的花纹图案(贴在黑板上),教师将选择花纹贴到鱼身上装饰。 问:“现在小鱼美吗?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美丽的小鱼。”
3、示范鱼形制作过程:将纸对折——画出鱼的外形——剪出鱼的形状。
4、老师做小结:"看,(出示剪好的形状对称的小鱼)象这样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物体属于对称形,剪时,先对折是个好办法,这样省时省力,
5、课件出示一条只剪出外形的鱼,问:怎样使这条鱼更漂亮?示范剪花纹
6、总结剪对称鱼的步骤: (1)、折(2) 、画(3)、剪
(二)、自主学习:制作一条剪纸鱼,教师指导
(三)、展示交流:学生欣赏作品
展鱼: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尽可能的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摆鱼:每个小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摆在老师绘制好的海底世界图上。
评鱼:学生对黑板上的作品和各小组的作品进行互评、自评、师生评。
(1)自评(2)互评(3)师评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刻几只不同的鱼形纹样。
(二)结果反馈:对称鱼的剪刻步骤(对折-----画------剪)
(三)反思总结:
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都像是一条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学校这个海洋里快乐成长!
整改意见:
1、教学过程中既创设了“白雪公主”的情境,倒不如将此情境作为明线、显线,从始至终贯穿于本课教学各环节,知识技能为隐线,隐含于活动中。这样情境创设的作用、“玩中学”效果会更明显。
2、根据学情特征,“教学任务”呈现不必太明显,直接用“第几招”的形式出现即可,情趣化符合学生二年级学段特点。
3、民主导学环节,设问要简洁明了些,才能够让学生“咬得住”:
以上设问改为:“这些鱼儿漂亮吗?你最喜欢那条鱼,为什么?”这样简洁、具体的问题,学生更易于“下口”。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多元的反馈信息,再找切入点进行强化、总结,效果会更好。
提问:“仔细观察我们中国民间剪纸你们有什么发现?”
同样,改为“在我国民间剪纸中也有许多表现鱼儿的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条鱼,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更具体。
4、课堂评价与小结要紧密围绕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要泛泛而谈,如:作品的表现形式“对称与不对称图形”、鱼形的结构特点、动态美、鱼身图案的表现形式与方法等方面都可作为切入,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等做些激励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