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3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奖”获奖名单

(2014-05-07 21:42:28)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

[转载]“2013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奖”获奖名单




[转载]“2013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奖”获奖名单

[转载]“2013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奖”获奖名单

[转载]“2013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奖”获奖名单

“2013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奖”

                获奖名单

 

 

 

华万里             《不敢轻易转过身去》(组诗)

                  (载《星星》诗刊原创版20132期)

 

 

   钺(大学生)  《另一种低语》(组诗)

                   (载《星星》诗刊原创版20139期)

 

 

   超(评论家)  《传媒话语膨胀时代的诗歌写作问题》

                   (载《星星》诗刊理论版20132期)

 

 

 

 

 

 

 

华万里获奖理由

 

华万里是这个世间的梦想者。他在诗中做着一场场浩大的梦。他以丰沛的想象力将世间万物聚合于笔下,使它们拥有共同的生与死,爱与。唯美是他对诗歌的认定也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定,为此他的诗以深切的个人经验出发,总能在人心最温暖的维度上唱出让人动容的乐音。这些诗的质地是古典而浪漫的。他的诗以宽阔的意境和无处不在的美妙发现,成为诗人情怀的诠释。

 

华万里获奖感言

 

1987年,我获得了《星星》诗刊诗歌双年度创作奖,时隔26年,《星星》又将2013年年度诗人奖办法给我,让我感到即意外又惊喜,这是对我的激励,对诗歌的尊重。

我今年72岁了,从事诗歌创作39年了,半生与诗歌为伴,与诗歌同行,认诗歌为信仰,以诗歌为光荣。

青年时代,是诗歌让我得到了爱情;危难之际,是诗歌让我突破四面楚歌。

 

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没有文化的民族;没有诗歌的国家,是精神匮乏的国家。没有诗歌,我的生存就失去光彩;没有诗歌,我的词汇就会陷入绝境。

感谢诗歌,让我永远年轻。

                            2014424

 

徐钺获奖理由(大学生)

 

徐钺是生命行踪和诗歌语言的探秘者。他的诗通过象征与隐喻的锁孔,去反复打开通向世界的门。存在与虚无的交叉点,是他诗歌的生长地,而在这些明暗交错的诗歌图案中,迷惑、期待、焦灼以及些许的恐惧——这些在人的一生中,特别是青年时期的普遍生命感受,在他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得以生动的呈现,从让这些诗歌成为某种存在的证据

 

徐钺获奖感言

 

感谢《星星》诗刊将这一重要奖项授予我。

我感到荣幸,并不为任何虚荣,而是切实地感到诗歌所给予的尊重。在如今的中国诗歌界,诸种“认证”已经成为大量写作者用以标榜自己的标签,有时甚至会成为建立自信心的基础;我并不认为有多少诗歌奖能真正严肃地给予诗歌本身的尊重,但毫无疑问,《星星》诗刊的年度诗人奖即是其中之一,我也最为信任。这种信任不仅来源于星星诗刊本身的权威性,也来自它多年来对年轻写作者切实而认真的关注—这是值得尊敬的。

 

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文学创作者会将获奖当作重要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获奖对他们却有着事实上的重要性。这次获奖会使我重新观察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看到我所拥有的和尚为拥有的,并更富技巧地面对诗歌和写诗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我依此认识了很多人,包括星星梁平、龚学敏等各位老师,这对一个处在学院中略显封闭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当被问及职业时(这在最近几年时常发生),我常常感到惭愧,因为时至今日,我仍然是一个无业者.我仍然是一个学生,事实上,我也比大部分人在高校修习的时间要长;如果博士论文顺利,我应该会在明年毕业,而那距离我考入北大已经过去了十四年了。对于诗歌写作来说,这种经历的好处在于我可以处于一种相对“无功利”的状态,不为生计考虑,不关心对“诗坛”的经营,甚至可以始终将自己看作一个刚起步的诗人;而缺陷也是明显的:我处在某种单向度的步伐之中。

 

我希望《星星》诗刊的褒奖能够丰富我自身的质地,诗歌质地和性格质地,使我在以后的学院生活中(如无意外,我会留在高校中任教)更清醒地面对诗歌的疆界。作为一个是个新人——我在接下来漫长的岁月中都会是一个诗歌新人——对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至关重要,有时,这个新人会善意的力量被推一下,以免他过于沉溺于固有的位置,使他警醒,使他更清晰地辨认自己。

 

非常开心能在成都领取这一奖项,我喜欢这个城市,他有着丰富的口味和徐缓的步伐,而对诗歌来讲,这两者也同样重要。

再次感谢《星星》诗刊的各位老师。

                                    20145

 

陈超获奖理由(诗评家)

 

陈超的《传媒话语膨胀时代的诗歌写作问题》一文,敏锐而精辟地指出在传媒话语流行的时代,日常生活中“泛诗歌”气质的弥漫化,以及网络诗坛被“流行诗”所挟持的现象,高屋建瓴地提出要警觉“泛诗歌”对深度诗性的稀释或消解,坚持从个体生命出发的诗性书写。评论家对诗坛病状脉息的准确把握与对纯正的诗歌观念的坚守,使本文成为穿透诗坛浑沌现状的一束明亮的灯光。

 

 

陈超获奖感言

 

有幸获得2013中国·星星年度诗评家,深感荣幸我对星星诗刊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年度奖评委心存感激。从青年时代至今,我一直未曾离开诗歌批评和创作,最重要的原因只是源于内心的热爱。与诗歌有关的事,常常会给我带来酣畅的快乐。
    当然,我曾猜想过,自己的工作除去快乐外,或许还有一点理论、批评上的价值。得知获得星星年度诗评家奖,使我具体地感到了一种来自内行的珍贵的肯定、鼓励,除非常高兴外,还有点恍惚。我以为,在当下诗坛的诸多奖项里“星星年度诗人、诗评家具有非常强大的公信力。始终坚持诗歌和诗论的独立性、探索性、专业性、多元性,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此有效地对抗遮蔽,鼓励创造。而这些,也是我本人愿意对自己的诗批评所做的信义承诺。
    近些年来,我的诗论淡化了追询诗本体的倾向,我考虑的中心问题变为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在当代诗中出现的历史条件,以及进一步自觉实践它的可能性。我想实践一种以话语的历史生成为重心,同步激活文化阐释和文体探寻的综合批评模式。
    我曾写过一篇名为“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的文章,它既代表着我对现代诗之价值的基本认识,同时也是我的诗歌批评的基本论旨。我以为,对现代诗而言,诗歌外在的型模“成规”,还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是那种“表达现代人对生存的特殊感受力的特殊语言”,即现代诗的意味和表达其意味的话语方式,是同步发生、彼此选择、彼此发现的。这决定了优秀的现代诗,不仅是特殊的修辞技艺,也是诗人试图揭示和命名生存、历史、生命、文化中的噬心困境,所产生的“精神重力”。而且,这种“精神重力”体现在诗中,也并非类聚化的“代言人”式表达,而是来自于诗人个体生命体验所浸润的“个人词源”。在现代社会,先锋诗歌要为捍卫个人心灵感受的价值而申辩,诗人虽然要处理个人经验中的公共性,但更专注于公共经验中个人的特殊性。诗人寻求个人化的语言,个人化的书写、命名能力,常常将公共化的语词变为个人“发明”般的新词,像是汲于“个人词源”的深井。

我以为,诗歌批评也同样应该坚持这两个维度。这样将有助于我们的批评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衡估“诗与真”的关系问题。在此,“精神重力”和“个人词源”,是在对话关系中展开的两个相互激发、相互平衡、相互吸引——简言之,是“相互赠予”的因素。对现代诗而言,缺乏“个人词源”的“精神重力”,时常会沦为空泛的见证式表态;而没有“精神重力”在其中的“个人词源”,则常常沦为微不足道的私语化“遣兴”。正是成功的个人心灵词源,赠予精神重力以艺术的尊严;而精神重力,则赠予个人心灵词源以具体历史生存语境中的分量。“吾侪所为关天意”,愿以此共勉。 
     谢谢!

                        2014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