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征稿作品展示之二百六十
(2011-12-31 20:33:49)
标签:
转载 |
作者简介 胡明桥,男,笔名樵夫,1963年10月生于河南省新县。河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在《星星》《大河》《杂文选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国林业报》《教育时报》《杂文报》《青年导报》《郑州晚报》《北京青年报》《少年文学报》《旅游文化报》《招生考试之友》《英语考试研究》《高校招生》《语数外学习》《高中生》《考试与评价》《英语画刊》《英语通》《新高考》《试题研究》《考试报》《学生英语报》《学生新报》《英语辅导报》《学英语》《英语周报》《英语测试报》《考试指南报》《未来导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文作300多首、教育研究论文168篇。编写有《实践与探索》等书6本。个人作品曾经收入多种书籍,并在省市县受到多次奖励。创作简介收入《河南当代文化名人大词典》和《河南作家大词典》等书。2003年被评为信阳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2005年被评为信阳市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评聘为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辑。
咏蝉
胡明桥
从独自爬出地层,于地狱般的潮湿和黑暗中,蝉用蜕下了一层皮壳的艰辛努力,挣扎着来到这个世界时,它不仅认识到生的悲壮、生的可爱,而且也比我们更多地体会到阳光是多么地温暖、明媚和灿烂。
——作者感悟。
一
无论在草坪、在树梢、在沙地、在泥淖,只要有它落脚之地,蝉总是忘乎所以旁若无物地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快乐。
二
从独自爬出地层,于地狱般的潮湿和黑暗中,蝉用蜕下了一层皮壳的艰辛努力,挣扎着来到这个世界时,它不仅认识到生的悲壮、生的可爱,而且也比我们更多地体会到阳光是多么地温暖、明媚和灿烂。
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蝉毫不犹豫地脱下了一身皮囊,如同脱下了地底强加给它的一切苦难。
那如同地狱般潮湿和黑暗的地底啊。
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蝉用全新的姿态, 向着太阳、向着阳光,恣肆而毫无畏怯地鸣叫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和幸福!
三
我想,此时躲在浓荫中,或坐在空调雅间里的公子小姐们, 在心理上,确实难以与蝉达到共鸣与沟通的。
四
夏末初秋的一个假日之夜,我与家人正在家观看影蝶《英雄》。文友桴航君来室造访,并代县报索要新作等等。
因为桴航君与我都明白:天气不再酷热了,蝉自然就少了。蝉的鸣唱,似乎也是遥远的记忆了。
而这一声令我颇感惊异的鸣唱,想必是蝉之王国里,那极为刚强、极为英猛的一位英雄发出的了。
阳光是幸福的,因为阳光有一族热情的追逐者。蝉也是幸福的,因为蝉知道并理解太阳的温暖!
五
我赞美蝉, 因为我理解蝉。
卧佛山散记
阳春时节,百鸟和鸣,山花烂漫。在原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光明的邀请下,我与几位文友一同参加了由卧佛山庄、《信阳日报》、《信阳晚报》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卧佛山庄阳春文学笔会”。
到山庄后经过简单协商之后,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便由山庄董事长王升华先生亲自导游,共同领略了卧佛山庄及周边动人的自然景色,也亲耳聆听到很多精彩的卧佛山传说故事,的确受益匪浅。
阴阳三棱锥石·息心湖
卧佛山是一个佛道文化、山水文化和阴阳二性和谐交融的世界。
进入山口,立刻就有新的难忘的感觉。
沿着山庄左侧的羊肠小道,我们顺谷迤逦而上,便可看见在树林中掩藏着一块耸立而起的石头,如同一座雕塑般告诉我们:此处已进入阴阳谷口。
该石被称为阴阳三棱锥石,是卧佛山南山之谷——阴阳谷得名的一个标志。
阴阳三棱锥石是由一凸一凹两个连体三棱锥体构成。其凸立道旁,天然成形且比例协调,阴阳毗邻而立,若非亲眼所见,绝非想到此乃自然造化。
抬眼望去,可见阴阳三棱锥石右侧下谷通道边有一小湖,乃息心湖。湖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涸,煞是喜人。传说凡进阴阳谷者都难免春心荡漾,难以自禁。据说此石把谷,是为了提醒游客,若来者绕锥石来回走上三圈后再右拐到湖边,掬三把清水洗擦身子,便可立断春心,所有因视觉上所引起的身体反应都可即刻止住。
升华董事长说:“许多人上谷时听说这些皆不以为然,付诸一笑。若下谷之时你再问他们,他们便没有这些随意。往往大家都会抑制不住心脏的高速运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湖边掬水擦脸,让满面红晕在清澈的湖水洗涤下慢慢退去。”
下谷之时,真有大半数人对王董事长的话有了默认或者首肯。此是后话。
佛龟石
佛龟石立在阴阳三棱锥石上方的一块约三丈方圆的空旷地带。此石形似一龟,龟石上附有一层别样的且呈现规则方格状的石衣,像极僧人的袈裟,故人称此石乃神龟石或佛龟石。
佛龟石周围皆为肥土,龟石自土中长出,探头上眺,似在守望着山谷中的什么珍宝。其神情似有一分警觉,有一分惊慌;似有一分无奈,有一分固执。
据升华先生说,此石乃女娲炼石补天时的一个擎天巨龟的后代,名唤悟寿。此龟因父母皆身负擎天重任,孤自一人在女娲的养育下长大,后又承佛祖多方教化,渐渐懂得一些佛理。在汉朝刘庄皇帝时期,曾为楚王刘英驮佛经渡淮入楚,建立佛缘。楚王刘英被奏犯有“谋反”之罪时,又随济公、白马一起携带佛像和经文逃亡江淮之地,并护法卧佛山,后终因被大汉捕快发现,身中千刀而死。佛祖念其功业之伟,收为弟子,令其永居卧佛山阴阳谷,以保大别山至江淮分水岭一带阴阳繁盛,生命不息。
听到王董事长动人的叙述之后,想到中医至今仍有龟可补阴壮阳之说,也许这便是机缘。但看到此龟身上有千疮百孔的击打伤痕,心里也暗暗思忖:此龟一心向佛,虽临危而不惧,其忠的确令人敬羡。人说龟寿延年,我说龟德可鉴,对否?
阴阳谷
“鬼斧神工”往往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生发出无限感叹之情的最佳比喻。到过卧佛山阴阳谷的人在脑海中搜索完所有词汇后,总还是觉得唯有此词方可贴切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
阴阳谷是沿着一条山谷而形成的一处天然景点。
沿着阴阳三棱锥和佛龟石顺路而上,依次可见三个石笋破土而出,若孤峰之临迥汉,极像男性阳具。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天根、地根、人根了。其嵬然上耸颇含阳元雄刚之气,顶端嵌顿处有鲜明轮廓,非常逼真。
再行几步,又可见一天然石孔位于沟壑之中,上有一撮茅草葳蕤,下有几丝清流淅沥,酷似春感阳气而丹穴津流之阴元器具,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随行的升华先生说,在婉转逶迤的细流上方还有一处女潭,状若子宫,潭深二丈有余。我和几位男士攀枝而上,果然看到一座深潭,潭内有满长苔藓的石头,像正在发育的胎儿;加上还有一些娃娃鱼在潭底游动出没,颇似一些受精之卵,不得不令人浮想连翩。
返回后升华先生说:据传很久以前,豫南鄂北一带曾战火绵延不绝,又遇夏秋蝗虫成灾、江淮断流等自然灾害,遂造成瘟疫四起、饿殍遍野之灾。佛祖释迦牟尼得知此事后极为忧虑,随即派弟子弥勒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来此,降甘露、布衣食、除百害、治瘟疫,再造乾坤。随后弥勒陀佛和观音菩萨见此地灾害太重,人烟稀少,便手指卧佛山南山谷为阴阳造世之谷,各造男女生殖元体于此,以保当地人丁兴旺;手指卧佛山北山冲为教儿育女之冲,掘“圣水潭井”一处等。数年之后,江淮大地才逐渐恢复生机……
优美的传说总是用浪漫的手笔诠释出自然的出神入化。这种出神入化自然又包含有诸多妙不可言的诡异成分和色彩,我想阴阳谷的确是语言所难以描述的。这种“极致的”难以描述的美,不是“鬼爷神工”又能是什么呢?
凉水井(观音圣潭)
自阴阳谷折回,沿着杜鹃花走廊北上,我们一路欣赏着奇形怪石,一路倾听泉水叮咚,一路观看“石猴寻母”和“八戒醉泉”,不知不觉中升华先生就带着我们来到了山坡上的一汪清潭前,这就是有着许多趣闻的凉水井了。
凉水井座落于观音禅台之下,因其上有禅台下有圣水,故人称此井为“观音圣潭”,倒也贴切。传说此峡乃弥勒陀佛和观音菩萨奉佛旨而建,井水来自观音菩萨手掌中的“静瓶”,有仙气,可保百姓旱年取水,或者保佑哪些身负罪业者洗涤自身污秽之用。
凉水井里到底有多少泉眼,至今还无人知晓。多少年来,无论太阳多大,旱日多久,总会有若干支细流,从野花丛中的根茎下渗出,从岩石坚硬的夹缝中流出,清湛如斯,纯净如斯。
那是融合了阴阳谷阴性的绚烂与阳性的奇伟,融合了千百年来卧佛山天真地秀、日月精华的一汪清潭。它有自然的澄澈与透明,也有佛地的纯净与灵性。
——据说有许多樵夫,即便身挑千斤重担,也要捎带一壶井水回家,因为樵夫们把此井水看作是有他们同样硬实性格的山石的精髓;
——据说有许多山姑,即便采药时绕道十里,也要捎带一壶井水回家,因为此井水在纯净的村姑心中无疑是美丽的山花的乳汁;
——据说有许多文人骚客和达官贵人也不远千里,慕名饮之,想从此井里淘洗出纯情的诗句,因为他们把此井看作可有泉涌文思的智慧之源……
我和同行的文友来此也不禁纷纷掬之品尝,虽然我们没有得到更多意外的幸运,但在沁人心脾的凉爽中我们仍感受到一种从没有过的爽快——是和大地母亲心灵相通的爽心润肺的令人感到灵机一动的爽快!----不信,你也来尝尝?
教儿峡
沿着凉水井再西行约五十米,便来到卧佛山北侧的教儿峡了。该峡深藏谷壑,周边景点众多,有梵文“天书”,有“王”字石碑,有“护法白马”,有“神驼负重”等。总之,到了这里眼界突然变得异常开阔:观山峰像大佛坐禅;观山脉若龙行天地;观山嘴像大象觅食;观山头若雄狮怒吼。
万千巨石如雕塑一般向游客展示出组组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而教儿峡恰处于画面的中心地带。由于山高谷深,两侧高岸竞在此形成一特色石峡。石峡深达丈余,长约十米,峡内积水成潭,清澈见底,内有娃娃鱼等珍稀鱼类。峡上有试心石,据说心无杂念,祸根尽去者可安然跳崖而过;而若大奸大恶之辈过峡,必掉进峡底而死,难觅尸身。
升华先生说此峡乃奉佛旨而建。当年弥勒陀佛和观音奉旨来此,他们在南坡建阴阳谷以兴旺人丁之时,在北谷又施展法术建教儿峡一座,以教儿童水陆健身之课。他们还在此峡设试心石一块,以区别忠奸善恶之辈;在山脊立“王”字石碑一块,以倡导众生胸怀“兼济”天下之志。传说自此以后,江淮一带文武将星璀璨,且多忠心报国之士。
听到这些故事后,联想到这里三国时就流传着连康等在此设营立寨的故事,宋时又有焦瓒孟良的诸多传说,其后这里豪杰四起,群雄辈出。及至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英雄更是虎跃龙腾:吴焕先、高敬亭等英烈彪炳史册,许世友、李德生等将星名震华夏……这些使我们在游觅之余不知不觉中又在心内产生出一种莫名的震憾,一种绝对不同于赏花呤月时所能感受到的震憾!
真没想到,在小小的教儿峡,竟让我的心灵又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游览教儿峡让我对“伟大”“崇高”、对英雄俊杰又生发出无限的感怀!
突然脑海中又想起了孔子有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句子。我想教儿峡之美也许不仅仅是弥勒陀佛和观音菩萨二位佛家高僧的“匠心独运”吧,她是融和了“仁者”的志向与“智者”的聪颖。而当地居民也常说,教儿峡能使“仁者”可以有猷有为有守,使“智者”可以立功立德立名。我想:教儿峡使“仁者”和“智者”及“劳者”的审美显现出完美的统一,这也许才是教儿峡真正具有“独特”的魅力的缘由。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