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州赤壁

标签:
黄州赤壁诗人文赤壁大文学家苏轼杂谈 |
分类: 日记 |
黄州赤壁原名赤鼻矶,因“色呈赤色,形若鼻悬”而得名。黄州赤壁是湖北重要的旅游城市。黄州赤壁的出名完全借助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造成的。苏轼因文字案获罪谪贬到这里当上一名团练副使的小官,过了四年近似拘禁的生活。苏轼刚到黄州时心境非常低落:黄州毕竟是长江边荒辟的小镇,信息闭塞,人地生疏,加上经济来源枯竭,还随时担心可能有新的政治打击。在这段时间里,诗人整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从消沉中摆脱出来,回复他豁达、乐观的性格。在黄州四年里,没有公务缠身和无聊的应酬,结识了新朋友,也不时有老朋友不辞远道来看他,诗人过着寄情诗酒、山水、释道和写作的闲适生活。是诗人一生中的又一个写作高峰,给后代留下辉耀古今的文学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这位才气横溢、文风奔放,只有李白才能如之比肩的大文学家,以他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使这个不名的小镇声名远播,成了一处文学圣地。清代康熙时为了和赤壁之战的真赤壁相区别,取名东坡赤壁,亦称“文赤壁”。黄州赤壁和嘉鱼古战场赤壁,一文一武,成为湖北不可多得的‘双璧“。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游客朝圣般的到这里瞻仰东坡居士的遗迹和“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景观。
黄州赤壁是长江沿岸五六个赤壁中的一个,并非三国时周瑜破曹操的古战场赤壁。三国赤壁古战场在黄州上游百余里的蒲圻境内。历史上很多名人,如南朝诗人谢叠山,唐代诗人李白、杜牧都到过这里凭吊战场并留下诗作。
黄州人并不避讳假赤壁。奇怪的是假赤壁比真赤壁的名声更大,游人更多,这是一种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苏轼在黄州对黄州赤壁情有独锺。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把黄州赤壁当作古战场赤壁来写,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这里并非古战场赤壁,或是明知是假赤壁而将错就错?
真假赤壁之争早在北宋以前就有了。苏轼在黄州一住四年,作为文学大家不会不知道黄州并非周瑜破曹操的古战场赤壁。苏轼在《念奴姣.赤壁怀古》中有这样的句子: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句词透露假赤壁的消息:他是听人家说这里是古战场赤壁,他就当古战场赤壁来写,即使错了责任也不在他。苏轼写《赤壁赋》的第二年写了一篇《赤壁记》。这篇文章很可能有人指出诗文中地域的错误,写出这篇文章进行辩解。苏轼在《赤壁记》中提出两点质疑:
“黄州少西,山麓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之曹操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今赤壁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镇,竟不知孰市是。“
这两段文字说明苏轼早就知道真假赤壁之争。在真假赤壁的判断上他不作正面回答,自然另有原因。
黄州赤壁这一文化现象确实值得人深思。苏轼当时不过是谪贬到黄州的小官,因错就错的几篇文章,几首诗词成为不朽,而且造就黄州这个不起眼的偏辟小镇名噪千古。这当然不是黄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借人传。用今天的时髦话就是人的效应,物是沾了人的光。这个“人”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光有权有势恐怕还不行,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卓越的才华,对中华民簇作出贡献得人。苏轼就是这样的人。黄州赤壁借诗人将错就错的诗文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