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我们的日与夜
(2009-04-23 23:45:05)
标签:
天水围的日与夜文化 |
分类: 皂羅袍-电影 |
天水围是什么地方。直到今天才有所了解,当然,只是了解而已。我没去过香港,不知道香港的具体模样,更不会知道天水围。天水围这个地方,或者是异于香港大都市而存在的一个地方吧。
这部电影,其实我们无所谓去了解天水围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需要研究的,那是影评人和研究者该做的事情,于观众而言,看过,哭过,笑过,感动过,已足够。
我不想说天水围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旧家具半旧的房子,高楼,大厦,每天来回超市,公交车代步,和其他的城市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看电影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这里是天水围,除了演员们口中软软的粤语,或许,真的会认为这是中国内地某个老旧的小区吧!
天水围的日与夜,不正是我们的日与夜么?
剧情:生活之本原
“我一直被这个剧本惊讶着。”许鞍华说,她以为两母子的关系是不好的,结果他们关系不错;她以为妈妈的弟弟是看不起他们,原来不是;以为男孩子是单恋女教师,也不是;以为祖母死了,结果死的是另外一个老人……(2009年4月23日《南方周末》)
导演许鞍华说,她被剧本惊讶到了。我想观众,是被她的电影悟到了。也许是看多了充斥着无数熟悉的洒着狗血的桥段的电影,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回突然十分的珍惜。
生活就是生活,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戏剧情节,小说电影总是喜欢抓住那人生中那一点光辉夺目或者摧心裂肺的事迹,不断地演化不断地磨砺,磨砺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最原始的那个事迹,在文学里有了一个出现率极高的专有名词。叫“母题”。
《天水围的日与夜》里没有光辉夺目,也没有摧心裂肺。贵姐是超市的售货员,每天辛勤地工作,我以为她 会累倒,会住院,可没有。张家安是个暑假在家的中学生,整日不是看电视就是睡,偶尔下楼,我以为这会是个不良少年,实际上,他是一个乖乖仔。孤寡老人每日 斤斤计较于分毫,我以为她会和贵姐之间产生矛盾,可结果是,两人成了莫逆。贵姐的哥哥和弟弟生活优越,儿女都在国外上学,我以为她会有自卑之情,而他们会 看不起她,但我们看到的是一家族的人其乐融融,虽各有家庭,但相聚时却永远那么和谐美满……
这何尝不是生活的最完美状态。老人撒娇着抱怨要吃燕窝粥,第二天带来的依旧是鱼片粥,老人继续喝着,
从她的眼睛里看不到丝毫的抱怨和不满,第三天,是燕窝粥,从小孩的眼睛里看到的,依旧是稀松平常的表情和语言,没有鄙夷之意,没有累赘之情。但观众都明
白,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偶有抱怨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鱼片粥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燕窝粥也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活本来就没有太多矫情。
大
舅舅对刚刚毕业考的张家安说,“如果念不成,大舅父便让你去外国念书。钱你不用担心的,我跟小舅父会搞定的,最重要是你用心读书。”张家安幼年丧父,舅父
无疑是半个父亲。而他的这两位舅父,也是十分好的舅父。起初,和导演刚看到剧本的时候一样,疑惑着他们会不会鄙夷生活在天水围的贵姐,贵姐会不会意气用事
而与他们矛盾,但这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影片似乎特意在颠覆一般影视剧里的惯用桥段,一个一个地颠覆,观众的心提着又落下又提起又落下。提起
是怕惯用桥段发生,看多了影视剧的我们太习惯了在某情景之下即将发生的某个桥段,比如男主角说“听我解释”的时候女主角必定接下“我不听”,习惯成自然,
但这不是生活!我们的生活里,也许会好好地听一下对方的解释。但是我敢说,《天水围的日与夜》,真的是生活。这样的生活,或者发生在你身上,或者发生在他
身上,但的的确确发生着,而且正在发生着。
就如那无数次的吃饭一样。一个鸡蛋,都能翻炒出一天一种新花样出来。
这就是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
感情:大爱之色彩
贵姐14岁出去做工,靠她赚的钱养活了一家,还资助了哥哥和弟弟念完了大学。嫁人,结婚,生子,丧
夫,母子相依为命……可以说,她是集中了中国妇女(母亲)所有苦难和经历的一个女人。但同时,她又乐观,友善,大度,懂得持家,不卑不亢,懂得安慰人,这
些特点,我们习惯用来形容为中华妇女(母亲)的美德。
而这些词语,在太多的时候被无限地重复,被当作教条和口号式的宣传,失却了其原本让人感
动的触点。贵姐生活的一点一滴,很微小,却又很伟大,观众被感动的同时,走出电影想想周围,是否也发现周围也有这样类似的人物?今天回家路上,经过菜市
场,两个年龄仿佛电影中老婆婆的妇女,一说一笑,讨论今日菜价行情,挑着卖光了蔬菜的空担子回家。刹那间我被感动了。在看《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前,也许我
是不会被感动的,可能连看都懒得去看,但今天却偶然去注意了,听了,感动了。
这是一种精神。隐忍,大度,乐观。
中国人从来不缺少这种精神。
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舒琪(此舒琪非彼舒琪)说:“我不以为《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展现的不独是一份气度与情怀,还有无比的信念与勇气。”
这也是我将本文取名为“我们的日与夜”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亲的孩子总是比较沉默寡言,张家安就是如此。单亲的孩子还容易出轨做坏事,张家安并非如此。看多了那么多单亲孩子堕落的影视剧,再看一看沉默的乖乖仔张家安,才知道生活一直有爱。
同学问张家安,你妈妈如何如何时,你会怎样回答。他一律回答——“哦”。
哦,是顺从,是让妈妈少操心。在他的画里,妈妈是树冠,他是树干。树冠给树干遮风挡雨,树干又支撑着树冠蓬勃生长。依靠与担待,青春期的张家安。
张家安的眼神是清澈的,看不出太多的喜怒哀乐。他是个内敛的孩子,观众不懂的孩子,只有妈妈贵姐懂的孩子。记忆深刻的一段,是张家安拖地。
贵姐问:你干什么呢?(明知故问,但很多家庭中父母往往如此。)
张家安答:拖地。
贵姐说:不用了(声音上扬),你只要拿布擦一下就够了,自己找功夫(事情)来做。
张家安停下,一抬头看着他妈妈:你不早讲?继续转头拖地。
贵姐笑:你自己笨嘛!
这段台词和表情均非常棒。没有波折,没有高潮,只有母子二人,平素闲话。没有感天动地的感激,也没有丝毫的不情愿。
感情,往往是隐忍的。
儿子张家安收拾衣服,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衣服翻了出来。儿子说,爸爸的
裤子怎么这么小。妈妈答,你爸爸以前喜欢。穿不下就扔掉吧,拾荒的婆婆会来拿走的。两人微笑着说着这番话,没有痛苦,没有回忆。人总不可能永远活在痛苦的
回忆里。记得杰克•韦尔奇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当我开始回忆过去的时候,那说明我老了。后来,他开始写回忆录的时候,他退休了。张家安贺贵姐的生活还要继
续,病床上的奶奶才会喝着燕窝粥去想过去的岁月。
贵姐将垃圾和裤子一起扔到了垃圾桶里。刚想离开,她又打开了垃圾桶的盖子,拿出那条裤子。折叠平整,放在垃圾桶的盖子上。
停顿。
双手抚着裤子,镜头转换成黑白——几年前贵姐在灵堂哭得撕心裂肺。
但也就是那么一小段时间的停顿。她微微站了一会儿。
转身。上楼。
大爱无言。
她比谁都用情之深。但不需要表现给人看。就如这电影骨子里的东西,不需要解剖了给人看。懂的人,自然懂得。
今天回忆《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时候,每每有流泪的冲动。但是我知道,这泪,不是痛苦之泪,不是悲悯之泪,不是憎恶之泪。
是喜悦之泪,感动之泪。
献给全天下的母亲。
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365127

加载中…